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提高太湖茶园整体水平_增加茶叶经济效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7:20:24
文档

提高太湖茶园整体水平_增加茶叶经济效益

茶业通报2015,37(2):70-72JournalofTeaBusiness投稿邮箱:cytb@ahau.edu.cn提高太湖茶园整体水平,增加茶叶经济效益刘立华(安徽省太湖县种植业管理局茶叶站,安徽太湖2400)摘要:太湖县是传统产茶县,茶园建设基础状况较差,管理水平不高,茶叶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夯实茶园基础,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建设高标准化无性系良种茶园,改造现有低产茶园,提高茶园科学管理水平,促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增加种茶经济效益,提升茶产业水平。关键词:
推荐度:
导读茶业通报2015,37(2):70-72JournalofTeaBusiness投稿邮箱:cytb@ahau.edu.cn提高太湖茶园整体水平,增加茶叶经济效益刘立华(安徽省太湖县种植业管理局茶叶站,安徽太湖2400)摘要:太湖县是传统产茶县,茶园建设基础状况较差,管理水平不高,茶叶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夯实茶园基础,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建设高标准化无性系良种茶园,改造现有低产茶园,提高茶园科学管理水平,促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增加种茶经济效益,提升茶产业水平。关键词:
茶业通报 2015, 37(2): 70-72

Journal of Tea Business 投稿邮箱:cytb@ahau.edu.cn

提高太湖茶园整体水平,增加茶叶经济效益

刘立华

(安徽省太湖县种植业管理局茶叶站, 安徽太湖 2400)

摘 要:太湖县是传统产茶县,茶园建设基础状况较差,管理水平不高,茶叶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夯实茶园基础,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建设高标准化无性系良种茶园,改造现有低产茶园,提高茶园科学管理水平,促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增加种茶经济效益,提升茶产业水平。 关键词:太湖县茶园;无性系;低产改造;效益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768(2015)02-0070-03 茶叶是太湖山区主要的民生产业,茶叶收入为茶农人均农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全县茶产业涉及11个乡镇120个行政村产茶,茶农户近5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1/3,茶农10万,茶农人均茶叶收入2110元,比2010年提高了223.4%;2014年全县涉茶从业人员16万。2014年本县茶园

平均单产为24.1kg/667m 2

,茶园平均产值2705.9元/667m 2

。目前太湖县各乡镇茶园建设状况及和管理

水平参差不齐。北中镇和寺前镇都是本县产茶重点乡镇,2014年茶园面积分别为1867hm 2

和1400 hm 2

。北中镇2012年茶叶均产170.55kg/667m 2,其中春茶平均68.2kg/667m 2

;寺前镇以生产春茶为主,产少量夏茶,2012年春茶均产23.56kg/667m 2

,北中镇春茶单产为寺前镇2.9倍。除北中镇外,本县茶叶单产水平低,茶叶应有经济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本县茶园标准化水平低,老茶园多,

〔收稿日期〕2015-01-12

“浙农113”在日照地区的移栽成活率高于“福鼎大白茶”,明显高于“龙井长叶”、“浙农117”、“碧云”和“安吉白茶”。

(2)“中茶302”、“中茶108”、“龙井43”在日照移栽后分枝快,长势好,产量高,春季萌芽期较“福鼎大白茶”提前6d 以上,综合性状优于对照。

(3)“中茶302”、“中茶108”、“安吉白茶”制作卷曲形绿茶的品质优于“福鼎大白茶”。 (4)“中茶108”、“中茶302”的抗寒性、抗旱性强,对日照茶区主要虫害的抗力明显高于对照。综上所述,“中茶302”、“中茶108”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在日照地区及周边名优绿茶生产区域推广栽植。栽培管理中,注意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的地块,采用双行密植,要肥水充足,重施有机肥料。

(责任编辑:蒋文倩)

表8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虫的抗性比较(单位:头)

品种 假眼小绿叶蝉

茶蚜虫 百叶 虫量 抗性 程度 百叶 虫量 抗性 程度 中茶302 3 R 20 R 中茶108 5 R 16 R 龙井43 9 MR 50 S 龙井长叶 11 MR 56 S 浙农113 10 MR 32 MR 浙农117 12 MR 72 HS 碧云 11 MR 69 HS 安吉白茶 9 MR 23 R 福鼎 大白茶CK)

29

HS

102

HS

注:R 表示抗,MR 表示中抗;S 表示感,HS 表示高感。

3 小结

(1)“中茶302”、“中茶108”、“龙井43”、

DOI:10.16015/j.cnki.jteabusiness.2015.0022

基础状况差,管理粗放。改变茶园现有状况,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促进本县茶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1 太湖县茶园发展历史及其基本现状

