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药材采集的一般原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7:13:56
文档

中药材采集的一般原则

中药材采集的一般原则合理采收中药材对保证药材质量十分重要,现将常用中药材的一般采集原则简要介绍给大家。1根及根茎类药材根为植物贮藏器官,当地上植株开始生长时,往往会消耗根中贮藏的养分,所以一般根及根茎类药材多宜在其休眠期采收,即秋季及冬季采收。例如地黄在秋末或冬季采收,此时质地坚实,干燥后粉性也足。可是到了春天,地上部位长出后,这时采收就松泡,干燥后其性状干瘪如柴,没有粉质,不能入药。但也有例外,如明党参春天来收,太子参则在夏天采收较好,延胡索(元胡)是早春植物,则应在立夏后地上植株部分枯萎前
推荐度:
导读中药材采集的一般原则合理采收中药材对保证药材质量十分重要,现将常用中药材的一般采集原则简要介绍给大家。1根及根茎类药材根为植物贮藏器官,当地上植株开始生长时,往往会消耗根中贮藏的养分,所以一般根及根茎类药材多宜在其休眠期采收,即秋季及冬季采收。例如地黄在秋末或冬季采收,此时质地坚实,干燥后粉性也足。可是到了春天,地上部位长出后,这时采收就松泡,干燥后其性状干瘪如柴,没有粉质,不能入药。但也有例外,如明党参春天来收,太子参则在夏天采收较好,延胡索(元胡)是早春植物,则应在立夏后地上植株部分枯萎前
中药材采集的一般原则

合理采收中药材对保证药材质量十分重要,现将常用中药材的一般采集原则简要介绍给大家。

1 根及根茎类药材根为植物贮藏器官,当地上植株开始生长时,往往会消耗根中贮藏的养分,所以一般根及根茎类药材多宜在其休眠期采收,即秋季及冬季采收。例如地黄在秋末或冬季采收,此时质地坚实,干燥后粉性也足。可是到了春天,地上部位长出后,这时采收就松泡,干燥后其性状干瘪如柴,没有粉质,不能入药。但也有例外,如明党参春天来收,太子参则在夏天采收较好,延胡索(元胡)是早春植物,则应在立夏后地上植株部分枯萎前采挖。

2 叶类及全草类药材应在中草药地上部分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将开放时,亦或在花盛开,果实尚未成熟时采收,如艾叶,紫苏叶均在开花前采收。少数叶类药材秋冬时采收,如桑叶即如此。全草类的青蒿、薄荷均在茎叶旺盛生长时采收。益母草、荆芥、香需等在开花时采收。全草类一般割取地上部分,少数连根挖起,全株药用,如蒲公荚、细辛等。

3 茎木类药材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如关水通、大血藤、忍冬藤、首乌藤等。有些木类药材全年可采,如苏木、降香、沉香等。

4 皮类药材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较快,皮部与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如黄柏、厚朴、秦皮。少数皮类药材于秋冬两季采取,如川楝皮、肉桂等,此时皮中有效成分较高。

5 花类药材一般宜在花含苞待放时采收,不宜在花完全盘开时采收,更不可在花衰败欲落时采收。因为后两种情况不仅影响药材性状、颜色、气味,更重要的是药效成分的含量也会显著减少。如金银花、辛夷花、丁香、槐花米等都应在花含苞待放时采收。红花、洋金花等均宜在花刚开放时采收。菊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对花期较长,花朵陆续开放的植物,应分批采摘以保证药材质量。个别如松花粉、蒲黄更要掌握采集花粉时间,否则自然脱落,影响产量。

6 果实与种子类药材一般多在果实接近成熟时或成熟时采收,如栝楼、栀子、山楂;有的在果实成熟后经霜变色时采摘,如川楝子经霜变黄,山茱萸经霜变红时采摘。有的专采未成熟的果实,如积实、青皮等。如果实成熟期不一致,可随熟随采,过早采收则其肉薄,过迟则其果肉松泡,影响质量与产量,如木瓜等。种子类药材必须在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如牵牛子、决明子、白芥子等。

