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考复习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主要考点答题误区归纳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7:20:56
文档

中考复习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主要考点答题误区归纳

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主要考点答题误区归纳(各类题例可略,可结合学生考题实际分析)记叙文阅读一、概括内容题:1、不能准确抓住主要人物和人物的行为。即人、事、结果。2、概括不完整。3、句子冗长不简练。二、句子含义题:1、不能抓住关键词,结合人物和主题去解说;2、“含义”和“作用”的意思混淆,其实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重在解释词语和句子的语境义。而“作用”是指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揭示中心……三、句子赏析题:1、忽视了句子写作上的手法:如描写、修辞、词语运用等;2、写作手法不完整,并缺乏分析;四、人物
推荐度:
导读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主要考点答题误区归纳(各类题例可略,可结合学生考题实际分析)记叙文阅读一、概括内容题:1、不能准确抓住主要人物和人物的行为。即人、事、结果。2、概括不完整。3、句子冗长不简练。二、句子含义题:1、不能抓住关键词,结合人物和主题去解说;2、“含义”和“作用”的意思混淆,其实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重在解释词语和句子的语境义。而“作用”是指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揭示中心……三、句子赏析题:1、忽视了句子写作上的手法:如描写、修辞、词语运用等;2、写作手法不完整,并缺乏分析;四、人物
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主要考点答题误区归纳

(各类题例可略,可结合学生考题实际分析)

记叙文阅读

一、概括内容题:

1、不能准确抓住主要人物和人物的行为。即人、事、结果。

2、概括不完整。

3、句子冗长不简练。

二、句子含义题:

1、不能抓住关键词,结合人物和主题去解说;

2、“含义”和“作用”的意思混淆,

其实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重在解释词语和句子的语境义。而“作用”是指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揭示中心……

三、句子赏析题:

1、忽视了句子写作上的手法:如描写、修辞、词语运用等;

2、写作手法不完整,并缺乏分析;

四、人物形象分析题:

1、一方面的形象使用近义词,降低得分率。比如“勤劳、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应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答题,变成“勤劳、疼爱子女、本分善良”。

2、性格特点确立用词不准确。

3、结合内容分析不完整,造成丢分。

4、形象单一。

五、段落作用题:

1、仅从内容或结构某一方面回答;

2、虽答出内容与结构的两个方面,但不全面完美。

例如、开头段的“生动地写出了什么景色”、“点明题目”等;结尾的“运用什么表达方式”、“照应开头”、“令人回味”等

3、结尾段的“点明中心”与“深化中心”相混淆。

六、内容分析题:

1、没紧密结合上下文内容,抓住人物性格与主题随意回答;

2、照抄照搬原文句子,缺归纳概括和语言组织。

七、命题含义作用题:

1、不该写的表层含义牵强解释;

2、深层含义没有紧扣文章主旨;

3、作用随意罗列,没准确写出三个方面。

八、开放性试题:

1、感悟体会字数过少;

2、结构和语言组织杂乱,缺少文采;

3、道理阐述不充分,结合现实欠笔或过于繁杂。

4、补写有关内容无紧扣人物和主旨。

九、人物作用题:

仅注重了内容与主旨方面,忽视了情节结构方面。

十、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题:

1、二者混淆不清,张冠李戴;

2、表现手法的种类尚不清楚;

3、“联想”与“想象”、“伏笔”与“铺垫”等相混淆。

其它考点:线索、人称、写作顺序、环境描写与作用、句式、有关标点作用等。

疑难题最佳答题方法:

从写作手法、涉及内容、人物心情性格、故事情节、主旨方面,逐一对照筛选解答,便能化难为易。切勿空题或随意回答。

模糊的杂糅的回答,答得也比较简单。这种题目学生不够认真对待,复习应该加强。

 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对象题;

1、对象无紧扣说明内容;

2、单一说明把对象误写为整体对象;

3、单一说明没突出具体内容。

二、说明要点归纳题:

照搬原句,没有高度概括为某些方面。

三、开头的作用题:

1、在答题角度单一,无注重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

2、不能针对不同的写法,说明其作用;

3、“引出说明对象”与“点明事物特征”相混淆;

四、事物特征题:

