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县级林地保护规划下一步工作,经省林地保护规划领导小组决定,针对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作出如下要求和说明: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细则新增加内容
1、“19事权等级”
地方公益林事权等级细化为省级公益林,代码为21;市级公益林,代码为22;县级公益林,代码为23。
市级、县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标准和生态区位,各市县自行制定,可不填写“54生态区位”栏。
2、“21工程类别”
新增地方公益林工程,系指各市规划实施的林业生态工程等公益林,代码为95+市代码(2位)+工程序号(2位),共计6位数;
新增地方商品林工程,系指各市规划实施的丰产林、名特优果品工程等商品林,代码为96+市代码(2位)+工程序号(2位),共计6位数。
三、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小班调查卡片的逻辑关系
1、“6地貌”
中山、低山、丘陵“16林种”防护林填写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护岸林、护路林、其他防护林,用材林要填写一般用材林,不需要填写“38盐渍化程度”;
平原填写“7坡向”为无坡向,“8坡位”为无坡位,“9坡度”为平坡。防护林填写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其他防护林。大型水库和湖泊1000米以内,小型水库和湖泊250米以内可填写水源涵养林。
2、“11土壤类型”
平原有潮土、新积土、风沙土、盐土、滨海盐土、水稻土、碱土和砂姜黑土;
丘陵有棕壤、褐土、粗骨土、红粘土、火山灰土和潮土
山区有棕壤、褐土、粗骨土、石质土、红粘土、火山灰土、山地草甸土和潮土。
3、“12土层厚度”
不能超过100厘米。
4、“13小班面积”
小班面积在0.07~25.0公顷之间,保留2位小数。
5、“15地类”
5.1疏林地,23郁闭度(盖度)≥0.10,<0.20;
5.2灌木林地,23郁闭度(盖度)≥30;
5.3未成林地,23郁闭度(盖度)没有数据;
5.4苗圃地,23郁闭度(盖度)没有数据;
5.5无立木林地,23郁闭度(盖度)<0.10,或没有;
5.6宜林地,23郁闭度(盖度)<0.10,或没有;
5.7林业辅助生产用地,23郁闭度(盖度)没有数据;
5.8所有林地小班均不填写调查卡片55~61项。
6、“16林种”
6.1用材林,不填19事权等级、20公益林保护等级、41公益林原小班号、51经济林产量、54生态区位、62散生木树种、63散生木株数、散生木蓄积;
6.2经济林,不填19事权等级、20公益林保护等级、25平均胸径、26每公顷蓄积、41公益林原小班号、46树种组成、49平均冠幅直径、54生态区位;
6.3薪炭林,不填19事权等级、20公益林保护等级、41公益林原小班号、51经济林产量、54生态区位,可以填25平均胸径、可以填26每公顷蓄积;
6.4防护林,不填51经济林产量、62散生木树种、63散生木株数、散生木蓄积;
6.5特用林,不填51经济林产量、62散生木树种、63散生木株数、散生木蓄积。
7、18森林(林地)类别
7.1公益林“16林种”不能填写用材林、经济林和商品林的亚林种;不填51经济林产量;
7.2商品林“16林种”不能填写防护林、特用林下的亚林种,不填19事权等级、20公益林保护等级、23郁闭度(盖度)、25平均胸径、26每公顷蓄积、41公益林原小班号、46树种组成、49平均冠幅直径、54生态区位。
8、23郁闭度(盖度)
保留2位小数。
9、25平均胸径
保留1位小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不填写该栏目。
10、26每公顷蓄积
保留2位小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不填写该栏目。
11、32林带宽度、33林带长度
用单线符号表示的小班,无法用Mapgis求算面积,需填写该栏目,保留1位小数。
12、34为补充林地
填写补充林地时,15地类要填写非林地的二级地类。
13、55农田林网类型
55农田林网类型有填写内容时,需要填写56林网株数、57林网覆盖面积。
14、58农林间作类型
58农林间作类型有填写内容时,需要填写60间作株数、61间作覆盖面积。
15、59地堰绿化类型
59地堰绿化类型有填写内容时,需要填写60间作株数、61间作覆盖面积。
16、62散生木树种
62散生木树种有填写内容时,需要填写63散生木株数、散生木蓄积。
17、69~84栏
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需要填写该项目,部分疏林地需要填写该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