茶叶为太湖县大宗经济作物。1949年全县茶园累计面积有560hm2。新中国成立后至1957年,全县新辟茶园230hm2。1958年以后,由于强调“以粮为纲”,茶叶生产无人问津,又花凉亭水库拦洪蓄水,库区大量茶树被淹没,到1962年,茶园只剩下144.4hm2。后经历缓慢发展,到1978年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930hm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深入进行,广大茶农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县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再加上一系列栽培、采制新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全县茶园发展,到2005年全县茶园面积增加到3333hm2。“十一五”、“十二五”茶产业被县列为农业支柱产业,夯实基地,建设高标准化无性系良种茶园成为促进本县茶产业发展主要内容之一。2006-2014年全县发展新茶园3400hm2,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2133hm2,占新发展茶园面积的62.8%。2014年全县茶园总面积6733hm2。

2 目前茶园存在的主要问题

茶业是太湖县主要农业支柱产业,但发展水平与全国、全省、周边县仍存在相当大差距。目前,各级茶叶发展专项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十一五”、“十二五”县级安排有限资金搞基地建设,只要新建无性系茶园就进行补助,资金使用过于分散,每667m2茶园只补助300元用于购买茶苗。茶园建设基础性工作未得到重视。全县茶园总规模虽明显增加,茶园适度规模建设、新建茶园质量都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茶园基础差、产量低。本县现有茶园中有2600 hm2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低产茶园占2000 hm2左右。这部分茶园立地条件差,茶园建设标准不高,茶树存在老化问题;部分建在超25°山坡、北风口、土地贫瘠等一些不宜种茶的地方,地表泾流大,水土流失严重。据调查有些茶园平均覆盖率不足40%。在实施“十一五”规划过程中未得到充分改造。新建无性系茶园建设中仍然存在选地不当的问题。发现有些地方毁林种茶,把新发展茶园建在25°以上山坡上,坡地茶园梯坎建设不到位。

茶园规模化、标准化、无性化程度低。成片茶园规模普遍偏小,全县65%成片茶园规模在 6.67 hm2以下。2 hm2规模以下零星分散茶园面积2000 hm2,约占总面积的30%,这些茶园管理粗放。目前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2200 hm2,占茶园总面积的32.6%,尚未达到省级要求40%的目标。

茶园管理水平低,技术措施不到位。茶园投入成本低。通过近几年连续调查发现,全县茶园平均投入物化成本不足200元。茶场只在春茶前进行追肥,11月份施中低含量复合肥作基肥,平均用量35-50kg/667m2,只有北中等少数高产地区,肥料使用量虽较大,但也主要是化肥,虽提高了茶叶产量却降低了茶叶品质;分散农户春茶采后基本不管理,只有春茶前追施尿素10kg左右。全县茶园施肥过分依赖化肥的使用,有机肥使用很少,土壤结构被破坏,持续供肥能力下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不大,肥料使用不合理。秋挖和施基肥时间也太迟,一般都在11月中下旬才开展。修剪技术使用不规范,少数区域在茶叶生产中有依赖农药防治病虫草害现象,缺少食品安全意识。

3 夯实茶园基础,提高茶园管理水平的基本对策

3.1制订全县茶园发展建设规划

加强宣传引导,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茶农对茶园规模化、标准化、无性化的认识;提高对茶园规范化管理的认识。出台,制订措施,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标准化、良种化茶叶基地建设。

3.2 茶园适度规模经营

通过“十一五”、“十二五”茶叶基地建设,初步形成北中、寺前两个产茶大镇,两镇茶园面积共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48%。出现了北中镇望天村这样的茶叶专业村,其茶园面积340hm2,户户种茶,形成了良好的茶产业氛围,茶产业已经成为了该村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涌现出大批专业大户,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带动周边农户茶叶生产。到2014年全县3.3 hm2茶园规模的种植大户219户,3.3 hm2以上规模茶园面积3500余hm2,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52%。

72 茶业通报 2015

茶叶基地建设不应盲目追求总体规模的扩大,要追求质量提高,在生态条件优先的前提下,根据本县山区实际情况强调茶园适度规模建设。新建茶园注重规模化集中发展,向重点专业产茶乡镇、村、组倾斜,向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倾斜,促进土地流转,鼓励更多闲置土地向能户集中,集中连片发展,稳步扩大全县茶园总规模,推进茶园适度规模格局形成。重点产茶地区连片发展3.33 hm2以上、非重点地区6.67 hm2以上列入补助对象。

