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桥涵施工技术工艺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7:10:00
文档

小桥涵施工技术工艺

潍坊市国道206线东绕城段改建工程小桥涵施工技术工艺1、施工准备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及有关规范编报施工组织设计。应做好施工现场准备,修建施工临时设施,安装调试施工机具及标定试验机具,进行施工测量及复核测量资料,做好材料的储存和堆放,做好开工前的试验检测工作。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2)施工测量⑴补充施工需要的桥涵中线桩、水准点、墩台控制桩,以便施工操作及监理抽检。⑵涵洞测量放样时,应注意核对涵洞纵横轴线的地形地质剖面图是否与设计图相符,如果不相符应及时上报监理共同处
推荐度:
导读潍坊市国道206线东绕城段改建工程小桥涵施工技术工艺1、施工准备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及有关规范编报施工组织设计。应做好施工现场准备,修建施工临时设施,安装调试施工机具及标定试验机具,进行施工测量及复核测量资料,做好材料的储存和堆放,做好开工前的试验检测工作。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2)施工测量⑴补充施工需要的桥涵中线桩、水准点、墩台控制桩,以便施工操作及监理抽检。⑵涵洞测量放样时,应注意核对涵洞纵横轴线的地形地质剖面图是否与设计图相符,如果不相符应及时上报监理共同处
潍坊市国道206线东绕城段改建工程

小桥涵施工技术工艺

1、施工准备

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及有关规范编报施工组织设计。应做好施工现场准备,修建施工临时设施,安装调试施工机具及标定试验机具,进行施工测量及复核测量资料,做好材料的储存和堆放,做好开工前的试验检测工作。

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

2)施工测量

⑴补充施工需要的桥涵中线桩、水准点、墩台控制桩,以便施工操作及监理抽检。

⑵涵洞测量放样时,应注意核对涵洞纵横轴线的地形地质剖面图是否与设计图相符,如果不相符应及时上报监理共同处理,应注意涵洞长度,涵底标高的正确性,并注意锥坡、翼墙、一字墙和涵洞墙身顶部和上下游调治构造物的位置、方向、高度、坡度、使之符合技术要求。

⑶桥涵施工的主要控制标志,均应稳固可靠,保留至工程结束,不得损坏。

⑷施工过程中,应测定并经常检查桥涵结构浇砌和安装部分的位置和标高,并作出测量记录和结论,如超过允许偏差时,应分析原因,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并予以补救和改正。

2、明挖地基

1)挖基施工宜安排在枯水或少雨季节进行,开工前应做好计划和施工准备工作,开挖后尽量连续快速施工。

2)挖基废方应按指定的位置处治。

3)基坑尺寸应满足施工要求,当基坑为渗水坑底,坑底尺寸应根据排水要求(包括排水沟、集水井、排水管网等)和基础模板设计所需基坑大小而定,一般基底应比基础的平面尺寸增宽0.5—1.0m。

4)挖基施工过程中,应避免超挖,如超挖应将松动部分清除,其处理方案应报监理、设计单位批准,挖至标定的土质基坑不得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泡,并应及时检查基坑尺寸、高程、地基承载力符合要求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

5)基底处理

⑴渗水基坑开挖中,在坑底基础范围之外设置集水坑并沿坑底周围开挖排水沟,使流水入集水坑内,排出坑外。集水坑宜设在上游,尺寸视渗水情况而定,从挖至标高后,一直保持抽水状态,不得浸泡基底、基坑。

⑵风化的岩层,应挖至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或其他方面的要求为止,在未风化的岩层上修建基础时,应先将淤泥、松动的石块清除干净,并洗净岩石,根据岩石面情况凿成台阶状。

6)基底检验

⑴基坑开挖并处理完毕后,应报请施工人员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桥涵基坑检验表,再报请监理验收,未经监理验收,不得进行基础施工,否则进行返工处理,监理工程师将不予认可。

⑵基底检验内容

①检查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基底标高;

②检查基底情况和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

③检查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④检查施工纪录及有关试验资料。

基底平面位置和标高允许偏差规定如下:

