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基本情况
日本广播协会简称NHK,是亚洲地区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广播机构。NHK以其对国内外新闻“迅速”、“准确”地报道在国际传媒界占有重要位置。据1997年9月NHK放送文化研究所的调查,作为日本公众信赖的对象,NHK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日本国会、和。NHK在弘扬日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电视剧《阿信》在世界五大洲播出引起轰动,每年的“红白歌会”在文艺界的导向作用便是例证。NHK在日本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首先应归功于日本对NHK的重视,也与NHK自身的经营密切相关。
NHK创建于1925年3月22日,最初叫东京放送局。1950年根据日本《广播法》重新组建为日本广播协会,距今已有75年的历史。
NHK共有职工约13000人,其中东京总部有5000人。此外,在全国设立了53个地方台,包括大阪、名古屋、广岛、福冈、仙台、札幌、松山7个地方骨干台。
NHK拥有两套广播节目、一套FM广播、两套地面电视(一套为综合节目,一套为教育节目)、两套卫星电视(BS-1播出新闻和体育节目,BS-2播出高质量的文化娱乐节目)、一套高清晰度卫星电视、一套国际广播、两套国际卫星电视(一套是NHK-WORLD,主要播出新闻和信息节目,一套是收费电视,主要播出各种文化娱乐节目),形成覆盖全国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广播机构。
二、NHK的性质
NHK是“特殊法人”,是“公共”广播机构,不属于任何和政党,其宗旨是“为了公共福祉,在全国范围内播出丰富而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为了广播事业的发展,开展必要的相关业务,并从事国际广播业务”。
NHK的“公共”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作为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的经营委员会,其12名成员由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组成,代表全民的意愿。“经营委员会有决定NHK经营方针及其他有关业务运营的重大事项的权力和责任。”(日本《广播法》第十三条第二款)2.NHK的经费来源不是拨款,也不是靠广告,而是向全国每一户电视观众收取“收视费”。
上述情况反映出NHK的国家媒体性质以及与和国家权力的密切关系。
三、NHK确立的历史背景
NHK的广播是二战以后在美国(名为联合国驻军总司令部,简称GHQ)的主导下确立的。
从1925年成立到1945年日本战败,当时的“日本广播协会”虽名为“社团法人”,但被牢牢控制在手中,所有重要干部都由任命,在日本对外侵略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为改变“日本广播协会”的官办性质,1945年12月11日,GHQ发布了重组日本广播协会的指示:建立一个能代表国愿的顾问委员会,由其确定会长人选,报最高司令部审批;新会长上任后,该委员会仍需对各项问题发言,以促进重建协会的工作;有关广播电台的设置和废除、财政状况等,协会还应该受有关部门的指示。
从此,“日本广播协会”结束了“官办”的历史,确立了与关系新的基本框架。1947年10月,GHQ就日本应建立怎样的广播向日本提出原则性意见。1.广播应当于、政党。为此,需要建立一个类似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的“自治机关”———电波监理委员会,以全面指导广播工作;2.允许私营广播成立;3.确立广播自由、不偏不倚、努力服务公众、遵守技术标准等原则。
根据上述原则,日本制订了《电波法》、《广播法》和《电波监理委员会设置法》,通称“电波三法”。《电波法》侧重于电讯和广播的技术问题;《广播法》对NHK和私营广播的性质、任务、形态和注意事项等做了规定;《电波监理委员会设置法》则是该机构的业务、权限等问题的章程,1952年日本废除该法,广播的行政权收归(邮政省)。
从以上可以看出,NHK的是随着日本政治的转型,在美国的主导下确立的。它脱离了的直接控制,引入了美英等西方国家的理念和管理机制,但又与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既与电子传媒的特性有关,也是与日本独特的政治文化背景分不开的。
四、NHK的管理方式及业务范围
NHK实行广播与电视合一、与地方一体的管理模式,人事、财务和节目编播权都集中在东京本部。NHK日常业务的最高领导是会长,由经营委员会任命。副会长、10名理事由会长征得经营委员会同意后任命。其他部门负责人、地方广播机构的负责人都由会长直接任命。
