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7:23:34
文档

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研究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教学应把握好教学规律,强化识字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轻松识字的目的。关键词:识字教学;小学生;方法;规律导言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它首先要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从促进大脑发育的角度看,
推荐度:
导读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研究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教学应把握好教学规律,强化识字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轻松识字的目的。关键词:识字教学;小学生;方法;规律导言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它首先要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从促进大脑发育的角度看,
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教学应把握好教学规律,强化识字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轻松识字的目的。

关键词:识字教学;小学生 ;方法;规律

导言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它首先要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从促进大脑发育的角度看,由于识字活动必须通过视觉、听觉、动手等多条渠道获取外界信息,从而形成对大脑的综合刺激,强化大脑各区的神经联系和贯通。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我认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开放识字 多认少写 把握规律     

(一)、多认少写。

尽早大量阅读是发展语言的最重要、有效的途径,而识字是阅读的基础。照原大纲的规定,1、2年级识字量只有1100多个,这样少的识字数量既不能满足儿童阅读、写作的欲望,也不能适应语文教学进度的要求。

另据研究发现,儿童识字能力的强弱存在年龄差异,一年级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最强,以后逐年下降。可见,低年级是识记汉字的黄金时期。为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在识字能力上的优势,满足儿童阅读、写作的欲望,新课标增加了低段识字量,规定第一学段的识字量为1600~1800个。所以根据新课标编写的几套教材,1、2年级的识字量都有明显增加。

识字量增加了,但写字量基本不变。新课标规定,第一学段要求800~1000个字会写,这样,学生的负担并未增加。相反,许多字因为多次接触之后再要求学生书写记忆,学生往往不费多大力气就能记住,难度相对降低了,学生反而感觉学得轻松。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课标》关于两类字的不同教学要求进行识字教学: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在课文中认识,不做书写要求;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写得正确、端正,大致了解意思,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

(二)、把握规律

一个汉字,往往是声音、图像、意义、符号四个“基因”的有机结合。这四个“基因”之间,也往往有着一定的联系。如会意字,其“语义”与“符号”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看到“采”就让人想到“手在树上采摘东西”;象形字、指事字,其“图像”、“符号”和“意义”有密切联系。如“马”字,本身就像一匹骏马,“上” 字,多像一人立于地平线上;形声字的“图像”、“符号”、“意义”和“声音”之间都有联系,“蚂” 字,左边是形旁,表示意义,右边是声旁,表示读音,联系生活,一只只可爱的蚂蚁就浮现在眼前。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若能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规律,把握这些规律,就能实现“多识字、快识字”的目标。

1.“图———字”对照,学习象形、指事字,利用象形、指事字与“图像”有联系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常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汉字符号与一幅幅具体、形象的图画联系起来,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语文教学如教学象形字“目”,我以多媒体显示一条挂着的鱼,并在图下依次写上“目”字,从甲骨文到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这样,借助图画,学生不仅很快就记住“目”这个符号,而且初步了解了象形字的造字规律———把客观事物的形体描绘出来。

再如教学指事字“本”时,学生已学了象形字“木”,知道“木”就是“树木”,我就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棵树,然后在下面加上树根,告诉学生:“木”下加一横是“本”,表示树根。于是,树及树根的图像与“本”这个符号联系起来,牢牢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

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初步掌握了这种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识字实践:学习“飞”字,学生说“飞”就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飞鸟;学习“竹”,学生说它像竹子上的六片竹叶……

2.分析“部件”,学习会意字。

在教学会意字时,我们常利用会意字的“语义”与“符号”之间的巧妙联系,指导学生分析“部件”,编故事或做动作,以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如教学“看”时,我告诉学生,“手”就是一只手,然后让一个学生将手放在眼睛上,做“看”的动作,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看”的字形。