平面周线位置不小于设计要求;

基底标高:土质±50mm;

          石质+50mm,-200mm

3、材料

㈠石料的要求

石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类别和强度,石质应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石料强度、试件规格及换算应符合设计要求,石料强度的测定应按现行《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94)执行。

1)片石:一般指用爆破或楔劈法开采的石块,厚度不应小于150mm(卵形和薄片者不得采用)。用作镶面的片石,应选择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并应稍加修整。

2)块石:形状应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200—300mm,宽度约为厚度的1.0—1.5倍,长度约为厚度的1.5—3.0倍(如有锋棱锐角,应敲除)。块石用作镶面时,应由外露面四周向内稍加修凿,但应略小于修凿部分。

3)粗料石:是由岩层或大块石料开劈并经粗略修凿而成,外形应方正,成六面体,厚度200—300mm,宽度为厚度的1—1.5倍,长度为厚度的2.5—4倍,表面凹陷深度不大于20mm,加工镶面粗料石时,丁石长度应比相邻顺石宽度至少大150mm,修凿面每100mm长须有錾路约4—5条,侧面修凿面应与外露面垂直,正面凹陷深度不应超过15mm。

4) 拱石:可根据设计采用粗料石、块石或片石。拱石应立纹破料,岩层面应与拱轴垂直,各排拱石沿拱圈内弧的厚度应一致,用粗料石砌筑曲线半径较小的拱圈,辐射缝上下宽度相差超过30%时,宜将粗料石加工成楔形,其具体尺寸可根据设计及施工条件确定。

5) 砂浆:砂浆中所用的水泥、砂、水等材料的质量标准宜符合混凝土工程相应材料的质量标准,砂浆中所用的砂,宜采用中砂或粗砂,砂的最大粒径,当用于砌筑片石时,不宜超过5mm,当用于砌筑块石,粗料石时,不宜超过2.5mm,砂子必须全部过筛,未经过筛不得使用,砂料存放场地必须硬化,砂浆中所用的水,必须是无杂质、无沉淀的饮用水,砂浆的配合比可通过试验确定,可采用质量比或体积比,并应满足规范中技术条件的要求,当变更砂浆的组成材料时,其配合比应重新试验确定。

砂浆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其稠度以标准圆锥体沉入度表示,用干石砌体时宜为50—70mm,气温较高时可适当增大,砂浆配置应采用质量比,宜用机械拌和,拌和时间为3—5mzn,砂浆应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稠度,一般宜在3—4H内使用完毕,气温超过30℃时,宜在2—3H内使用完毕,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监理工程师将随时进行抽查,如不符合要求的将采取返工处理。

4、砌筑要求

1)一般要求

砌块在砌筑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清洗干净,砌筑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如基底为岩层,应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如为土质基底,可直接坐浆砌筑,砌体应分层砌筑,砌体较长时可分段分层砌筑,但两相邻工作段的砌筑差一般不宜超过1.2M,分段位置宜尽量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外,各段水平砌缝应一致。

各砌层应先砌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筑里层,填心石,砌体里层应砌筑整齐,分层应与外圈一致,外圈砌块应与里层砌块交错连成一体,砌体外露面应进行勾缝,并应在砌筑时靠外露面预留深约20MM的空缝,备作勾缝之用,砌体隐蔽面砌缝可随砌刮平,不另勾缝,各砌层的砌块应安放稳固砌块间应砂浆饱满,粘接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砌筑上层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块,砌筑工作中断后恢复砌筑时,已砌筑的砌层表面应加以清扫和湿润。

2)浆砌片石技术要求

⑴片石应分层砌筑,宜以2—3层砌块组成一工作层,每一工作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各工作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

⑵外圈定位行列和转角石,应选择形状较为方正或尺寸较大的片石,并长短相间地与里层砌块咬接,砌缝宽度不应大于40MM。

⑶较大的砌块应用于下层,砌时应选取形状及尺寸较为合适的砌块,尖锐突出部分应敲除,竖缝较宽时,应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不得在石块下面用高于砂浆砌缝的小石片支垫。

