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导入: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图片,要求欣赏之后,用一个词(句)来概括你的感受。
其实泱泱中华,这样的美景俯拾皆是,众多的文人雅士欣赏了这些自然山水之后的情感也不一样,我们来了解一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整合复习《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这三课,之前我们复习了课文的基础知识,那有的同学可能要问,都复习了,我们这节课再干什么呢?
二、出示复习目标:
1、夯实基础,积累文言重点实词、虚词。
2、比较异同,品悟景美文美。
3、能结合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体味情感。
三、温故知新:
我想先了解一下咱们同学课前复习的怎么样。
(一)文学常识:
1、《三峡》作者是_____地理学家_____。他所著的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答谢中书书》作者是_______,这篇文章是_______写给______的一封谈______的信。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_____,字_____,号_________,______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二)文言词语:同桌互背,注意纠错,完成后举手示意。
1《三峡》:略 阙 曦 襄 沿溯 或 虽 奔 疾 湍 漱 良 旦 属引 自② 绝③
2《答谢中书书》:交辉 歇 颓 竞跃 实 与
3《记承天寺夜游》:欣然 念 遂 相与 盖 但 闲人
师引领强调几种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斜体字部分)。
小组长负责抽背,每人不少于5个,据熟练程度给个人加分,小组前4名的加分。其余同学做好笔记(在书上勾画这些重点词)
师:以后复习时遇到重点实词和虚词,我们都要由此及彼,马上就想到这个字的其他解释,这样的我们的知识才会更加系统。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翻译句子。
(三)翻译句子:先大声朗读一遍这几个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⑤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⑥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⑦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个环节我们以抢答的形式进行。
师:文言文的翻译,省略句要补充省略的部分,语句要通顺,可以适当增字或删字。
(四)试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点?(提示:内容、结构、写法、主旨等方面入手 )
1、发现美景:
•请根据上句,联系这三篇其中的一处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桃花林芳草鲜美;
•下句:
2、品析美句:(小组合作)
•答题思路提示: (1)句子运用了什么方法 ?(2)结合句意说出怎么用的 ?(3)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体悟情感: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这三篇文章都是借景抒情、感世抒怀之作,请说说作者在文中传达的思想感情。
师生总结归纳。
四、回顾目标
这节课我们从文学常识、文言文词语、句子翻译以及品析写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巩固,现在你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的目标你达成了吗?认为达成了的举手?
五、拓展延伸
•[甲]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1.用斜线为下列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