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7:11:55
文档

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杭州二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总共40题,共80分,答案请涂在机读卡上)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2、《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异姓亲族B.同姓贵族C.功
推荐度:
导读杭州二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总共40题,共80分,答案请涂在机读卡上)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2、《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异姓亲族B.同姓贵族C.功
杭州二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总共40题,共80分,答案请涂在机读卡上)

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异姓亲族       B.同姓贵族      C.功臣         D.先代贵族

3、西周用鼎陪葬的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据最新考古发掘表明,春秋时期诸侯墓葬中也有用九鼎的现象。这种情况体现的本质特点是

A.冶铸业制鼎规模的扩大                    B.奴隶主越来越奢侈腐化

C.春秋时期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天子与诸侯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4、《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5、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刺史④军机大臣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7、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宋朝

8、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主要是指  ①延续了秦汉的郡县制度            ②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奠定了今天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基础  ④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C、宋朝设立枢密院                          D、清朝设置军机处

10、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 雄风的大国。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就开始归入版图的是①云贵地区②地区③岭南地区④东北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在近代某中外条约中,清应允对方“将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 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下图是一张清末上海会审公廨(根据上海道台和英美等领事的商订,在英美租界设立了会审公廨)审案情形的照片,这一情形集中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方面的主权遭到了侵犯

A.领土主权        B.关税主权

C.贸易主权        D.司法主权

13、有学者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14、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15、图1所示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遗迹,该园林在1860年遭到西方列强的野蛮洗劫与焚毁。与此相关的列强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是在参加哪次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的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17、清明节明明去扫墓,他看到曾祖父墓碑上写着“卒于五年”,其曾祖父应死于公元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18、南京临时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袁世凯的权利,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19、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建军节,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武昌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

20、下列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副对联中,反映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

A.“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罢黠;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21、下列有关遵义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制定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

B.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

D.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

22、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包括  ①促使中国的性质和任务发生变化  ②无产阶级作为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④具有以往所不具备的广泛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战争时期,报刊上文章有人用了下列标题或副标题用以描述1949年战局状况的是

A.“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B.“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C.“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      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24、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C.内惩.外争国权                     D.打过长江去.全中国

25、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列强,除军阔”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外争国权,内惩”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26、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大规模的基层人民代表选举。广东省归国华侨陈聪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九十多岁,到过许多国家,没有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它表明我国正逐步形成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直接选举制度            D.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7、右图是中国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它最早形成于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78年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全日制学校,除寒假、暑假和星期日外,应当每日挂国旗。”首先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

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29、2008年11月3 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应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邀请,率团访问。访台期间,签署了四项协议,有力促进了两岸直接“三通”。“三通”指的是

A.通邮、通航、通商                   B.通邮、通航、通电

C.通邮、通路、通商                   D.通信、通电、通路

30、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3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求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全国常委会发表《告同胞书》 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③全国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胞投资保》 ④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32、二十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外电评沦:“这是中国第三代党核心人物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上的一个公开宣示。”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的会议是

A.一届全国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九届全国                           D.十六大

33、.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联合国大会    C万隆会议      D.不结盟会议

34、在1955年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的地点在 

A.北京   B.万隆     C.日内瓦       D.纽约 

35、20世纪70年代,打破中国外交僵局、使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出席万隆会议

C.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D.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36、 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下列历史事件,其先后顺序是  ①中美建交  ②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④中日关系正常化  

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37、.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一外交实践 

A.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开创了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C.确立了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38、“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句话最能表明的我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

A.反对霸权       B.和平共处        C.多边外交        D.不结盟

39、IQ无限是一项益智类游戏,其规则是根据所提供四个提示,猜答案,每一个提示都与

答案有关系。例如“自称    始祖     楚国       脏话”答案就是“老子”。下面一组IQ无限 “南京条约    八·一三事变     五四运动     五国机制”,答案是

A.北京              B.宁波          C.上海              D.广州

40、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

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

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

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

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

失败。”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

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

C.一治一乱的史观只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现代史和当代史

D.古代历史学比现代历史容易解释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2题,各10分,共20分)

41.(10分)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1949年,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1)为什么说《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全国人民的心声?(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华民族在此次最危险的时刻能最终战胜敌人的根本原因?(2分)

(3)中华民族最终战胜敌人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5分)

42.(10分)周恩来,原籍浙江绍兴,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的对(尼克松)这样说:“在内战时期,只要有周恩来一个人在我们这边,那今天的可能就是了;安居于北京的则可能是我们。”

(1)举出一例国共内战时期,周恩来领导的反抗统治的重大斗争史实。(2分)

材料二  下面是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

          图一                      图二

图一 1954年3月10日,标题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背景是一条张牙舞爪的龙被竹栅隔开。

图二 1971年11月8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2)依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6分)

(3)图二中的“中国人来了”的最主要的依据应该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20世纪70年代,美国应对“中国人来了”的重大举措是什么?(4分)

高一历史参

1.BBDDC  6.ABDDB   11.CDDDB  16.BBDDD  21.CDAAB  26.ABBAD

31.DCABC  36.CDDCB

41.(1)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中日上升为主要矛盾,全民族团结抗战,成为时代的主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3分)

(2)根本原因:抗日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的抗战(2分)

(3)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②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③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洗雪耻辱,为民主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⑤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2.(1)史实:1927年,领导南昌。(2分。答出其他史实,只要符合史实,也可得分)

(2)成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是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参加万隆会议。(任答两点得4分)

(3)事件: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分)

举措: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任答一点2分,答中美关系正常化给1分)

文档

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杭州二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总共40题,共80分,答案请涂在机读卡上)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2、《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异姓亲族B.同姓贵族C.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