3)浆砌块石的技术要求

块石应平砌,每层石料高度应大体一致,外圈定位行和镶面石块,应丁顺相间或两顺一丁排列,砌缝宽度不大于30MM,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80MM。

4)浆砌粗料石技术要求

砌筑前,应先计算层数,选好料,砌筑时应严格控制平面位置和高度,镶面石应一顺一丁排列,砌缝应横平竖直,砌缝宽度不应大于20MM,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100MM,同时在丁石的上层或下层不宜有竖缝。

5)砌体勾缝及养护

砌体勾缝,除设计有规定外,一般可采用凸缝或平缝,浆砌较规则的块料时,可采用凹缝,勾缝砂浆强度不应低于砌体砂浆强度。

石砌体勾缝应嵌入缝内约20MM深,缝槽深度不足时,应凿够深度后再勾缝。

浆砌砌体,应在砂浆初凝后,洒水覆盖养生7—14D,养护期间应避免碰撞、振动或承重。

6)试验

砌筑物,每工作班应至少制取试件2组,以检查各施工阶段的砂浆强度。

5、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1)材料

⑴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制造厂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对所用水泥应进行复查试验,选用水泥时,应注意其特性对混凝土结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条件是否有利影响,应以能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收缩小,和易性好和节约水泥为原则。

袋装水泥在运输和储存时应防止受潮,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0袋,不同强度等级、品料和出厂日期的水泥应分别堆放,存放时间不应超过3个月。

⑵细骨料

桥涵混凝土的细骨料,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粒径小于5MM的河砂。

砂中杂质的含量应通过试验测定,其最大含量不得超过规范的规定。

⑶粗骨料

桥涵混凝土的粗骨料,应采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所有进场粗骨料均应按规范规定频率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按混凝土结构情况及施工方法选取,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最小边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净距的3/4,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得超过最小净距的1/2,同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0MM。

⑷拌和用水

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类等。

污水、PH值小于5的酸性水不得使用。

⑸钢筋

进场钢筋的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GB1499的规定,并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及生产厂家分批按规定频率抽检验收,分别堆放,并标牌识别。钢筋宜堆放在仓库(棚)内,避免锈蚀和污染。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钢筋在使用前要调直,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拉的Ⅰ级热轧钢筋制作。

钢筋接头采用焊接,焊接采用双面焊缝,焊缝长度应不小于10D ,同截面钢筋接头不应超过钢筋总量的50%。

2)混凝土的拌制

拌制混凝土配料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对骨料的含水率应经常检测,据以调节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全部采用机械拌和,严禁人工拌和。

3)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使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塌落度,运输时间不得超过规范要求。

4) 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予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浇筑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塌落度、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采用振动器或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浇筑完成,再收浆后尽快覆盖和洒水养护。

6、台背回填

对于石质基坑的回填,可采用透水性良好的河沙经水沉、振捣棒振捣挤密,对于土质基坑,则必须向路基方向扩开至少1M,并向路基方向按1:1—1:0.75的坡度放坡,挖除松动部分,将与基坑回填部分相衔接的路基挖成台阶,采用透水性材料、灰土或半钢性材料分层(12—15CM)回填压实,压实度标准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7、检查和验收

小桥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的开工都要经监理人员对基坑或上道工序进行检查验收,否则监理工程师对其将不予认可。

本项目完工后,将由驻地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对本项目依照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文档

小桥涵施工技术工艺

潍坊市国道206线东绕城段改建工程小桥涵施工技术工艺1、施工准备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及有关规范编报施工组织设计。应做好施工现场准备,修建施工临时设施,安装调试施工机具及标定试验机具,进行施工测量及复核测量资料,做好材料的储存和堆放,做好开工前的试验检测工作。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2)施工测量⑴补充施工需要的桥涵中线桩、水准点、墩台控制桩,以便施工操作及监理抽检。⑵涵洞测量放样时,应注意核对涵洞纵横轴线的地形地质剖面图是否与设计图相符,如果不相符应及时上报监理共同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