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实用型药学人才,加强药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开展药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结合目前药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分析了实践教学在药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提出药学实践教学改革的举措:阶段性全面推进实践教学,完善考核监控体系与激励机制,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药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长期以来受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和的影响,使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受到阻碍;再加上药学课程的复杂多样性和学生就业去向的多元化,有必要从学生的学习、就业特点以及综合素质培养出发,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药学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如何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尽快适应我国高等药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药学专业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现阶段,我们把素质教育定位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其实质就是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务实的能力。因此,以学生为主线,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内容,紧密结合当前药学本科教育的特点,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为社会输送一大批业务专、能力强、素质硬的复合型人才。
我国药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我国的药学本科教育过去一直沿袭前苏联过于学术化的“专业对口”的人才培养模式,但进入21世纪以来,药学教育逐渐向培养“通用型人才”转变,培养口径拓宽,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具体教学内容也从传统的“化学模式”转向为“化学、生物学、医学、管理学综合模式”,课程设置也做出了相应调整。
社会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与医药院校培养负荷的矛盾日益突出。再者,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作岗位也从传统的药房人员到当前多元化的就业形势。但目前培养的药学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学生的实习时间短。药学专业的学生根据实习专题,一般在学校专业教研室、药物研究机构、药厂、药检所及医院药剂科等设置实习基地,实习期一般为3个月至半年。在此时间内,学生只能熟悉一般工作程序和流程,对于一些新兴药学领域,如临床药学、社区药学、用药咨询等则毫无接触。
据2000年中国的47所高等药学院校(系)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26.3%在医院药房工作,.5%在制药企业,13.0%在医药流通企业,12.6% 留校或读研究生,8%在科研院所和药品检验所,5.1% 在管理部门,其它占2.6% 。工作领域涉及药房管理、制药、药品营销、教学、科研、检验等部门 。由于药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多元化,因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药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以往药学本科教育将培养创新和科研能力放在首位,毕业实习学生要求完成科研论文,毕业生科研能力较强,但无庸讳言,有些学生对从事基础工作的心理准备不充分。到条件不足的医院工作就不知所措,不安心于医院药学基础工作,而且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切实解决基层发展问题。因此,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药学专业人才,加强药学本科实践教学及探讨新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实践教学中具体改革措施的探讨
阶段性全面推进实践教学短期间断I生实践。在本科教育期间,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等空闲时间进行实践活动,包括参观制药厂、医院药房、医药公司,参加部分科研课题的研究或对某一感兴趣的内容开展调研等。短期实习是一种不连续的、易于组织实施的初步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形式灵活、简便易行,能有效地增加参与者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历,适合于在低年级学生中普遍开展。
阶段性实践。可以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在寒、暑假到学校相关实验室协助、参与硕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培养他们的基本研究技能。对于一些能够提出自己科研思路的学生,经过科学规划、专家审核,可以充分利用大学开放实验室的资源进行阶段性研究。有兴趣的也可以申请加入某一现有课题中进行科研实践活动。
如果方案得到专家认可,也可以申请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比较系统地、连续地进行某一领域或某一项目的研究。
毕业实践。毕业实践是在某一个确定的方向进行有组织的直接的毕业训练计划,目的是训练学生的专业实践和管理技能。实习场所应与学校有稳定的实习合作关系,或是学校的实习基地。学校应挑选科研能力强、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对于本科毕业生的实习,应本着务实的态度,实行分流实习;采取先强化、后轮转、再科研的实习形式;应落实实习课题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提高实习水平,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药学实习偏重药物研发、生产与销售环节,轻视药剂师在医院药房中的作用,因此在毕业实习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毕业实践也要下临床,参与临床用药,提供药物咨询、血药浓度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开设咨询窗口,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提供药物信息,开展医院制剂的临床药学研究等活动。
建立考核监控体系与激励机制,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在整个药学实践过程中,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监控体系,从实践的准备、实践的过程、实践的总结等各环节进行把关监控,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在短期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书写实践报告,带教教师结合报告内容给予评分;在阶段性实习过程中,根据学生参与实践的具体情况由指导教师给予评分;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根据学生毕业论文书写及答辩情况由院系组织专家给予评分,同时结合学生在临床实践的报告给予评分。结合各实践阶段不同的考核建立综合的评价体系,以实现药学学生实践教学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
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协助实习单位解决生产、管理等技术问题及进行科研攻关,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实习新发现大胆地交给实习单位,合作发表文章。
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践基地的建设选择硬件和软件过硬的科研单位、医院和药厂,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建立稳定地实习协作关系,与他们签订实训基地地协议。短期间断性实践基地的建立以就近为原则,定位于学校周边的医院,药品销售、流通及加工的企业,尽可能方便地为药学专业新生提供直接的信息,提高学生对药学专业的兴趣及相关知识的认识度。阶段性实践的基地以学校各研究所为主,给学生提供系统完成某项课题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基本研究技能。毕业实践的时间要相对延长,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就业意向安排实习基地。对于想熟悉药品生产流程的学生可安排去医药制造公司实习;而对于对新药的开发与实验有兴趣的学生可安排进入药物研究所实习;对于立志从事临床药学的学生可安排在教学医院进行实习 。
师资的建设实践教学的师资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必须建立一支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如何在全体教师中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教师也要把实践教学提高到一定的思想高度来认识,同时要建立一支既懂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的药物研究、生产实践经验的制药企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样可以使我们及时了解制药企业的前沿技术及医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确保整个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应用性,真正做到教学、科研、生产“j结合”。学校可请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相关专家参与教学的改进和培养计划的制订,并聘请他们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通过他们的教学,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贴近生产第一线,同时也可通过他们建立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指导教师、年级班教师与药学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联系机制,是各阶段实践如量如质地执行的保障,因此,指导教师及年级班教师的责任性更是师资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对于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应本着务实的态度,适应毕业去向,实行多方位实习,提高药学学生应对各种工作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解决T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毕业分配到工作岗位后,能安心和迅速熟悉工作,进入角色,发挥作用,成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有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