NHK财政来源是“收视费”,每年约60亿美元,所有经费都由总部统一管理。地方台的基础建设、设备更新和日常开支、职工工资等也由总部统一负责。NHK拥有的编辑权。日本《广播法》第三条广播电视节目通则中规定:广播电视节目,除法律规定的权限之外,不受任何人的干涉或。该条款还对各台编辑和播出国内节目提出原则要求,对保持文化、教育、新闻、娱乐节目的协调等作了具体规定。《广播法》第四十四条对NHK节目的编辑和播出的专门规定是:1.通过播放丰富、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满足公众的要求,为提高整体文化水平做贡献;2.除面向全国的节目外,还须进行面向地方的节目播出;3.为保存历史文化、培育普及新文化做贡献。《广播法》还要求广播电视业者制订节目标准,为此NHK制订了《国内节目标准》和《国际节目标准》,并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审议委员会”,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对节目的管理。上述条款反映了NHK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编播节目的自主性。
NHK的节目包括文化、教育、新闻、娱乐四大类。以地面电视综合频道为例,新闻节目占42.1%,教育节目占10.7%,文化节目占25.6%,娱乐节目占21.6%。NHK非常重视向国民提供“准确”、“及时”、“客观”、“全面”的新闻报道,尤其重视对自然灾害的报道,视其为向国民应尽的职责。NHK也非常重视通过优秀的电视节目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NHK的教育节目经常作为中小学的教材。
NHK下设综合企画室、编成局、报道局、节目制作局、技术局、放送文化研究所、放送技术研究所等20多个部门。此外还有NHK21世纪公司、NHK网络公司、NHK艺术公司、日本放送出版协会、NHK交响乐团、NHK放送研修中心等29个外围团体(子公司),形成了一个以NHK总部为主体,以广播电视为主业,业务范围包括出版、化艺术、技术与学术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庞大机构。
由于《广播法》规定NHK为非赢利机构,NHK与各“子公司”属于业务委托性质。
五、NHK的成功经验及其的利与弊
NHK的经营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作为新闻机构无论是其影响力,还是技术水平都居世界领先地位,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竞争环境,给国家媒体以和财政支持。日本实行私营广播与公共广播并存的,双方是一种竞争、互补的关系。允许NHK建立覆盖全国的广播网,并给予“收视费”的资金保障。与此相反,各民间广播机构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并根据“排除大众媒体集中”的原则,不能进行跨地区经营、跨行业垄断(出于自身经营的需要,各民间电视台通过签约组成覆盖全国的广播网,但每个成员仍是公司)。这样就使NHK处于一种有利的地位,使NHK在激烈的竞争中,凭借的支持,发挥国家主流媒体在新闻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减少商业因素的干扰。
2.赋予国家媒体较大的自主权。日本《广播法》共59条,其中有44条对NHK的性质、业务范围、组织方式等大的方针做出明确规定。NHK依法在人事、财务和节目编播方面进行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这样既可以保障国家对主流媒体的掌控,又可以避免过多干预新闻机构的日常事务,充分发挥新闻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广电合一、上下一体的便于提高效率、协调发展。
人事、财务、节目等方面的集中统一管理,有利于NHK保持节目的完整性和节目质量的提高,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节目资源的浪费。这一也为NHK研究部门开展科研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对NHK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但是,NHK的广播也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
1.机构庞大、效率不高。由于NHK是一个庞大的机构,且有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吃“大锅饭”的问题。尽管在这一问题上NHK领导层一直在下力气解决,但与其他民间电视台相比,在运营管理和资金使用方面仍显得效率不高。
2.节目内容比较“古板”。与其他民间电视台的节目相比,NHK的节目显得“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据NHK放送文化研究所的调查,NHK节目的观众多集中在中老年,而年轻人对民间电视台的节目更感兴趣。对此,NHK一直试图改变,但收效不大。这与NHK的不无关系。此外,NHK的广播是在一个法制比较健全、国民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尽管日本《广播法》没有对观众收看NHK节目不交收视费的规定任何处罚,但“收视费”的收缴率仍能高达97%以上,反映出这一制度比较适合日本的国情以及日本国民对NHK的认同。其他国家如要借鉴这一制度,首先有一个对国情认识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