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文化:优待降臣,优用文士;广立学校,科举取士,官冗禄重。
宋代思想界的显著特点:“以儒为宗,三教并用。”(以佛修身,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新古文运动
a韩柳之后的古文运动朝着两个方向发展:李翱,谈道论性,宣传道学,开宋代理学之先河;皇甫湜,片面发展了古文运动重视文学技巧即“创新”的主张,使散文走上了生僻艰涩的道路,从而导致了古文运动的衰落。入宋以后,与之一脉相承的有柳开、石介、太学体。b宋代新古文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欧阳修之前是新古文运动的准备酝酿阶段,比较重要的作家有柳开、石介、王禹偁、孙复、尹洙等;直到欧阳修主盛文坛,他把政治改革与文风改革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文与道的关系,用自己的创作实绩宣告了古新运动的胜利。宋代新古文运动到苏、王达到极盛。宋代散文至此达到鼎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宋诗的发展:宋诗之始也,杨、刘诸公最著,所谓西昆体也者。……庆历以后,欧、苏、梅、王数公出,而宋诗一变。坡公之雄放,荆公之工练,并起有声。而涪翁(黄庭坚)以崛起之调,力追草堂,所谓江西诗派者,和之最盛,而宋诗又一变。建炎1127以后,东夫(萧德藻)之瘦硬,放翁之轻圆,石湖之精致,四壁并开。及永嘉徐赵(四灵)诸公出,以清虚便利之调行之,见赏于水心(叶适),则四灵派也。嘉定1208—1224以后,江湖小集盛行,多四灵之徒也。及宋亡,方、谢之徒(方凤、谢翱)。
宋初的诗文较详细地区分,可分为白体——以李昉、王禹偁为代表;西昆体——以杨亿、刘筠为代表;晚唐体——以九僧为代表。三派流行,末流俱呈弊病,白居易之诗,历来有元轻白俗之讥评,学白专易流入浅俗滑易。徐铉、冯延巳言其往往率意而成,未尝沈思考。西昆体自成一格,其末流流入雕琢篆刻;而晚唐体以九僧为代表,专咏风花雪月,脱离现实,无病呻吟。
诗新
a原因:首先是因为宋初诗文卑弱。其二,诗文改革与政治改革相呼应。其三,宋代理学兴起,是促进诗新的重要因素。b酝酿阶段:柳开、石介、穆修、欧阳修、梅尧臣;完成阶段:欧阳修;高潮阶段:欧阳修、曾巩、苏轼、王安石。
c提出问题:
①文学创作与政治现实的关系:反映现实,为政治革新服务。②文与道的关系:艺术技巧与思想内容的关系,“文以载道”。③文风的改革:提倡实用真切,平易自然的文风,反对艰涩、反对浮靡。
宋初诗文卑弱的原因:a宋开国后,为,出现大量内容空洞、文风浮靡的诗作;b受五代遗留的诗人及其文风影响,浮靡多感伤之调;c天下太平,无感情激昂的作品;d降臣身不由己,奉承上意,有些甘当文学弄臣;e诗人无病呻吟,附庸风雅,为押韵而作诗;f图书未备。
西昆体
a代表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
b创作:用典频繁,一扫五代及宋初的浮靡文风。音节谐畅,辞藻丰富,部分内容空洞苍白。多借古讽今、托物寄思、反映帝王生活以及无题诗作。
c兴起原因
①西昆体是适应宋初国家统一、经济走向繁荣的社会特点而产生的;②西昆体的出现,符合当时诗歌审美追求的必然转变;③宋初诗坛正值青黄不接之际,这种局面为西昆体的迅速显世创造了环境;④昆体诗人自身的诗风演变也是原因之一。
d整体特点
①昆体诗堂庑大、气象宽、思致深。②昆体资书以为诗,他们大多学识广博,通晓诗书。以学问为诗,是宋诗的一个突出特点,而这种学者之诗是从西昆体开始的。③昆体讲究诗法,一曰重格律,二曰重借代,三曰重色彩。其中好作品因其措意深、造境宽、用典博而不可磨灭。e衰歇原因: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f 评价:西昆体作为宋代出现的第一个诗歌流派、诗歌思潮,它革五代旧习,体现了当时诗歌的风气所趋,是宋诗发展的第一步。①西昆集中所涉及到的十七位诗人,政治观点分歧相当大,不能一概而论,一律视之为文学弄臣。②西昆集中之诗。西昆体的产生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宋初五代芜鄙之风的继续。恰恰相反,杨、刘也是为了补救宋初文风之弊的。③《西昆酬唱集》中有一部分在思想、艺术上都值得注意的作品。
9、宋初婉丽词风兴起原因:
