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期中试卷七年级语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7:12:18
文档

期中试卷七年级语文

无为县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七年级语文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含卷面书写分5分)题号一二三书面总分(一)(二)(三)得分1、语文积累和运用(4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习题。(8分)伫()立在江南一隅,在江南的温婉胸怀里沉醉了几十载()。江南周糟世事cāng()桑变迁,宣哗或耳语中流传的故事无法一一讲述得清,而我对江南的juàn()恋情怀却千年依旧。(1)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汉字写拼音。(4分)(2)文中划线的一句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错
推荐度:
导读无为县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七年级语文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含卷面书写分5分)题号一二三书面总分(一)(二)(三)得分1、语文积累和运用(4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习题。(8分)伫()立在江南一隅,在江南的温婉胸怀里沉醉了几十载()。江南周糟世事cāng()桑变迁,宣哗或耳语中流传的故事无法一一讲述得清,而我对江南的juàn()恋情怀却千年依旧。(1)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汉字写拼音。(4分)(2)文中划线的一句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错
无为县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含卷面书写分5分)

题号书面总分
(一)(二)(三)
得分
1、语文积累和运用(4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习题。( 8分)

    伫(     )立在江南一隅,在江南的温婉胸怀里沉醉了几十载(     )。江南周糟世事 cāng(    )桑变迁,宣哗或耳语中流传的故事无法一一讲述得清,而我对江南的juàn (       )恋情怀却千年依旧。

(1)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汉字写拼音。(4分)

(2)文中划线的一句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错字
改正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次北固山》中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

(2)四面湖山归眼底,                       。

(3)东风不与周郎便,                       。

(4)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

(5)                     ,松间沙路净无泥。

(6)                     ,冷露无声湿桂花。

(7)《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国庆六十华诞联欢晚会成功的原因是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B.不闯红灯,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C.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D.这篇文章不仅语言流畅,而且对问题的分析也入木三分。

4、选出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     )(3分)

A. 小王同志,听说你生病了,我代表单位向你表示问候,并请你及早康复 。

B. 老师批评我们,她的嘴脸虽然严肃,但是她的用心还是好的。

C.“校园之声”广播台本次播音到此结束。老师们、同学们,谢谢收听,再会。

D. 志愿军战士弹药即将耗尽,但敌人还在像猛虎一样冲上来。

 5、 人民广播电台《周末综合文艺节目》曾有猜谜这个项目。节目主持人解释说:“谜面是个成语故意改动一个字,要求用另一个成语来说明这一现象。”如:“入花三分”,谜底是“移花接木”;“妙手回秋”,谜底是“春去秋来”。请按此方法猜下列谜语。(4分)

(1)“零装待发”,谜底是                          ,(2)“登堂入狼”,谜底是                               。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星期天,小林到毕升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毕升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有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说丈不说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①老大爷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分)

 

②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2分)

     

7、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8分)

语文老师要你到图书馆去借一本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1)你到了图书馆书库,首先做什么?(2分)

                                                                          

(2)《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与《社戏》中的“我”都具有怎样的儿童心理?请简要回答。(3分)

                                                                         

(3)请仿照示例,依据《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从所提供的标题中任选一个,用几句话介绍它的情节,并简要写出你的思考(可评价人物,可叙说启发)。(3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赠送银两、打发金氏父女走后,设计教训镇关西,不料三拳竟把镇关西打死了。

   我的思考:鲁提辖是一个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人。

   备选标题: ①了不起的粉刷工 ②扮一回胆大包天的海盗 ③快乐的海盗营地

标题(只填序号)(   ):                                        

我的思考: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往事依依》中的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18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8、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4分)

                                                                                 

9、文段中的“雕镂”和“镌刻”在注释中都解释为“雕刻”,既然意思相同,为什么不用同一个呢?谈谈你的理解。(4分)

                                                                                 

                                                                                 

10、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3分)

国文老师

朗读课文时的特点学生们的感受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
教古文

的老师

代课

老师

11、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3分)

                                                                              

                                                                            

12、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语文老师,说说他的教课特点。(4分)                                    

                                                                                 

                                                                              

(二)阅读《话说重阳》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5分)

话说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做“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

    至于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个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13、用简要的语言说出“重阳”得名的由来,并列举出它的几种不同的名称。(4分)

14、风俗习惯的形成,往往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重阳节也不例外,根据上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你还能另外举出一个类似例子吗?(4分)

15、重阳登高,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文内容,试从“文化”角度加以简要分析。(3分)

16、你赞不赞成把重阳日定为“老人节”或“敬老节”?(4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7分)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④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7、语段选自             ,作者:              。 (2分)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或:           (2)项为之强  为:

    (3)常蹲其身     其:                   (4)怡然自得  然: 

19、用“/”给第一段段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2分)

20、按照原文,画线部分应填的句子是:              ,               。(2分)

   21、写出下列各句的现代汉语意思。(4分)   

   (1)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2、第一段中的“私拟”“心之所向”有什么作用? (3分)

  

 

三、写作(55分)

23、牵挂别人和被人牵挂是美好的,人人都渴望被人牵挂,就像每个人都渴望被爱一样。世上有许多种牵挂,“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种对亲人的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是父母对儿女的牵挂……人生在世有许多亲情和友情都是靠牵挂维系的,相信你也有这样的感受与体验。

请以“牵挂”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不少于500字。

题目              

20×20=400

文档

期中试卷七年级语文

无为县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七年级语文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含卷面书写分5分)题号一二三书面总分(一)(二)(三)得分1、语文积累和运用(4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习题。(8分)伫()立在江南一隅,在江南的温婉胸怀里沉醉了几十载()。江南周糟世事cāng()桑变迁,宣哗或耳语中流传的故事无法一一讲述得清,而我对江南的juàn()恋情怀却千年依旧。(1)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汉字写拼音。(4分)(2)文中划线的一句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