从此之后,学生就十分喜欢用这种方法学习生字:学习“泪”字,学生说,眼里流水是泪;学习“休”字,学生说,一人靠在树边休息…… 

二.识用结合,增强识字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联系生活进行识字教学包括两方面的意思:首先在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和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大街上的招牌、广告、家庭中的电视、电脑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其次是让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报刊,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这是尽快识字所追求的境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乐趣,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从观察事物中学说话,学会识字  

这可以要求孩子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做起,如:孩子们的书包里有很多学习用品,让他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件,说说学习用品的名称及特征,并边看边识字。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来了,学习热情也大大的提高了。由于学生们观察比较细致,有备而来。所以介绍时就毫不费力,因此,识字速度也快了。 

(二)、从生活中学会识字  

让学生从熟悉生活日用品的名称、标识和产品说明书的内容中,提高识字水平。让学生遇到不会写的字或不会读的字,应该通过多问、多查字典等多种渠道来不断提高识字水平;也可以从生活所见所闻的事情中去观察汉字,让学生养成注重平时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做到勤学苦练等,这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识字(一)的第2课时,在出示完生字之后,我没有象以前那样急于教读。而是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这样就注重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乐于识字,乐于交流自己的成果,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学生有可能回答:我在广告牌上看见过“飘柔洗发水”,认识了“发”。我在包装袋“大白兔奶糖”上认识了“兔”。我在饭店“客家菜馆”,认识了“客”……学生可能有很多种说法,教师不必,可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初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三)、从自我体验中学会识字  

识字体验是一个人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所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它能引发强烈的表达欲望,而且还善于在运用中体会字句的含义,久而久之,便可以达到学会识字的目的。同时,教师应在传授知识中成为小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以教师的自我体验生活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自我体验中去学会识。

三、巧妙激趣,轻松识字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几年来的教学中可以发现,许多小学生对识字不感兴趣,这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强小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这是因为识字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素质,有利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在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也应该鼓励学生发扬刻苦求知的精神,使学生喜欢识字,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新大纲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识字学习。”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大纲要求,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通过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识字,以提高识字技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激趣: 

(一)故事启趣: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既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学龄儿童在幼儿园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语言的。入学后继续采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方法来组织语文教学,不仅能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口头语言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入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汉字本身有表意的作用,有的汉字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比如,当我教“日”这一字,给学生讲述“后弈射日”的故事,圆圆的恰似太阳的形象,中间一横好似是后弈射的箭。生动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下子掌握了这个字。 

(二)气氛生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气氛的关键。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教师可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不严加批评和指责,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 

(三)情景导趣:“创设情景”从教学角度来讲有两个目的:一是使教学任务具体化,二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从小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要达到的目的有1.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兴趣;2.是使学生产生联想,唤起学生的原有认识和情感体验,以产生求知欲望;3.是使之产生疑问,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自感乐趣。 

(四)表演引趣: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根据这个特点,把识字训练以玩玩演演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妙趣横生的课堂表演成为孩子们边说边识字的载体。如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让孩子们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小蝌蚪、鱼、乌龟等等,让孩子们在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及滑稽的表演中感觉学习的乐趣,使课堂气氛大大提高,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既丰富了口语知识,又从中学到识字的技能。 

(五)比赛激趣:开展练一练、说一说、动一动等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能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如语文课前三分钟可安排3-5人进行识字比赛,内容包括练字、讲故事、诵读等方面,让学生在边学边读、边练边写中提高了他们的识字技能。比赛为孩子们搭建了锻炼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高,不仅锻炼了识字能力,而且增强了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

 以上所谈的,都离不开“兴趣”两个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学、爱学。唯有这样,识字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工作,只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地总结、积累和探索识字教学的经验方法,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了机械识记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学生就一定会牢固地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4

2、文学荣 《做智慧的教师》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7.5

3、陈建伟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暨南大学出版社

4、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文档

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研究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教学应把握好教学规律,强化识字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轻松识字的目的。关键词:识字教学;小学生;方法;规律导言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它首先要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从促进大脑发育的角度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