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感悟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7:18:54
文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感悟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感悟作者:蒋子国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52期        摘要: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同时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渠道搭建学生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有效提升学生的技能。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起远大的三观。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可少的学科。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反思感悟;高效课堂        课程教学理念提出教学策略从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创
推荐度:
导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感悟作者:蒋子国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52期        摘要: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同时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渠道搭建学生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有效提升学生的技能。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起远大的三观。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可少的学科。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反思感悟;高效课堂        课程教学理念提出教学策略从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感悟

作者:蒋子国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52期

        摘要: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同时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渠道搭建学生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有效提升学生的技能。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起远大的三观。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可少的学科。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反思感悟;高效课堂

        课程教学理念提出教学策略从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创设,将书本知识与身边的、社会生活实际例子相结合起来,在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采取多种途径与方法激发学生的激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去思考,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梳理、内化成知识链。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手段、方法等感悟,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将教学与生活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社会的观察、思考,就能够发现在学生身边出现许多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相联系的人与事。只有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任课学科的知识都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作为教师就需要将学科知识与技能有效整合、发展让理论知识得到印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认知能力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愉快学习,获取知识。在课本中设计的“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阅读感悟”等等栏目,都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

        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部颁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课时,这节课时的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悟到任何一个家对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孝敬长辈”行为促进学生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义务,是一种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行为实践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爱家孝亲的情感。因此,在激发学生兴趣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家庭,了解什么是家?同时,结合课本中的“倒在街头的醉汉给说自己没有家,以及战争中的中年男子妻離子散,最后找到自己的亲人,就找到了家,对家的认识深层次,让学生对我们的家庭里有哪些家庭成员,有什么样的结构,我们对“家”的期待什么等,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随着物质资料不断地丰富,精神需求不断地增加,显然现代社会的“家”早已不能满足“房子+猪”的简单模式。“物”的因素被淡化,“人”的因素才是家的核心。

        教师有效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创设这样一个来源于实践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愉快的参与到课堂中的讨论当中来,引导学生思考、分享、探讨、碰撞。

        二、立足学生个性特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课堂教学环节的预设必须尊重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较好突出学生学习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才能较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教师要明确初中学生有一点的审美观念与行为处置能力,能够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去关注、去认识,有着一定见解与主张。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看到学生已有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也要看到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与欠缺,在出现某些观点发生冲突时,要用心、细心去倾听学生来至不同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去梳理,去搭建问题平台,给学生留足时间去合作交流学习,互动讨论,结合生活,去认识生活中的困惑,将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让学生主动学习,达到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部颁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走进老师”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时代喜欢哪一位老师,并能够说说你喜欢这位老师的原因在何处,举例说说这位老师的外貌、特征、爱好、兴趣等,或者喜欢现在七年级的任课教师是谁,教师将学生喜欢的老师分类,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喜欢的老师有哪些不同的风格,对我们学生成长有着哪些不同的影响,当然甲同学喜欢的老师,可能乙同学并不是喜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承认并能够接受与自己不同风格的老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征等,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三、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开展平等民主对话

        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事关学生学习激情和内在动力的激发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运用自身的示范引领、肢体语言等手段,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师要认真预设好课堂各个环节,对过程中生成性的问题,认真思考做出实效性较强的策略与手段,不能将生成性的问题抛掷脑后,不理不问,同时,发现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与鼓励与表扬,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足之点、原因及改正的方向。只有这样,与学生一道学习、探讨,互动交流,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拉近,让学生感悟到教师就犹如自己的亲人一样,就会努力学习,遇到困难就会向教师倾述,得到教师的帮助。

        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部颁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让友谊之树常青”课时,教师要弄清楚班上学生的状况,哪些学生在处理友谊方面还存在问题,或者技巧、方式欠妥,再选择适宜的策略与手段去搭建平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梳理几个问题:你热情待他人,而别人不理睬你,应该怎么办?和同学吵嘴了、打架了、赌气了……,该如何去处理?怎样正常建立良好的友谊?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去设置情境,让学生结合实际去讨论、交流,促进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心中的苦闷与烦恼,喜悦与高兴,从而促进学生在困难面前能够树立起勇敢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总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必须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定位于核心位置,需要教师有效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感悟学习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努力探索,力争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开展,适宜于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学生今后走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年;第10期;余茶英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的形式及作用初探;《考试周刊》2017年;第57期;安华锋

        [3]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西部素质教育》2017年;第22期;魏春梅

        [4]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用差异化教学反思;《中学教学参考》2019年;第1期;周乐陶

        [5]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感悟;《新课程》2019年;第5期;李福莲

        [6]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感悟;《学周刊》2018年;第7期;杜晓华

        (作者单位:四川省营山县济川第一完全小学校)

文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感悟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感悟作者:蒋子国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52期        摘要: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同时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渠道搭建学生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有效提升学生的技能。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起远大的三观。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可少的学科。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反思感悟;高效课堂        课程教学理念提出教学策略从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创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