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自己小脚的特征及其用途,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2、通过比较,知道每个人的脚是不同的,脚会随着人体的长大而长大。
3、在自己的脚印上进行创造性地想象和构画。
活动准备:
一块磁砖、一块地毯,小石头、沙堆,大小脚印图片,脚丫树一幅,蜡棒。
活动过程:
1、首先教师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教师:小朋友的眼睛看着老师,让老师看看你们漂亮的脸,来和老师拍一下手,亲一下老师的脸,小朋友都很可爱,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想)老师带来了很多礼物,哪个小朋友表现的好,就发给他。那现在,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2、教师放欢快的音乐,先把幼儿之间的互动调动起来,做各种脚上的运动。随后,跟着老师一起围坐成一个圈,来讲一讲,我们的小脚都能干什么?幼儿很积极的回答:能走足,能打水,能滑冰,能跳舞等等,给回答好的幼儿奖励。
教师:以儿歌的形式引导幼儿脱下袜子:“缩起大脖子,露出脚后跟,拽着长鼻子,脚丫出来了。”让小朋友触摸自己的脚,和朋友一起看一看,玩一玩,摸一摸,比一比,闻一闻。
教师以提问方式和幼儿一起来讨论:我们的脚长得是什么样?(脚后跟、脚趾,脚趾上还有脚纹),和幼儿共同一起数数脚趾头。
让幼儿的脚丫对物质触摸的感觉。
教师:我们的小脚丫真不简单,走在不同的地方都会有不同的感觉。
教师布置好场地,带领幼儿走在磁砖、地毯、小石头、沙堆上,幼儿一起讨论走在什么上有什么感觉。(冰、凉、软软的、扎)
3、告诉幼儿脚是随人体的长大而长大。
教师:拿出大、小两张脚丫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爸爸、小朋友的脚丫,提问:爸爸的脚一生出来就那么大吗?小朋友的脚为什么这么小?
教师小结:脚不是生出来就很大,是随人体的长大而长大。
4、我们的小脚那么有趣,想不想留下来呢?印脚印、涂色,撕下来并贴在脚丫树上,教师对幼儿指导印出自己的小脚丫。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时,先与幼儿一起互动起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随后通过各个领域的课程,如:儿歌、数数,运用比较了解了小脚丫的特征及用途,对幼儿的思维起到了一定的探索兴趣。最后,通过脚印进行创造性地想象和构画,完成美丽的脚丫树,达到了较好的教学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