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就及其关系
思想和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
①思想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的重要渊源。
②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思想。
③思想和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思想的活的灵魂 :脚扎实地、民众路线、自主
3、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总 依据、任务、布局 理论 。
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建筑总布局。
4、脚扎实地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①全部从实质出发 ②理论联系实质 ③脚扎实地 ④在实践中检验真谛和发展真谛
5、脚扎实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就的精髓
①第一脚扎实地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就的形成和发展。
②再而脚扎实地表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就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③最后脚扎实地浸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就的方原则。
第二章
6、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①新民主主义的对象: 帝国主义(首要)、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②新民主主义的动力:无产阶级(最基本)农民阶级、城市小财富阶级、民族资本阶级③新民主主义的领导: 无产阶级。 差别新旧标记就是领导掌握在无产还是资本阶级④新民主主义的性质是财富阶级民主主义,前程是社会主义。
7、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充公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全部(主要),充公官僚资
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全部,保护民族工商业。
8、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强抢政权的道路, 根本在于办理好土地、武装斗争、农
村依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站在中国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的方意义。
9、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
一致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章
10、党在过渡期间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一化三改” 一化(主体):社会主义工业
化 三改(两翼):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采纳从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四马分肥”
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空手起家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第四章
1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研究的重要理论成就(需举例)★
①调动全部踊跃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②正确认识和办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④初步研究的其余理论成就
第五章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点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然坚持而不可以走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然从实质出发不可以超越这个阶段。 9 个特点 由 ...逐渐转变成 ...的历史阶段 (不用然考)
14、科学掌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①经济实力显然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均衡、不协调、不可以连续的问题仍旧突出。
②经济社会发展获得全面进步, 同时存在发展面对新的重要结构性问题, 影响发展的系统系统阻拦仍旧存在。
③对外开放日趋扩大,同时面对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趋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①建设“兴盛民主文明友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奋斗目标)
②“一此中心、两个基本点”(主要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根源则、坚持改革开放
③“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④“单独自主,困难创业”(党的优异传统)
第六章
17、社会主义实质
①突出重申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②突出重申消灭盘剥,除掉两极风化,最后达到共同丰饶的发展目标。
18、社会主义实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①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②对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坚持科学发展
①坚持科学发展必然坚持以人为本。
②坚持科学发展必然坚持全面协调可连续。
③坚持科学发展必然坚持兼备兼备。
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①经济连续健康发展
②人民民主不停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③文化软实力显然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然提升④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整体实现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善型社会建设获得重要发展
21、的内涵: 国家兴盛、民主中兴、人民幸福
实现必然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集中国力量。
第七章
22、为何要全面深入改革 ★
①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乞降人民的新希望
②抓住机会、抢占将来发展制高点。
23、全面深入改革的总目标:
和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系统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4、正确办理全面深入改革的重要关系
办理好 ①思想和脚扎实地的关系;②整体推动和重点打破的关系;③全局和局部的关
系;④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⑤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 ⑥改革发展牢固的关系。
25、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第八章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点
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记,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也不
等于资本主义; 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理各有优势和优点,社会主
义实现市场经济手段, 对经济活动的调理各有优势和优点, 社会主义实现市场经济要把二者
联合起来; 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自己不拥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样的社会
制度联合, 但他和不同样社会制度联合拥有不同样的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联合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所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主要表此刻全部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三个方面。
27、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特点
①从高速增加转为中高速增加
②经济结构不停优化升级,第三家产、开销需求逐渐成为主体,城乡地域差距逐渐减小,居
民收入占比上涨,发展成就惠及更广大民众
③从因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8、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的新的发展机会①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固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质增量仍旧可观②新常态下的经济增加更趋安稳,增加动力更加多元。③在经济新常态下,家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远景更加牢固。④在经济新常态下,踊跃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开释,市场和充分联合,共同推动经济的连续发展。
29、党的领导 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 根本保证
30、人民当家作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实质和中心要求
31、依法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基本方略
32、坚持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①全面依法治国; ②坚持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 ③坚持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法制道路, 必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④坚持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必然贯彻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33、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
①以为中心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法律系统
②深入推动依法行政、加速法治建设
③保证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
④增强全面法制看法,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⑤增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34、社会主义中心价值系统的基本内容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
④以改革创新为中心的时代精神
⑤社会主义荣辱观
35、创新社会治理系统
①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②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③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系统
④健全公共安全系统
⑤增强基层社会治理
第九章
36、和平一致、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①一此中国(中心)
②两制并存 ③高度自治
④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一致,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⑤解决问题,实现祖国一致,寄希望于人民
37、和平一致、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①创办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②有益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③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供给了新的思路
第十章
38、两此中间地带: 第一个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第二个 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日本。
39、三个世界: 第一 美国苏联。 第二 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 第三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40、自主和平外交
①新中国成立早期三大外交目标:“别开生面”、“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一边倒”。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敬主权和领土、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同样互利、和平共处
③70 年月,“一条线”的外开战略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真切的不缔盟”战略
第十一章
41、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全部为了人民。
42、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是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 根本力量 。
43、建设一职听党指挥能打获胜作风优异的人民
①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建设的政治方向
②能打获胜是中心
③作风优异是保证
听党指挥能打获胜作风优异是建军原则。
第十二章 ★
44、全面从严治党面对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
①执政考验;②改革开放考验;③市场经济考验;④外面环境考验①精神懒散的危险;②能力不足的危险;③走开民众的危险;④悲观的危险
45、思想建党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基根源则
46、制度治党 是从严治党的 根本之道
坚持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是党对付国际国内风险考验、 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真性、牢固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