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对应通货膨胀的措施:减税与增加收入的取舍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7:22:51
文档

对应通货膨胀的措施:减税与增加收入的取舍

对应通货膨胀的措施:减税与增加收入的取舍--以中国后次贷危机时代为例内容摘要:首先要明确的是,无论减税还是增加收入,都会刺激了消费,使消费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物价上涨。但是只要控制好减税与增加收入的幅度,是其幅度大于物价上涨的幅度,还是可以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一方面减税可以使那些穷人或者固定收入的人们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改善其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减税可以促进厂商投资生产,使得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走向均衡,直接减少通货膨胀的影响。对低收入群体来说,增加收入是个很直接的办法。但是这种增加收入,只是短时
推荐度:
导读对应通货膨胀的措施:减税与增加收入的取舍--以中国后次贷危机时代为例内容摘要:首先要明确的是,无论减税还是增加收入,都会刺激了消费,使消费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物价上涨。但是只要控制好减税与增加收入的幅度,是其幅度大于物价上涨的幅度,还是可以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一方面减税可以使那些穷人或者固定收入的人们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改善其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减税可以促进厂商投资生产,使得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走向均衡,直接减少通货膨胀的影响。对低收入群体来说,增加收入是个很直接的办法。但是这种增加收入,只是短时
对应通货膨胀的措施:减税与增加收入的取舍

--以中国后次贷危机时代为例

内容摘要:首先要明确的是,无论减税还是增加收入,都会刺激了消费,使消费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物价上涨。但是只要控制好减税与增加收入的幅度,是其幅度大于物价上涨的幅度,还是可以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一方面减税可以使那些穷人或者固定收入的人们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改善其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减税可以促进厂商投资生产,使得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走向均衡,直接减少通货膨胀的影响。对低收入群体来说,增加收入是个很直接的办法。但是这种增加收入,只是短时期的,对来说不可能无至尽地给低收入者增加收入。

关键词:通货膨胀  减税  增加收入

一、问题提出

目前我们面临着国际初级产品持续大幅上涨的外部环境,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加,美元继续贬值,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已不可能独善其身。通货膨胀早已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每个月CPI的上涨正警示着我们,通货膨胀正在蔓延,而且愈演愈烈。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上涨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究其原因,可分为三种。

  

   (一)货币市场供大于求

因为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

  

   (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在产品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增加导致供小于求,物价上涨。这点很容易理解,不做大量解释。

   

   (三)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在产品市场,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企业的成本包括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企业财务制度和劳动制度不健全,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使得工资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增长率,成本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原材料相对于经济的高增长速度显得短缺,使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造成社会经济秩序混乱

出现通货膨胀,使人们的实际收入下降,极大地损害了固定收入者。例如,退休人员只靠养老金过活,没有工资收入。养老金是固定的,并随着通货膨胀而其实际价值会降低。

另外,通货膨胀使债权债务关系变形。贷款人通常是通货膨胀的牺牲品,借款人则因通货膨胀而收益。

(二)破坏了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作用

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水平变化比较大,很难掌握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往往造成生产经营上的失误,小件市场机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作用。

(三)使需求发生变态

在通货膨胀中,尤其是剧烈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持有者由于害怕物价再次上涨,就会尽量减少手中的货币而购买商品,甚至不论商品是否需要。此时的商品需求已经变向,成为一种非理性的,非正常的需求。纸币甚至不能执行其支付手段的职能。

(四)加剧了投机活动

通货膨胀会加剧对商品种类和地区的需求不平衡,此起彼伏地发展,助长了投机活动的发展。投机活动对正常的商品流通起着很大的破坏作用,使商业作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正常经济联系的纽带作用遭到破坏,使大量社会资本从生产领域转入流通领域,助长了的成长。

四、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从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的众多不良影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抑制通货膨胀的必要性。其目的在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重新发挥市场经济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作用,使需求正常化,消弱投机现象等等。

   而本文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减少通货膨胀对那些低收入者或者固定收入者生活的影响。因为通货膨胀使得他们用手中固有的钱买到的产品更少了,于是生活质量更差了,压力更大了,很大程度上社会就会动荡。所以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关键就是帮助这群人来减少通货膨胀对他们带来的不良影响。

五、减税与增加收入对抑制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两者的共同影响

首先要明确的是,无论减税还是增加收入,都会使那些穷人或者固定收入的人们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刺激了消费,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对产品的需求,使消费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物价上涨。但是只要控制好减税与增加收入的幅度,是其幅度大于物价上涨的幅度,还是可以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此时,即使物价还在上涨,但对消费者来说没有太大影响。

   (二)减税的影响

    本文认为,一方面减税可以使那些穷人或者固定收入的人们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改善其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减税可以促进厂商投资生产,使得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走向均衡,直接减少通货膨胀的影响。

