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学校的要求,教师寒假中要阅读莫言的著作并写观后感,放假前我随机得到了本《十三步》。红的发紫的莫言给了我对这部小说的很大的期待。花了好几天才将这本书看完,这本书看的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否则真的觉得不知所云。也许这就是大师级别的书和那些浮躁的快餐文化巨大的差别。
《十三步》是莫言运用荒诞艺术手法描写知识分子和现实生活的一部力作。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中学的物理教师方富贵在讲台上累死后,由于得给王副的尸体让路整容,被塞进冰柜,之后居然又荒诞离奇地复活了。但以为他已死的妻子屠小英却拒绝他再进家门。殡仪馆特级美容师李玉蝉把死而复活的方富贵改容成自己的丈夫张赤球,让他代替自己的合法丈夫登讲台给学生上课,而让真正的张赤球去做生意赚钱。真正的张赤球则像一个孤魂野鬼,变得无家可归——现实生活中原有的秩序早已不复存在。作品构思精巧,语言流畅,从不同的角度对当代人的生活,爱情、家庭等作了描述,该小说由十三部组成,部与部之间其实没有明显的切割痕迹,但如此设计倒也暗合了题名。同时,十三这个数字在这个故事中也被巧妙的设定成为了一种非常可怕的预兆。
读完后合上书,在脑子里重组这个故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故事中这些悬念不同于侦探小说或恐怖电影的手法,并不是由推理的严密或是镜头的血腥造就了它的悬念,而是故事被打断被任意组合之后的凌乱让你找不到这个故事的入口和出口。
第一个关键词 : 零乱
正如“零乱”这个词本身的含义一样,小说里错乱的时空,把一个个荒诞的故事杂糅在一起,显而易见的虚构性从来都没有给我一个感觉说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小说中不断切换的叙事者,不断变更的人称,倒置的故事本末,意识流手法的运用,都给人很是零乱的感觉。
第二个关键词:荒诞
莫言在小说中把整个世界切割了,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组合,就是要冲击你的一切习惯和自然,让你知道文字的荒诞和力量,让你知道生活的荒诞和力量。
这部荒诞离奇的小说的原定题目叫《笼中叙事》,据说这是莫言创作这部小说时所保持的态度,这部小说是1978年严冬,在高密东北乡供销社的一间仓库里写的。创作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比作笼中再贴切不过。
被关在笼子里的人与其说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不如说就是故事的本身。故事的形态及其每个侧面,作为笼外的观众可以一览无余;故事的精神就像叙述者的声音一样穿越笼子,飞进听众的耳朵里,树木能听到, 鸟儿也能听到,可惜故事无法冲破牢笼,就像故事里的人一样无法跳出牢笼。在这个虚构的笼子里,故事和叙述者都是自由的,他们在里面撒野撒欢,做出各式各样超出常规的动作,但是,他们不能越出笼子。
第三个关键词:痛苦
这本书读的让我觉得有点“累”看着心里憋着慌,仿佛就像自己也被关进了笼子里,好像张赤球一样变成了孤魂野鬼,变得即无家可归,又无处可逃。每个情节,每个人物都在荒诞的境遇中失去了本性。活着不容易, 无法与世隔绝, 活着就要承受别人施加的各种影响, 妒忌、 流言、 势利眼、 中伤、 指指点点, 等等。 道德活活把人逼死, 你要按照别人的想法来活, 可是人们的想法各种各样千奇百怪, 你怎么做都会有人说你不对。
最后我引用这本书扉页上的一句话作为结束,“不仅活人使我们痛苦,而且死人也使我们痛苦,死人抓住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