①宋初社会安定、都市繁华,为达官贵人享乐之基础,也是词这种歌唱文学发达的基础。词适应了各个社会阶层人们的娱乐需要。②从文学发展的规律看,词乐较适合表达缠绵婉转的爱情,并且歌唱美好人生和爱情,是时代观念的进步。③宋人文学观念,文、诗、词在宋人心目中地位不同,文可扶持人心,诗 可言志,词仅抒情。诗庄词媚,诗言志词抒情,诗之境阔词之意长,诗词异趣各有特色。④作家群多出身优越,歌妓制度发达。
宋初代表词人:“北宋初期四大开山祖”(晏殊、晏几道、欧阳修、张先)
A晏殊:①与欧阳修上承晚唐五代余绪,下开一代词风,是拉开宋词发展序幕的先驱者。②其词力求形象的明朗和意境的清新,舒徐沉静,雍容典雅,温润秀洁。题材稍狭窄,常以从容淡雅之笔,写升平富贵之态。③《珠玉词》以闲雅沉静的风格为主,但也有少数或清丽柔媚,或声情悲凉的作品。真实地反映生活经历及感受,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触,也善于写富贵意象。B晏几道:如果说词在晚唐、五代词人手中,大多时候是一种娱宾遣兴的工具,那么在小晏手中则是纯粹的抒情文学,他在词中回忆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抒写人生的悲欢离合,写得凄婉动人。小晏词的特点,写人生变迁似李煜,写人生悲欢离合则似李清照。多感伤惆怅的抒情之词,惯写人生落魄、悲欢离合,以小令独善词坛。
C范仲淹:他的词兼有婉约、豪放两种风格,对于后代词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影响。在他的词中,写离情缠绵细密,写边塞沉郁悲壮。一字一句都是真情之流露,不加雕琢皆为词中佳作。代表作《渔家傲》、《苏幕遮》等。
D欧阳修
a词坛成就:①欧阳修在词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承前启后的地位,诚所谓“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②欧阳修的词涉及的生活面比较宽,题材也是多样的。欧阳修词集中最多的是描写爱情的词作,除此之外他的词中有明丽的写景小词,他也用词叙写民间风俗习惯、表现在现实政治斗争中的失意和感慨以及咏史赠答。
b新古文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把政治改革与文风改革相结合;
②正确地解决了诗文创作上文(写作技巧)与道(思想内容)的关系;③用自己的创作实绩证明诗新运动的文艺观点是切实可行的;④团结文人学士,奖拔提携后进,使得宋代诗新运动后继有人。c散文特点:婉转曲折,态度从容;气势旺盛,措辞平易;结构严密,富有逻辑力量;一唱三叹,富有情韵;用词造句,精炼而富有变化。
d《醉翁亭记》艺术特点:
①概括力强。“环滁皆山也”引出下文。②音乐性强。21个“也”字,层次井然,神韵优美。③如诗如画的人物景物描写。移步换景,抓住朝暮不同;写人则形神毕现。④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流畅自然。⑤作者善于锤炼字句,达到人工天巧的境界。⑥深蕴含蓄,扑朔迷离,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
E王安石
a文学主张:文贵致用,能有补于世,应能反映现实,为政治改革服务。 “治教政令,圣人之所谓文也”。文即为政教服务的工具。b诗文内容:
关心民生疾苦、国家安危的诗章;
借咏史、怀古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表现其独特个性的诗章;
③ 王安石的写景小诗与其他。《明妃曲》思想内容:对不幸妇女表现了同情;讽刺了腐朽昏庸的皇帝;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c散文特点:总体特色是在曲折畅达中气雄词峻,议论文字。无论长篇短说,都结构谨严,析理透辟,概括性强,准确处斩钉截铁,不可移易。其他叙事抒情之作,亦能随笔挥洒,曲尽其妙,表现出驾驭语言的卓越能力。
苏轼
A文艺思想:
①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强调文学的真实性。
②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强调实践在创作中的作用。
③诗从肺腑出,出则热肺腑。要求创作要有真情实感。④言必中当时之过。强调创作必须反映现实。
⑤“得之心”和“书之纸”。揭示“自然物理——观察——写作技巧”在创作中的相互关系。B散文