1、在说明对象的特征不止一个方面的时候,找不全分说段落的中心句,经常丢三落四。

2、在没有表特征的词句时,自己不会组织语言,字数长短不齐。

五、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题:

   1、当被问及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时,不会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去考虑。

   2、句中有多种说明方法时,不会有几种写几种。

   3、说明方法的作用应理论联系实际,套话明显,不会结合上下文文本分析。

   4、不明白画线句说明方法除了证明画线句前后的内容,还要进而证明本段中心。

5、打比方与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分不清;

六、筛选信息题:

1、找不准答题区域;

2、确定不了关键句子,答题冗长或过减;

3、不会整合语言。

七、概述说明内容题:

1、不知从开头到结尾,有序表述;

2、回答有遗漏点或过于繁杂。

八、品析说明语言特点及作用题;

 1、直接问加点词能否删去时,原因回答不全面,不会结合文本内容回答词语的文中义,只是用“绝对化”一类话带过。程式化的句子答题。

  2、混淆限定性词语的作用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作用。不能区别通过表示揣测、估计的词语和修饰性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通过修辞方法的运用、描写性语言、修饰性词语的点缀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九、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题型

  1、虽能确定为逻辑顺序,但原因解说不明白,文章是由因到果、由主到次或是由现象到本质搞不清楚;

2、空洞,无结合课文内容,或结合了内容,没有归纳;

  3、考到某几段的段落作用是否可以调整时,不会对应文章说明内容与总起句或与总结句之间的对应关系或其它逻辑关系,不会发现段落之间遵循一定的说明顺序的安排。

    4、忘记了逻辑顺序总的作用是“使文章有条理性”

十、拓展延伸题

1、对链接材料没找出与原文的共同点,不会用文中的知识解释链接材料中的问题。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时,不够透彻;字数过少。

3、结合实际方面缺乏精心组织,如生活中某种现象的解释、根据内容写广告标语等。

附: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举例子——具体真切(具体形象);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分类别——条理清晰;打比方——形象生动(通俗形象);作比较——突出强调;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作诠释——通俗易懂;摹状貌——具体生动;引资料——增强说服力;列图表——直观形象。

  议论文阅读

   1.论题、论点分辨不清。

有些议论文标题是论点,有些则是论题。在答题过程中,题干要求找出中心论点。有些学生就会把标题找出来做为答案,殊不知它只是一个论题,而不是论点。实际上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如2013年湖北咸宁语文中考试题浅谈态度》,很明显,这篇议论文的题目是论题式,如果在阅读时思考一下:

作者针对这一论题发表了什么看法?表明了什么态度?这样就很快的找到“态度是学业和事业的催化剂,在学习和工作时,有了好的态度,你的人生就会更精彩”这一中心论点了。

2.提炼论点不准确

把握文章的论点,一定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弄清作者是对什么问题而发议论的,针对所谈问题的看法是什么,必须要关照全文,有的同学会断章取义,甚至写成分论点。

提炼论点首先看文中有没有适合做论点的句子。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个完整的陈述句,是个概括性比较强的句子。它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有时题目也可能是中心论点,阅读过程中,我们凭着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不难确定某个概括性强的句子是中心论点。如果文中没有适合作论点的句子,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概括时可适当借用文中的词句,进行提炼组织,以求全面体现作者的观点。

3.不能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区分,但有些学生把文章中凡是名人的话都作为道理论据,这是不妥的。名人的话有时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而不作为证明论点的道理,这时就不能算作道理论据。

4.概括事实论据不简洁

部分同学在概括事实论据时,或者照抄原文,冗长罗嗦,或者摘抄其中几句话,不能全面准确概括,这都是不妥当的。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准确,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一般采用“某某+怎么做(体现论点的内容)+结果”的方法进行概括。

5.补写论据不典型、不简明

这种题型看起来要求比较宽泛,但一些同学补写的论据不典型,没有代表性,没有说服力,同时叙述繁琐,像记叙文一样进行刻画描写。要答好这类题,需要平时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同时注意议论文中叙述的要求,要简明概括,与观点无关处坚决舍弃,能证明观点处交代清楚就可以了。

