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工作报告:关于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7:23:52
文档

工作报告:关于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

工作报告:关于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市坚持“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以国家级重点和省示范学校为骨干,以合格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以城区社区教育机构和农村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补充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提质增效。一是规模不断扩大。从学校数量上看,全市共有各
推荐度:
导读工作报告:关于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市坚持“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以国家级重点和省示范学校为骨干,以合格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以城区社区教育机构和农村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补充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提质增效。一是规模不断扩大。从学校数量上看,全市共有各
工作报告:关于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市坚持“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以国家级重点和省示范学校为骨干,以合格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以城区社区教育机构和农村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补充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提质增效。

一是规模不断扩大。从学校数量上看,全市共有各级职业院校46所,在全省仅次于长沙,其中,从2001年设立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设立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设立技师学院,到201X年共先后设立6所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40所(公办29所,其企和省行业举办的3所,市办的6所,市行业部门举办的9所,县市区举办的11所;民办11所)

从学生数量上看,全市职业院校在校学生12.43万人(全为本地生源),其中高职学生5.7万人(含5年制大专的中职生),中职学生6.73万人,每年招生人数维持在3万人以上。

从专业设置上看,共开设财会、机械制造、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旅游服务、电子电器、护理、电子商务等覆盖第一、二、三产业10个门类70多个就业热门专业。

二是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其中高铁职业技术学院已完成投入5.95亿,整体搬迁至大学城。职业中专等院校均达到省级示范校标准。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我市职业院校投入过亿元用于添置教学设备和校园基础建设,财工院、职业中专、科技经贸职业学院都新建了实训大楼,技师学院投资近2000万,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实训大楼也已交付使用,办学条件和实训环境进一步提高。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教师培训工作有了新突破,自201X年起,每年都选派国、省、市重点(示范)职业学校校长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专题培训学习,并不断强化实践,加强教师队伍与企业实践的对接工作,培养了一支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队伍。

三是思路不断创新。办学模式新。改革创新力度大,通过“合并、联办、共建”等方式,推进职教集团的发展,促进、学校、企业的不断融合。自2008年开启企校合作办学新模式创办第一家农林职教集团起,我市先后成立了先进装备制造职业教育建团、现代服务业(财贸金融)职业教育集团。并通过成立桥隧学院,初步建立了政行企校“四位一体”的长效合作机制。教学模式新。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加重实训课程,强化技能训练,把课堂变成“技能教室”。各高职院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取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通过数字仿真、模拟流程、虚拟现实等途径进行技术教学,不断增强教学实效。技师学院参加全国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试点,其工科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普及率达65%。培养方式新。注重产学研结合,着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技师学院、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市职业中专等校实行“订单式”培养,与企业探索“双主体”培养模式,合作兴办产业或重点专业。特变电工等企业在各高职院校设置生产车间,实现学校经济效益和学生技能培训的双丰收,其中技师学院已建成富士康LED灯生产等四条生产实训线,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开展技术服务近百项,申请专利20多项。

四是实力不断增强。职教品牌响。高职院校方面,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全部进入了省级示范学院。中职院校方面,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示范学校3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8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8所,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5所。办学水平高。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在各类省级和国家级的竞赛中,都有突出表现,成绩稳居前列,今年荣获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团体总分第二名,全国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竞赛奖项12个。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达96%,进入全省四强。特色教育强。社区教育走在全省前列,发展水平在全省仅次于省会,城区建立了四级社区教育机构,培养了队伍,树立了品牌,XX区获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五是效果不断提升。人才输送方面,近年来,全市中职毕业生人数每年在2.5万以上,就业率97.56%,高职毕业生就业率96.2%。在本地就业的约50%,大部分为医护人员、幼师等,外地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沿海省市。近两年累计为富士康、伟创力等企业输送大中专毕业生8000余人,顶岗实习生6000余人。发展贡献方面,产业对接更加紧密,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更加强大。各职教院校根据我市发展需要和学校优势,科学合理的进行专业设置,进一步向加工制造、信息技术、财贸经贸、轻纺食品、旅游服务等专业大类聚集,与我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主要产业进行对接。培育特设、品牌专业,如技师学院和富士康公司建立产学研综合人才培训中心,财工院瞄准我市优势产业,先后开办“特变电工班”等62个订单班,各县市区职业院校也针对本地实际,与企业合作,加大定向培养力度,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服务能力方面,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训功能,构建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主体,其他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培训体系,面向社会全体劳动者开展“下岗职工才就业培训”、“在岗职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职成教育的服务能力。

文档

工作报告:关于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

工作报告:关于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市坚持“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以国家级重点和省示范学校为骨干,以合格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以城区社区教育机构和农村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补充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提质增效。一是规模不断扩大。从学校数量上看,全市共有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