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
八年级下册22. 古文二则
司马光
板块:教学设计—课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
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初名为《通志》,历时19年完成。后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
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
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
达夷州(今),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
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邓当死代领其军。后从孙权攻占各地。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故。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当初对……说当权借口事情多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我,帝王自称研究儒家经典只不过知道罢了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相比如何从师学习等到
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谈论、议事才干、谋略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重新用新眼光看待认清事情,识别事势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反问语气。可见孙权对吕
蒙不听劝告的不悦,有责备的意味。
3.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什么作用?
现身说法,言辞恳切。
吕蒙和鲁肃对话时的神态心理
1.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蒙!”
对吕蒙的变化感到吃惊,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
到高兴、赞叹。侧面描写
2.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
这不是埋怨鲁肃,而是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
到欣喜与自豪。
孙权
吕蒙
鲁肃
不可不学
军中多务非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劝辞惊
豪启示
?
•本文通过孙权劝吕蒙学习及吕蒙通过学习,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进步的故事,从而点明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
•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第一层:写祖逖少有大志,
闻鸡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
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
马睿让他担任军谘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勇
猛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
说:“晋朝的变乱,不是
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
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
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
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
子,祸害遍及中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第二层:劝说司马睿进行北伐。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祖逖带领自己百余家世族武装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驱逐戎狄人)肃清中原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第三层:率家乡众人渡江,
击楫中流,进行北伐,发誓
收复失地。
结合课文,说说祖逖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将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从“初至少有大志”可以看出祖逖素怀大
志。
•从“中夜至因起舞”可以看出祖逖能够自觉地刻苦磨炼自己。
•从“晋室之乱至响应者矣”可以看出祖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说明时势造英雄。也可以看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还可以看出他具有明锐的观察力。
•从祖逖大胆进言····可以看出祖逖精忠报国,矢志不渝。
人物形象:祖逖少有大志,闻鸡起舞,具有忧国忧民的品格、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在不被重用的情况下仍然倾尽家资招募兵士,进行北伐,精忠报国,矢志不渝。
忧国忧民
击楫中流
闻鸡起舞身体力行大胆进言
力主北伐
成语学习与运用:
闻鸡起舞:后用来比喻志士及时奋发。
自相鱼肉:比喻内部自相吞并残杀。
望风响应:风,气势、声势。看见对方的声势而积极响应,或按对方的要求去做。
击楫中流:比喻收复失地,振兴事业的决心。
口语交际,阐述己见•辩论:我看“闻鸡起舞”。
总结
•对于学习而言,方法和勤奋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二者相比,方法比勤奋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