有时还会混淆概念,例如为一篇文章补写一个有关勤奋的名人事例。有位同学举陈景润例,但叙写时定向不明,过多地强调陈景润在研究中遇到多少困难,怎样去克服,这就把“勤奋”与“刻苦”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了。这就启示我们,同一个材料,引用时必须瞄准概念作定向叙述,否则只能游移不定,言不及义。

6.论证方法与说明文中说明方法混淆不清。

一些同学文体不分,议论文中举例论证、比喻论证与说明文中的举例子、打比方常常混为一谈。关键是要分清文体,熟练掌握不同文体的专用术语。

7.论证方法之间易混淆

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有的同学会混淆。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人物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要求是说服力强大的例子,而且最好是众所周知,有明确书面记录的例子,比喻论证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喻巧而理至由于这种方法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很多时候是用自然界的现象来阐述生活道理,如《谈读书》一文中用“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这一组比喻来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的论点。这样写,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8.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很多同学回答这种题目很空洞,只答“运用了…….方法,使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四种论证方法都是为了证明观点服务的,一定要答到证明了某个观点为止。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的是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这一点有时候是学生最难把握的。

9.把“如何论证”简单理解成“运用何种论证方法”。

这种题型学生答题时,往往直接答成四种论证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而这种题的答法应该是从论证思路的角度回答问题。议论文一般可以分成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个部分。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要表述清楚“首先”、“然后”、“接着”、“最后”如何。回答某一段是如何论证的,也是按这样的思路回答。

10.开头、结尾的作用分析不透彻:

议论文的开头有的是名人名言,有的是名人佚事,有的是生活现象等,在分析他们的作用时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然后再回答各种方式的作用。具体的方法一般是: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更有说服力或权威性。③开头通过叙述生活中的现象(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当然,这些内容有时也能作为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证明引出的论点,在回答时也要写上,有的同学分析不透彻、不深入,这一点容易遗漏。

议论文的结尾有这样几点作用:(1)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2)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全面,更严密;(3)深化中心论点,得出……的结论;(4)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一定要具体内容具体分析,有的同学生搬硬套,不知道联系上下文进行具体透彻的分析,回答时往往牛头不对马嘴。

11.议论文语言的分析

议论文的词语往往比较抽象。阅读时,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是解题的关键。常见题型为理解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同时,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又各具特色。据此,鉴赏语言风格也是常见题型。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如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严密准确等。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就可以了。但是答题时,一定要练系文章中的具体句子进行分析,一些同学总是脱离句子进行空洞的分析。

近几年议论文阅读中,开放性试题呈上升趋势。此类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题型多样,如

要求联系实际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要求由阅读材料引申出与之相关的内容;要求进行自主创作;要求由阅读材料引出相关诗文;要求根据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自主评论;要求考生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但是学生总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A.缺少分析。

如《我寻求挫败》“第⑦段画线句中,”这份绝望“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兴奋昂扬“?”作者“寻求挫败“的目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很明显,第4题用原句答,不须再作分析,但第3题不同,“为什么”兴奋昂扬“”一问要求学生从原文中提取有关信息并进行重组、分析,可是有的同学只是简单地答“有理想信念”,缺少由此及彼的因果分析。

B.牵强附会。

一些题目往往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感悟,有些同学因缺少积累和思考,思想贫乏,举例失真,给人牵强附会之感。例如《错过就会永远失去》第3题:“请在文中第③段省略号处补上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按照文意,补上的内容应是“错过了得到令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的机会,则意味着永远失去”,有位同学搜索枯肠,叙述道:“早晨起来,天气阴沉,没晒被子,后来天放晴,我失去了一次好机会?”内容,平时的观察思考及其积累,考场上的读懂题意,多么重要!

文档

中考复习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主要考点答题误区归纳

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主要考点答题误区归纳(各类题例可略,可结合学生考题实际分析)记叙文阅读一、概括内容题:1、不能准确抓住主要人物和人物的行为。即人、事、结果。2、概括不完整。3、句子冗长不简练。二、句子含义题:1、不能抓住关键词,结合人物和主题去解说;2、“含义”和“作用”的意思混淆,其实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重在解释词语和句子的语境义。而“作用”是指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揭示中心……三、句子赏析题:1、忽视了句子写作上的手法:如描写、修辞、词语运用等;2、写作手法不完整,并缺乏分析;四、人物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