a类别:①政论文《思治论》、《策略》、《策别》、《策断》等,从儒家的政治理想出发,广证博引加以论述,精神上了继承了贾谊、陆贽的散文传统,而文笔汪洋恣肆,可见《战国策》的影响。②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是其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的作品。③小品文以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大多作于贬谪黄州、惠州、儋州期间。是苏轼散文中最饶雅谑情趣的部分。
b分期:青年时期,应试前后:以议论文为主,多政论、史论;从熙宁变法到贬谪黄州,大量的记、赋问世,文学性散文渐多;贬黄到海南:后期散文除记、赋外,小品文增多,包括短笺、笔记、题跋等。C诗歌分期
①南行、凤翔时期—诗风形成阶段:热情奔放,多骨少肉,一语说尽,诗意很清楚;②通判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为纵笔阶段:以笔作诗,少受约束;③贬谪黄州时期:诗风转向含蓄、平淡、深沉,至元祐间大致如是(即事之作渐少);④贬官岭南:诗转精严,有意识地学习陶渊明诗,有意追求淡而有味,外枯中甘的诗风。D词坛贡献
①题材内容方面的创新。苏轼在词中更多地倾入自我,表现个性;第一个在词史上以健笔劲毫塑造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来寄托杀敌报国的情怀;第一个在词中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怀,把农村田园生活引入词作;在描写女性的词作方面,苏轼也从柳永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在一些词中表现了一种知音之赏和知己之感。②在意境、风格方面的创新。苏轼独辟蹊径,创造出高远清雄和豪迈奔放的风格,又多以直抒胸臆见长。③形式音律方面的突破:大胆突破格律的束缚,从而不影响自我感情的抒发。
黄庭坚成为江西诗派宗主的原因:
①黄庭坚标榜学杜,深得人心,又刻意为诗,多言作诗方法,提出一整套写诗的理论与方法,使后人容易效法;②黄庭坚的作品风格劲峭奇幻,在形式技巧方面,有一定特色,自成一家。完成了宋诗从唐诗的转变。③宋代诗话兴起,论诗成为一代风气,对其诗歌理论的传播,是有影响的。④黄庭坚力反庸俗,排除淫艳,反映出作者的人格修养,深受理学家的称赏。
江西诗派和西昆体的共同点
①同标榜学杜甫、学李商隐;②提倡使事用典,用事精巧,对偶亲切;③杜、李诗精于布局给西昆体、江西派以深刻影响,两派均讲求作诗方法,给后学以方便。
周邦彦
a词史上的贡献:周邦彦在词史上的突出贡献乃在于他在词的格律、词的音乐方面的贡献。词的形式,晚唐、五代、宋初是小令独盛的时期,慢词至柳苏而盛,但当时的慢词,在音律、字句方面,尚未达到完整严格的阶段。及周邦彦出,由于他精通音乐和掌握音乐机关的权位与便利,再加上帝王的鼓励,从事审音调律的工作,使得词律、词乐达到律度严整的阶段。b清真词特色:①善融古人诗句,浑然天成。②模写物态,曲尽其妙。③善于铺叙,长于勾勒。④审音协律,格律精严。
秦观词的艺术特点:
①当行本色,语工而入律。②秦观善于写景。特别是善于描写苍茫、凄迷的情景。他往往能够寓情于景,用凄迷的词境来表现自己迷茫的心景;③“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④秦观的爱情词,最为今人称赏。其特点是以纯净之笔写真挚之情,绝无俗艳之态。
易安词的艺术特点:
①曲终情未尽,歌罢意无穷——李词声情并茂的音韵美。②倾国宜通体,谁肯独赏眉——漱玉词的结构艺术。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雅俗共赏的语言特色。
17、《声声慢》中的迭字运用妙处:a增加词的音乐美和艺术感染力量。 b从思想内容上讲,它起了加重语气,增强感情,突现事物的作用。c匠心的独运。
18、陆游词
A思想内容:①充满爱国激情的篇章。②对投降派、主和派的无情揭露与谴责。③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④山水田园诗。⑤令人谈之生哀的爱情诗。B艺术特点:①陆游诗歌主要的艺术特征是现实主义的,集中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其记梦诗大多雄奇瑰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③在掌握各种诗歌体裁方面,各体兼工而七律尤精。④诗歌语言也有其独到之处,总的说来是雄浑奔放,明朗流畅,精炼自然,语言天成
