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1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基础,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能够有效应用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知识、方法和专业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工程经济和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能够解决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和全过程项目管理问题,并能在相应领域进行高层次管理工作。获学位者应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可在大中型工程项目、大中型工业企业、大中型建筑企业、管理或工程咨询公司、高校及相应部门从事现代化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
二、研究方向
1. 管理系统决策
2.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
3. 物流管理
4. 生态与环境管理
5. 工程项目管理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经学院审核批准后,送研究生院备案。今后,在学院统一协调下,由导师负责具体的培养工作。
校公共课程和院公共课程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则采取讲授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深入社会实践,参加导师的有关课题研究。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8学分。半脱产硕士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其学习年限可延长半年至一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期
课程类别
自然辩证法
2
公共学位课
必修
第一外国语
5
公共学位课
管理运筹学
3
基础学位课
5学分以上
现代管理学
3
基础学位课
随机系统分析
2
基础学位课
现代经济学
3
专业学位课
6学分以上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2
专业学位课
决策理论与方法
2
专业学位课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
2
专业学位课
项目管理
2
专业学位课
以下选修约12学分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
非学位课
博弈论
2
非学位课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
非学位课
经济计量学
3
非学位课
ERP系统原理与开发
2
非学位课
生产与运作管理专题
2
非学位课
知识管理
2
非学位课
客户关系管理
2
非学位课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
3
非学位课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
2
非学位课
系统科学理论基础
2
非学位课
数值分析
2
非学位课
预测技术
2
非学位课
信息系统开发基础
2
非学位课
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
2
非学位课
系统仿真与系统动
力学
2
非学位课
组织行为研究
2
非学位课
信息管理学
2
非学位课
合同管理
2
非学位课
工程经济学
2
非学位课
国际工程承包
2
非学位课
工程造价分析
2
非学位课
(非本学科硕士生课程)
-
-
非学位课
(实践环节)
2
-
-
五、学位课程说明
(1)管理运筹学:本课程的内容是介绍管理科学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它包括线性规划、单纯形法、线性规划的对偶原理、运输问题、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和图与网络分析等。该课程从定量的角度用数学方法帮助管理人员作出决策,是现代化管理的有力工具。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科学技术,并在管理决策中正确使用这些技术,为决策服务。管理运筹学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许多课程都有较高的相关性,对经济管理决策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因此,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等。
(2)现代管理学:本课程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从社会历史的高度去俯瞰和分析管理组织的变迁,注重把握管理学的全貌及能管理发展的变化,此外内容还涉及: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控制、创新、激励等管理方法。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的内容并在管理中灵活应用以提高其管理绩效。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学基础知识。
(3)随机系统分析:本课程是研究随机现象及其规律的数学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理及中心极限定理、随机过程的基本知识、马尔柯夫链和平稳随机过程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概率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随机过程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方法,为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数学理论基础。
(4)现代经济学:本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部分以供给与需求为线索,集中研究构成经济的个别单位--厂商、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宏观部分研究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及其规律性以及与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相联系的多种经济总量的决定和变化问题。教学教程中注意借鉴有关研究的新成果。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内容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灵活应用以提高其管理水平。本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5)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本课程要求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实际调查观测的统计数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从事经济关系与经济
活动数量规律的研究,并建立和应用经济模型的一门重要课程。多元统计分析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数学基础,特别是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由于要求学生能上机操作,所以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
(6)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本课程要求研究生在了解管理科学、信息技术及系统工程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论体系结构,并能利用所学系统化管理理论、模型化管理方法和信息化管理手段解决管理层次、管理领域和管理过程3个维度上的管理问题。本课程的先导课程包括系统工程、管理学、信息技术等课程。
(7)项目管理:本课程主要介绍项目的作用、项目选择及完成项目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具体的包括如何估算项目时间和成本、制定项目计划、风险管理、资源进度计划、缩短项目时间、管理项目团队、组织间关系管理、合伙、进度和绩效的衡量与评价、项目审计与收尾及国际项目管理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研究生在未来的项目管理中成为一名高效的管理者。本课程的先导课程为管理学原理。
(8)决策理论与方法: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基于定量分析的决策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随机性决策,以统计决策理论为主,兼及优势原则与行为决策理论;第二部分是多目标决策;第三部分是群决策或称多人决策,包括社会选择理论、专家咨询和冲突分析。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微积分、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概论论等数学基础。
六、科研能力与水平
本学科点硕士生应具有较扎实的现代管理理论、经济理论、系统工程和数量分析等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相关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工作,胜任大中型企业的管理实务、管理咨询及研究工作。硕士生应具有以下各方面的科研能力与水平:
1.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有较强的文献检索及归纳综合能力,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3.能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撰写高质量研究论文的能力;
4.具有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和管理问题的能力;
5.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七、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第三学期内需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内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业务方向主要是课程学习、外语水平、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写作表达能力。考核的结果决定学生是否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具体按研究生院有
关规定执行。
八、公开发表论文要求
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每正式发表1篇论文记1个学分(占实践环节的学分)。
九、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于第三学期进行开题工作,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大量查阅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50篇,且外文文献不少于20篇)、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后确定研究课题,写出选题文献综述,按照《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的规定》中的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经导师签字同意后,由学科点在第三学期末之前组织专家进行开题答辩,审议通过。
十、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研究课题,确定论文题目,在第三学期结束以前组织开题答辩和审核工作。开题报告未通过者不能进行论文研究工作。
学位论文要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写作规范,且有饱满的研究工作量。
论文答辩工作按学校答辩工作细则及相关规定进行。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