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思想; 最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思想的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理论;2,社会主义和建设理论;3,建设和军事战略;4,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 历史地位:
第一,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
第二,在实践上,它是中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在精神方面,思想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历史地位 :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针。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原则。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的区别和相同点? 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③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的范畴。 不同点: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是马克思主义。 ③前途:旧民主主义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是在完成民主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提出了彻底的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结果。 ⑥所属的不同,旧民主主义属于世界资产阶级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发生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的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路线?
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的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
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是什么,相互关系怎样?
在《党人发刊词》总结了三大法宝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史中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史中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史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阶级各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如何认识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去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现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道路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发展的客观规律; 中国道路理论,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具体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意义。
第三章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1)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2)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中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及其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有哪些?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内容?
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史出发理解走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历史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政治保证。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
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初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主要特征(P98)
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长期性?
(P10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怎样解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理解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的关系)它之所以成为主要矛盾,其原因:一是现阶段,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二是只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才能把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生产目的,并根据这种需要调节生产。三是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解决方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不断和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路线的简明概括。这条基本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怎样坚持社会主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主义这一基本原理。但是,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全党同志既要树立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来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第六章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发展生产力,提高民人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
第一,把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同志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思了我国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它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何关系?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
(2)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
(3)科学技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科学技术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三步走”战略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发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第三步战略的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22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家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怎样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其实现途径是什么?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实现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