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工程勘察报告揭示:地下水位高+8.60米,高出底板下表面5.45米。从自然地面以下4米为回填土层,以下为中、粗砂层;其厚度达到8-12米;在基坑开挖深度内地下水主要赋存在中粗砂层,为松散岩类空隙潜水,富水性和透水性好,属富水含水层。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中粗砂层在水头压力的作用下易产生涌水涌砂现象。
2.现场实际情况:目前,A0栋地下室已开挖完毕,此区域内的承台已全面施工。承台、地梁、底板所处的中粗砂层,含水量丰富,透水性强,开挖时有大量的地下水涌出,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设计要求
结施总说明第十项第7.3条:本地下工程的抗浮设计考虑了回填土及上部结构自重的因素,因此施工期间要注意基坑降水,控制地下水位在基坑最低点底板垫层下0.5米以下,施工直至首层回填土完成及十层层结构面才可以对地下室回水。
三、降水方案
1.方案选择
由于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中粗砂层在水头鸭梨的作用下易产生涌水涌砂现象。必须保证降水效果的可靠性及抗浮要求,防止涌水涌砂等现象发生。拟采用沿基坑周边及中部设置降水井法进行降水,保证降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降水井的布置
在基坑边坡下排水沟内共布设降水井20口,间距30米,中部在后浇带处设置降水井7口,详见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2.降水井做法
降水井采用人工开挖成孔,降水井深度为2.5米;井径为600mm;钢筋笼直径为400mm,钢筋笼纵筋采用13φ18,箍筋采用φ10@200,钢筋笼外裹包2层过滤尼龙网、2层铁丝网,钢筋笼周边填充哦100mm厚粒径2cm碎石过滤层。
3.降水设备及人员
抽水设备可采用深井污水泵,每一口管井内设一台污水泵,口径为75mm。
降水有专人负责,配专职抽水工及电工,24小时值班。
4.降水时间
按设计要求,自基础开始到十层结构面完工止为降水期。
四、降水监测与管理
本次采用了基坑周边及中部设置降水井进行降水法,水位降低检验的重点是基坑中心点的水位降低情况。因此,利用基坑中部的降水井进行观测
(1)降排水之前观测一次自然水位,在抽水开始的3~5天内,要求每天早晚各观测一次水位、流量;以后改为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进入雨季或出现新的补给源时应增加观测次数。
(2)对观测记录应及时整理,分析水位下降的趋势与流量的变化,预测水位下降达到设计要求的时间;根据实际的抽水情况,研究降水设计的可靠程度或提出调整措施:查明抽水过程中的不正常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组织排除。
(3)对抽水设备应建立定期检修保养制度,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降水期间24小时不得停泵。
(4)抽出的水应排至降水区以外,不应产生回渗。遇有大雨或暴雨,应及时排除地面和基坑积水,以减少下渗,保证不降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