19、杨万里
A“诚斋体”
a思想内容:①抒写爱国情怀。“人到淮河意不佳”“中流以北即天涯”②反映劳动生活。“升平不在箫韶里,只在村头打稻声”③写景诗、哲理诗等。“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b艺术特点:幽默诙谐,妙趣横生,易于滑易。钱钟书评“放翁如画图之工笔,诚斋如摄影之快镜。一化古为新,一化生为熟。”
B“活法”:“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吕本中
20、范成大
A纪行诗:多为爱国乐章。“千岭只有忠臣狠,化作涛江雪浪堆。”
B田园诗:“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深入描绘乡村土地和百姓血汗,运用娓娓道来的冷嘲方式表现农家的艰辛与被压迫,更加震慑人心。
C艺术特色:诗风清新婉丽,温润精雅,但易于浮华浅露,部分内容过于消极。
21、稼轩词
A思想内容
辛稼轩的词作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的主要矛盾,客观地反映了人民的要求、情绪、理想和愿望。“袖里珍奇五光色,他年要补天西北”“男儿到死心如铁,看实手,补天裂”
抒写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和对投降派奸贪误国的无情指责,以及那桀骜不驯,要扫荡黑暗,把光明洒向人间的思想感情。“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③辛稼轩的农村词。“鸡鸭成群晚未收,桑麻长过屋山头”“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反映农村的日常生活劳动及农村风俗,也表现农村生活的艰苦。
④稼轩的闲适词及其他。B艺术特色:
①具有强烈个性特色的以豪放为基调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②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浪漫主义特色。③新奇独特,雄奇阔大的艺术境界。④辛稼轩在词的语言的运用上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善于熔铸诗、辞、歌、赋,经史百家的语言入词,如自己出。
22、“永嘉四灵”出现原因
“永嘉四灵”是在陆游、杨万里等人进入创作晚期的时候,出现在诗坛上的永嘉地区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四人都出于叶适门下,被叶适合称为“四灵”。
他们出现并影响一世的原因主要有:①当时,宋代理学太盛,影响了诗坛创作,“要皆经义策论之所押韵者”。四灵模山范水的诗章因无迂腐的书卷气而受欢迎。②大思想家、政治家叶适大力提倡。③别具一格:以陶写性情、吟咏风月为主,不吊书袋和一味堆砌典故,崇尚自然清新。顾念现实之情偶有流露:对统治者抱残守缺、不图恢复有委婉讥讽,间或反映现实、同情人民疾苦。影响较大,对江湖派诗人有道夫先路的作用。
23、“江湖诗派”得名原因
答:南宋后期,一些没能入仕的游士,以献诗卖文维持生计,成为江湖谒客。杭州书商陈起喜欢结交文人墨客,为其刻印诗集,总称《江湖集》。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就被称为江湖诗派。代表诗人有刘克庄(成就最大,敬佩陆游,效仿贾姚)、戴复古(早年师承陆游,继承杜甫、陆游传统,“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诗作特点:①擅长写景抒情,受“四灵”影响,字句精丽,长于白描,但境界更为开阔。如叶绍翁《游园不值》②诗人生活在社会下层,接触的生活面很广,诗歌体裁来源较丰富,偶现农民及城市贫民的悲惨处境。许棐《泥孩儿》“人间不如泥”③其中不少诗人以诗歌作为干谒权贵、谋取钱财的工具,沾染了庸俗习气。内容多为或叹穷嗟卑,辞意俱落俗套,艺术上粗糙。④其风格倾向不满江西诗风而效仿“四灵”,学习晚唐。但取径更为宽阔,基本上代表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