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Cu—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计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9.化学与生活、生产及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常食用豆奶,可为人体补充丰富的维生素 B.NaHCO3受热分出CO2,可用作灭火剂的原料
C.将锅炉燃料煤改气,可减轻大气污染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节约金属资源
10.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图。不正确的是( )
11.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B.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
| C.b、d两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 D.a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 |
A.茶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茶氨酸属于有机物,锌、硒指单质
C.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3个氧原子 D.茶树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13.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锈蚀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14.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B.探究铁锈蚀条件 | C.探究燃烧条件 | D.探究分子运动 |
| 选项 | 目的 | 方案一 | 方案二 |
| A | 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 |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 B | 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 | 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 加足量稀盐酸,蒸发 |
| C | 检验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 分别测溶液的pH | 取样,加FeCl3溶液 |
| D | 鉴别化肥NH4Cl和NH4NO3 | 取样,加水溶解,观察 |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 |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5小题,计19分)
16.(3分)Ⅰ、Ⅱ两小题只选做一题,如果两题全做,只按Ⅰ题计分。
Ⅰ.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1)水厂处理水时,有时会向水中加生石灰,此过程发生的是(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3)电解水时,用来检验右图B试管中的气体。
Ⅱ.右图是一种防霾新产品——鼻用空气净化器。它的填充物是硅胶,硅胶可表示为mSiO2·nH2O。
(1)塑料是(选填“天然”或“合成”)材料。
(2)从组成元素种类分析,SiO2属于。
(3)硅胶的结构疏松多孔,对PM2.5的吸收率达99%,说明其具有性。
17.(3分)今年5月,中俄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天然气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
(1)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
(2)CO与CO2可以相互转化。CO2在高温下与反应生成CO。
(3)将CO2通入紫色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18.(4分)下表是钾与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 温度/℃ | 0 | 20 | 40 | 60 | |
| 溶解度/g | KNO3 | 13.3 | 31.6 | 63.9 | 110 |
| NH4Cl | 29.4 | 37.2 | 45.8 | 55.2 | |
(2)6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是。
(3)20℃时,按图示操作:
B中的溶液是(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
19.(4分)金属材料应用广泛,如电路板中常用到焊锡、铜、银、铁等。
(1)焊锡与其组成金属相比,具有的特性,可用来焊接电子元件。
(2)将Cu片插入AgNO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要验证Cu、Ag、Fe的活动性强弱,可选择的试剂组是(填序号)。
A.Fe、Cu、Ag、稀硫酸 .Cu、Ag、FeSO4溶液 .Fe、Ag、CuSO4溶液
20.(5分)某班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做了五组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
(1)A组试管中都产生H2。若要制得较纯的H2,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
(2)B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
(3)写出C组任一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填序号)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2分)
21.(5分)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 AB | CD | EFGH | |||
| 图一 | 图二 | 图三 | |||
(2)图二C装置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D装置中的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热量。
(3)从高锰酸钾分解后的剩余固体中分离出二氧化锰,需经过溶解、过滤等操作。请从图三中选出这两种操作均不会用到的仪器(填序号)。
22.(7分)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持?
【实验探究】(1)按右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
素的结论。此结论(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①甲组取烧杯中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探究。
| 方案 | ||
| 现象 | 溶液变红 | 产生 |
| 结论 |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 清液中有碳酸钠 |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填序号)。
A. Ba(OH)2溶液 .CaCl2溶液 .Ca(OH)2溶液
四、计算与分析题(共1小题,计5分)
23.小宇用配制的10% 的CuSO4溶液测定一瓶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下图是配制CuSO4溶液的操作过程,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
| a b c d e |
2014年陕西中考化学试题参
一、选择题
9.A10.B.C.B.D.D.C
二、填空及简答题
16.Ⅰ.(1)化学 (2)煮沸 (3)带火星的木条 Ⅱ.(1)合成 (2)氧化物或化合物或非金属氧化物
17.(1)冶炼金属或炼铁或作燃料 (2)碳或炭黑或焦炭或C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生成了碳酸或CO2+H2O=H2CO3(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8.(1)KNO3或钾 (2)NH4Cl或氯化铵 (3)饱和 :5
19.(1)熔点低 (2)Cu+2AgNO3=Cu(NO3)2+2Ag(未配平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 (3)C
20.(1)盐酸有挥发性或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或制得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2)红色(或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3)NaOH+HCl=NaCl+H2O或2NaOH+H2SO4=Na2SO4+2H2O(评分标准同上)
(4)D
三、实验探究题
21.(1)A (2)2KMnO4△K2MnO4+MnO2+O2↑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F
22.【实验探究】(1)合理 (2)CaCO3+2HCl=CaCl2+H2O+CO2↑(评分标准同上)
(3)①白色沉淀 ②Na2CO3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交流】除尽Na2CO3(或CO32-),防止影响对NaOH的检验。 【拓展应用】A C
四、计算与分析题
23.(1)ecbad
(2)解: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4 + 2NaOH = Cu(OH)2↓ + Na2SO4
160 80
×1x
解得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