许多的专家学者也同样指出了减税得必要性。据《经济观察网》11月22日报道,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李稻葵20日在北京表示,目前的通货膨胀原因在于生产成本上升,主要应在减税、补贴等财政上多作为。李稻葵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表示,劳动用工成本的升高、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环保节能减碳要求的提高使得企业成本升高,这种情况下,企业会通过各种方式把成本上升压力转嫁给消费者,最终造成物价大幅上涨。他表示,为对抗通胀,应当“多减一点税,针对某些部门多给一点补贴,让生产能力短期不足农产品或者蔬菜增加供给,同时适当控制一点囤积、投资的行为,这样价格就有所缓解。”  同样地,《经济观察报》也指出,针对中低收入个人和大部分企业减税,也将成为中国“十二五”税改的关键词。知情人士称,这只是“十二五”一揽子税收规划的一部分。在减轻企业税负方面,取消营业税、进而降低率等也将在未来五年成为现实。在国家税务总局起草的一份规划性文件中,减税贯穿于整个税收的重新设计和改革。中国也因此将迎来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最大规模的税改。不论是关于国民收入分配的还是税制改革的调研,他们都向调研组强调了两点:一是减轻中低收入者个人所得税;二是消除重复征税以及影响产业发展的税收制度。 对于企业而言,最大的税种——的优惠幅度将更为诱人。营业税的纳税范围包括服务业、不动产和无形资产。覆盖营业税后,企业投资的厂房、车间等不动产将可以从销项中扣除,这一措施的减税幅度可能高于机器设备的扣除,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实际的优惠。企业得利了,自然会增加生产从而促进就业与产品的供给,对抑制通货膨胀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中国个人所得税的缺陷

众所周知,中国个人所得税是9级累进税率,第一级500元,即工资收入扣除2000元起征额后的收入,对应税率5%;第二级2000元,税率10%;其他以此类推到20000元,而国际上个税税率一般只有四五级。中国想要真正通过减税来抑制通货膨胀的话,应该要调整以往的减税——提高个税起征点,而应该是采用减少税率级次、扩大级距的措施来减税。

(四)增加收入的影响

本文认为,对低收入群体来说,增加收入是个很直接的办法。

尽管从总体上看,居民收入比以前有所增加,但相对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和速度,居民收入增长还是较慢,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这时,通货膨胀对于普通百姓来讲就是钱不值钱了。如果收入增长没有跟上物价上涨,低收入群体就会感觉生活压力增大,从而对通胀的预期也就更强,只会加剧通货膨胀。

  《中国新闻网》也指出,老百姓所感知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是收入增长低于物价涨幅的差额。有专家认为,在通胀压力下,提高收入是能够增强百姓信心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比如,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表示,“通货膨胀可以解决,比如说物价涨10%,工资也涨10%。” 在物价上涨时,提高工资收入是给普通百姓造成损失的一种补偿。而这种补偿的最大效果是降低对未来通胀的预期,以减轻通胀压力。

(五)增加收入的局限性

但是这种同物价上涨比例上同的增加收入,只是短时期的,对来说不可能无至尽地给低收入者增加收入。

   六、对抑制通货膨胀的方法—减税与增加收入两者的综合性分析

本文认为,就减税而言,应该采取“对多数减税,对少数增税”的策略。要对个人所得税涉及的多数人减税,对少数的特富群体,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进行投资的投资资产所有者,开征专门的收入调节税。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两点。其一,对于一个刚开始利用多种税收进行收入调节的国家而言,在对涉及人数过多的标准上进行改变,推行十分困难。最早从极少数人--这里指极少数特富群 开始,经过一定时间的征收经验积累,再逐步向更大范围的收入群体扩散将会既符合国家多数人的利益,也利于各种调节税的实际推行。其二,这样的策略也更有助于减少差距,使人们心理平衡。

其次,增加收入而言,主要在于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现在的收入, 并使人们对预期收人增长具有良好的判断。换句话说,并不光是收入的增加,更在于收入增加的速度的加快。《财摘》指出,近几年人们的收人的绝对量是增加的, 但很明显收人增长速度并未有较大增长, 尤其是国企职工、乡镇企业职工、农民等阶层的收人增长速度缓慢甚至出现下降趋势, 因而消费启动不起来。可见, 我们不能因为人们收人绝对量增加而不尽快设法提高人们的收人。为了启动消费, 必须要使人们的收人增长速度有较大的增长。

七、本文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减税要比增加收入更好地抑制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且,应该采取“对多数减税,对少数增税”的策略。但对于一些收入低到本身已经不需要收税的低收入者,比如农民,应该给予“增加收入”的策略,要加快增加收入的速度,否则通货膨胀对其的生活压力将过大而影响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1、《关于抑制通货膨胀相关问题的思考》

            出自《市场研究》 2010年5月期刊  作者:  姚曦

         2、《对多数减税,对少数增税》

            出自《21 世纪经济报道》2010 年8 月25 日 第002 版 作者:郭凯

         3、《增加收入应考虑收入的各种形态》

           出自《财摘》 摘自《北京日报》

         4、《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出自《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作者:李杰

         5、《经融界》的《李稻葵称控制通胀主要在减税上多作为》

6、《通货膨胀的原因》

  出自《西方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高鸿业

7、《天津网》的《中国2011年将推个税与减税措施》

8、《中国新闻网》 / 《经济观察报》 

文档

对应通货膨胀的措施:减税与增加收入的取舍

对应通货膨胀的措施:减税与增加收入的取舍--以中国后次贷危机时代为例内容摘要:首先要明确的是,无论减税还是增加收入,都会刺激了消费,使消费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物价上涨。但是只要控制好减税与增加收入的幅度,是其幅度大于物价上涨的幅度,还是可以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一方面减税可以使那些穷人或者固定收入的人们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改善其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减税可以促进厂商投资生产,使得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走向均衡,直接减少通货膨胀的影响。对低收入群体来说,增加收入是个很直接的办法。但是这种增加收入,只是短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