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的意识、性格和行为有无异常。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乏力、畏食、恶心、呕吐、便秘、腹泻。
3.观察皮肤及巩膜黄染、瘀斑、蜘蛛痣、肝掌。
4.疼痛:肝区叩痛、压痛。
5.重型肝炎患者观察有无明显的出血倾向(牙龈出血、鼻衄、皮肤斑点、黑便);腹水、尿色、尿量。有无肝昏迷前驱症状。
6.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按感染性疾病患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热量。低脂、适量蛋白质、禁酒。
(2)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
(3)排便的护理:多吃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良好排便的习惯。
(4)皮肤护理:观察皮肤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完整。
2.症状护理
(1)恶心、呕吐:①保持舒适安静的环境,减少心理刺激;②协助患者采取坐位,如病情不允许,可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呛入呼吸道;呕吐后做好洗漱工作,保持舒适;③呕吐频繁者可暂时禁食,予静脉补液;④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及有无因呕吐引起的水、电解质失衡;⑤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
(2)黄疸、瘙痒:①保持皮肤完整性:每天可用温水清洗或擦洗,选择清洁、柔软、吸水性强的布制衣裤,减轻皮肤瘙痒,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②合理饮食,卧床休息,戒烟酒。
(3)发热:①降低体温,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②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③补充营养和水分,以保证体液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④加强病情观察,定时测体温,了解发热的原因、诱因、发热类型及伴随症状;⑤给予精神安慰,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4)意识障碍:①保持安静的环境,病室温、湿度适宜;②体位: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卧位,颅内压增高者宜取头高脚低位,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③保持呼吸道通畅,予氧疗以防脑缺氧;④加强病情的动态观察:定时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对光反射,危重患者应设专人护理,随时观察病情变化;⑤加强基础护理:皮肤、口腔、排便排尿护理;⑥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⑦注意患者安全,使用安全床档,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3.药物治疗的护理
(1)药物知识:干扰素通过作用于细胞表面产生抗病毒蛋白质,从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干扰素应冷藏保存。
(2)用药观察:①观察疗效的持久性和复发率;②不良反应:ALT反跳、发热、低血压、全身不适、恶心、腹泻、肿痛、乏力等,初期可有流感样症状、暂时性脱发、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贫血等;③血管状况的评估与护理:观察局部有无外渗及红肿等静脉炎的发生。
(3)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如出现高热、黄疸等应暂时停止使用。
4.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鼓励积极应对和治疗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
1.急性肝炎 多为甲型、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过手、水和食物这三种方式,生活中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食贝壳类要煮熟吃,不能生吃。
2.慢性肝炎 主要为乙型、丙型肝炎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随访病情,坚持按医嘱用药。应避免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饮酒、精神刺激等因素,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也增加肝脏负担。
3.随诊 一旦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不适等症状加重,应到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