3.3 发展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

新茶园发展要按规划执行,坚持高标准,严格质量要求。新发展茶园必须环境优越,基础条件良好,地势平缓。鼓励充分利用高榜田、缓坡地、荒山荒坡。茶园坡度必须在20°以内,相对集中成片。具体实施必须制订严格按技术方案,认真监督实施。

茶苗选用适合太湖茶叶生产的无性系良种苗,如舒茶早、石佛翠、乌牛早、龙井长叶等。在全县建立13.3 hm2无性系良种茶树苗木繁育基地,为茶叶发展提供保障。

3.4 实施低产茶园改造

本县现有低产茶园基本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总面积约2133 hm2。有些茶园由于建园基础太差,缺乏管理,已基本上无法进行生产;另一部分建园基础较好,由于管理水平粗放导致低产。在低产茶园中,约1400 hm2可以通过低产改造实现增产。2011年采取改土与改树相结合的方式在程岭茶场进行茶园改造。被低改的茶园地处海拨670m高寒山区,面积3.33 hm2,树龄35年以上,茶园经常受到冻害威胁,茶树生长势下降,茶叶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2011年5月中旬-6月上旬根据不同情况对低改茶园进行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7月上中旬土壤深翻,深沟吊槽40cm以上,每667m2施饼肥150kg,尿素15-25kg,另增施磷肥30-50kg,茶树行间埋青草或铺草2000kg左右。程岭茶场冻害严重也是造成茶园低产的重要原因,为从根本上解决冻害问题,从改变茶园生态环境入手,在茶园周边及行间植树,建立防风墙。茶园低改后加强茶园管理。2010年该场每667m2春茶产量为12.8kg,平均产值1976元。通过茶园低产改造,到2012年该场茶园每667m2春茶平均产量达到14.1kg,产值为3757元;低改茶园2014年每667m2春茶平均产量达24.36kg,产值达5815.8元。2014年每667m2春茶平均产量比改造前2010年春茶产量提高11.56kg,产值提高了3839.8元(包括茶价上涨因素)。改造前生产的中低档绿茶占比例在约为70%左右,改造后生产的“天华谷尖”、“二祖禅茶”及高档绿茶比例提高:2012年为8.5kg,占茶产品比例的58.2%;2014年15.8kg,占茶产品比例的.8%。通过实施改造和精心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茶叶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茶叶品质得到明显的提升。程岭茶园低改每667m2投入物化成本450元左右,用工6-8个。“十一五”期间也对小部分茶园进行了改造,但是由于措施不配套,投入很少,只是通过修剪改冠,效果不明显。茶园低改要因地制宜,因园制订具体方案;低改必须连片进行,改造分批规划,分批完成。要给予一定补贴。

3.5 加强茶园科学管理

新发展幼龄茶园管理主要是搞好定型修剪、茶园补植、合理套种和水肥管理等工作,使之迅速成为丰产园。成龄茶园常规管理方面要改变茶农传统观念和作法,增加茶园施肥数量,提高茶叶产量;改变茶园施肥品种结构,增加有机肥使用量,提升茶叶品质;增加测土配方施肥面积,促进茶园合理施肥;正确撑握施肥时间,促进茶树有效吸收,提高肥料使用效率,基肥施用时间最迟在10月中旬以前完成;搞好茶园秋挖、合理使用茶园修剪技术,大力推广机械修剪;合理留养分批采摘,提高鲜叶采摘标准;采用综合防控措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确保茶产品质量安全。

要做好技术推广工作,搞好技术培训,建立示范基地,搞好各项技术示范。县局要建立4-5个6.67 hm2以上的无性系良种示范基地,各产茶乡镇也要建立1-2个示范片;专业技术人员要选择有一定茶园面积、一定知识水平乐于助人的能人建立联系户,通过点片示范,辐射带动茶农科技种茶水平提升。在茶叶集中产区尝试建立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为茶农提供有关技术服务。

3.6 淘汰部分老茶园

对立地条件差的陡坡、风口、土质条件不适宜种茶的老茶园666.7 hm2彻底淘汰。也要出台补偿,鼓励退茶还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章传政)

文档

提高太湖茶园整体水平_增加茶叶经济效益

茶业通报2015,37(2):70-72JournalofTeaBusiness投稿邮箱:cytb@ahau.edu.cn提高太湖茶园整体水平,增加茶叶经济效益刘立华(安徽省太湖县种植业管理局茶叶站,安徽太湖2400)摘要:太湖县是传统产茶县,茶园建设基础状况较差,管理水平不高,茶叶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夯实茶园基础,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建设高标准化无性系良种茶园,改造现有低产茶园,提高茶园科学管理水平,促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增加种茶经济效益,提升茶产业水平。关键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