7 动物类中药材因其种类不同,药用部位不同而异。一般动物及虫类药材大多在春、夏、秋三季,在其活动期中捕捉,如斑螫、蚯蚓、蟾酥、全蝎、蛇等。有的以卵鞘入药的,则在3月中旬前收集,过时则虫卵孵化成虫。以成虫入药的均应在其活动期捕捉;有翅昆虫的清晨露水未干时便于捕捉;鹿茸则应在5月中旬至7月下旬锯取,过时就骨化为角;牛黄、马宝结石类药材应在屠宰时注意收取。两栖动物如蛤土瞑,则于秋末进入冬眠时捕捉,不可用炸药或通电捕捉,泽渔而竭、杀鸡取卵的办法应予禁止。

棕榈

【拼音名】Zōnɡ Lǘ

【英文名】PETIOLUS TRACHYCARPI

【别名】棕衣树、棕树、陈棕、棕板、棕骨、棕皮

【来源】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f.)H. Wendl. 的干燥叶柄。采棕时割取旧叶柄下延部分及鞘片,除去纤维状的棕毛,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条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端较宽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红棕色,

粗糙,有纵直皱纹;一面有明显的凸出纤维,纤维的两侧着生多数棕色茸毛。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无臭。味淡。

【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水20ml,加热5 分钟,滤过,滤液用水稀释成20ml。取滤

液1ml ,加三氯化铁试液2~3滴,即生成污绿色絮状沉淀;另取滤液1ml ,加氯化钠明胶试液3 滴,即显白色浑浊。

【炮制】棕榈: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棕榈炭:取净棕榈,照煅炭法(附录Ⅱ D)制炭。

【性味】苦、涩,平。

【归经】归肺、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收涩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3~9g,一般炮制后用。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棕榈

「释名」榈。

「气味」笋及子花(按:即棕榈的果实):苦、涩、平、无毒。有人认为有毒。皮(按:即干燥的叶鞘纤维):苦、涩。

「主治」

笋及子花:涩肠止泻、、崩中带下。

皮:

1、鼻血不止。用棕榈烧灰,吹入流血的鼻孔内。

2、血崩不止。有棕榈皮烧存性,空心服三钱,淡酒送上。

3、屙血。作棕榈皮半斤、桥楼一个,共烧成灰。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4、泻痢。用棕榈皮烧存性。研为末,水送服一匙。

5、小便不通。用棕榈皮烧存性,水酒送服二钱即通。

大体来讲,草药即野生的植物药材,尚未正式归入正统中药记载中,也没有经过加工炮制等过程,其疗效和风险都很难明确。而中药,是前辈经过几百年的临床实践后纳入药典的草药,它的性味、药物作用、功效、毒副作用,都有明确规定。草药有上万种,但进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中药不到1900种。草药的效果可能很好,对个别案例确有疗效,但也伴随着潜在的副作用。中药包括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中药是官方,草药是民间。1、广义的“中药”包括中药、草药、中成药;

2、狭义的“中药”指历代本草、药典等收录的供医生、药房采用的药用植物、动物、矿物;

3、“草药”:历代未经正规药典、药房收录的、在民间广为流传治疗疾病的天然药物,也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它天然药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其中又以全草为主。

约然所说“中药是官方,草药是民间。” 基本上是这样。中药是被文献记载较多,为广大医者所接受和认可的,是主流。

草药则是散于民间的,有明显的区域性、习惯性和局限性。但是二者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交叉有重叠。前面说的差不多了,再补充一条:

中药有按中医理论严格的归经、配伍;草药缺乏严格的理论体系,一般仅凭经验“某草药能治某病”而口碑相传;

另外:民间草药的疗效得到研究证实,可被收编为官方的中药,反之也有可能。

对,不是说是个草草就是中药的,中药是必须要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

我也认同HOWER的观点,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草药没有理论体系,只是具有疗作用民间药。广义的草药应该以用植物入药为标准.

文档

中药材采集的一般原则

中药材采集的一般原则合理采收中药材对保证药材质量十分重要,现将常用中药材的一般采集原则简要介绍给大家。1根及根茎类药材根为植物贮藏器官,当地上植株开始生长时,往往会消耗根中贮藏的养分,所以一般根及根茎类药材多宜在其休眠期采收,即秋季及冬季采收。例如地黄在秋末或冬季采收,此时质地坚实,干燥后粉性也足。可是到了春天,地上部位长出后,这时采收就松泡,干燥后其性状干瘪如柴,没有粉质,不能入药。但也有例外,如明党参春天来收,太子参则在夏天采收较好,延胡索(元胡)是早春植物,则应在立夏后地上植株部分枯萎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