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素质教育,从97年素质教育具体实施至今已经15年,我们教育依然未从根本上转变为“素质教育”,为什么我们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是却一直在失败呢?
我们先从一个问题出发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呢?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和个性化能力的教育。
什么是基础能力?优秀的品德,学习的智慧,良好的审美观,健壮的身体,勤奋的态度。
什么事个性化能力?通俗言之,努力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影响学生心理素质构建的两个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初中和大学。但是如果综合知识系统,家庭和社会教育,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学生的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分为三个阶段:初中、高中、大学。
小学初中:基础能力培养阶段。重点就是教会学生德智体美劳,现在的很多城市做的很好,因为我们的大部分家长和老师素质的提高,所以不再深谈这一阶段的教育。
高中: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和初中和大学一样重要,因为它使学生有了第一次选择——理性倾向和感性倾向,但是此时还需保持努力的态度,但这种努力的态度又并非全部是因为兴趣。因为此时的学生自制能力还是很弱的,所以此时的过渡很重要。要完成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基础的知识、研究问题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创新思维的引导。
大学(包括研究生教育):个性化能力培养阶段。亦即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己到底擅长什么,到底喜欢什么。同时教会他们用努力的态度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不会被外界的其他因素轻易地改变。
此时我们就回到了我们的问题:我们的改革为什么会失败?实质上认识到了什么是素质教育,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存在的本质问题。
现今的改革都是从“改革考试制度”,“减少升学压力”,“改革教材”,“减少课业负担”,“高中兴趣发展”等处着手,而且每次的改革都不能够彻底,因为国家的教育改革都是面向学校,从来不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方向统筹去考虑,于是往往不能抓住我们现在各个阶段的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现在就说一说如今中国各个阶段教育问题的根本:
小学初中教育:主要存在的是教育不均衡问题,乡村地区学校环境差、老师能力跟不上、硬件设施达不到、家长素质低下、学生生活水平低,所以改革的重点在于偏远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高中教育:现今大部分高中都集中于城市,所以少了上一阶段的问题,但是却出现了新的问题——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高中学习任务重是高考的问题,但是发展到让学生感觉到压抑和压力,那就是老师的问题了。很多事实已经在证明,高中是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和高考两不误的,但是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往往在教育手段选择和教育态度选择上,给予了自己太多的压力,于是传递到学生身上就成了极其严重的压力。于是造成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了探索的兴趣,只剩下了重复练习!但是想要高考考很高的分却不能够,因为现在的高考题目越来越重视思维的训练。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学校一天7节自习课成绩还很不错,有的学校1-2节自习课成绩还很差。
大学(研究生教育):现在中国的本科大学教育基本上是彻彻底底的放羊教育,学校未能做好兴趣引导,大部分是因为对本科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的很多老师很有能力,但是却没有优秀的引导人和培养人的能力,他们大多数只重视研究生,因为研究生帮他们赚钱!而又因为社会上拜金主义的冲击,基本上大学的老师都切实的成了研究生的“老板”了,而且他们现在基本上也都是这样认为。试问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使大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大多数人毕业都在继续迷茫,迷茫于无理想和无可奈何之中。试问这样的本科生教育,怎么可能培养出很多拥有个性化能力的研究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不能培养出高端创新人才的原因!
中国要真的想要实现彻彻底底的教育改革,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否则任何的改革都将会是失败的:
初中小学教育:投入大量资金保证偏远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与最发达地区一致,举办农村人员教育培训,教会家长怎样去引导学生。
高中教育:让真正喜欢教育的人去领导教育,对老师进行严格的学生教育和心理发展培训和学习;举办家长培训班,让家长学会和学生沟通;学校深入的学习好的教育方式方法,选拔真正热爱教育的人做老师。
大学(包括研究生教育):政教分离,重视本科生兴趣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己,并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同时增加毕业的难度。宣传良好的学术思想,将大部分利益处理权利从各个导师回收给学校,给予科研人员最好的待遇,保证他们可以专心的做学术。
传说的教育改革今年就会面世了,但是我预言这次改革必然是失败的,因为现今社会,不仅仅是部门,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当今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的本质。中国教育的改革如果不能解决以上的这些问题,那么就一定会失败!
教育是一项高尚而伟大的事业,所以我们必须诚诚恳恳,认认真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