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转基因技术介绍
1.1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
1994年Monsanto的下属公司Calgene研制的转基因作物耐存储番茄获准上市后,开创了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先河。2005年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第10个年头,在这一年里21个国家种植了4亿公顷的生物技术作物。美国、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和中国是全球主要的生物技术作物种植国。中国以种植330万公顷的转基因棉花而位居第5。
1997年,我国批准了第1个转基因植物耐贮藏番茄的商品化生产,成为第3个将转基因番茄投放市场的国家。1999年经批准,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共资助课题116个。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基因26个,其中目的基因7个,获得转基因作物品种18个,新品系36个,申报国内发明专利201件,国外专利9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转基因植物种植国家。
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两点重要区别。第一,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
1.2转基因技术的意义
转基因的迅速发展,说到底是经济因素的推动。例如,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已经给中国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如果中国批准了抗虫的转基因Bt水稻,Bt 水稻将会给中国的1.1亿水稻种植户(按照平均每户4口,总计4.4亿农民计算),带来预期每年40亿美元的收益。
经济因素仅是促进转基因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2011年,全球人口达到了创纪录的70亿,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1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达到 90 亿,为了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专家预计世界粮食产量需要达到目前水平的2到3倍。包括转基因技术在内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为提高作物产量、抵御作物虫草病害、适应和抗击气候变化及提高作物营养,提供了无法替代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与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它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影响,在于大规模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并减少了消费者在食品消费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风险。据德国哥廷根大学科学家发表在《生态经济》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印度自从7年前采用转基因棉花以来,其棉花种植已经减少了 50% 的化学杀虫药利用,其中剧毒农药的用量更是减少了 70%。据此每年减少了数百万起农药中毒事故。
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益处,主要体现在通过提高作物产量而减少耕地使用,减少杀虫剂的使用,以及使用更加高效低毒的除草剂上。美国科学家最新发表了一篇综述,评估了过去15年来150多篇同行评议的论文后发现,就总体而言,已经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通过提高了免耕作业、减少了杀虫剂用量、使用对环境更友好的除草剂和提高产量,从而减轻了土地压力,大幅度减少了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估
转基因食品不同于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或化学污染物等外来化学物,故传统的食品安全评价标准和方法不适合于评价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植物或源于它的食品可能发生了非预期效应,这些效应有可能是对健康不利的、中性的或有益的。1993 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第一次提出了食品安全性分析的原则——“实质等同性”原则。即如果某个新食品或食品成分与传统食品大体相同,则在安全性方面可将其以相同的方式对待,可以得出食品或食品成分与常规食品或食品成分一样安全的结论。
在美国有3个部门会对转基因产品进行联合审批:USDA在食品安全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审查;美国环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则会审查其是否会产生有害生物等问题;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要确定开发出的转基因作物,这说明在所有方面,与未转基因前的作物相比,是完全等同的,没有区别的。
3转基因食品遭受的质疑和困境
关于转基因食品有害的言论已经耳熟能详,例如“转基因食品会导致‘亡国灭种’,是西方国家专门针对中国人的武器”、“转基因食品致癌”等等,一度在网络、平面等媒体中甚嚣尘上,获得了很多人的信任;许多著名组织和人士也在带头反对转基因,如国际性的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他们除了保护动物、有害排放,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公众宣传转基因食品有害以及引导提出反对转基因的法案。
2007年,一项由绿色和平资助、法国人塞拉利尼(Gilles-Eric Seralini)完成的研究表明,孟山都的转基因大米MON863会对老鼠的一些生理指标产生不利的影响。两年以后,同一个研究组又用类似的方法试图证明孟山都的另一种转基因大米MON810同样会对老鼠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两项研究发表后,在公众中引起很大的反响,但却没有被科学界接受。一个由六位来自不同领域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在《食品化学毒物学(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上发表论文指出,塞拉利尼自己并没有做任何实验,而仅仅选择性地引用了部分孟山都公布的实验数据,并采用了错误的统计方法,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此后,欧盟食品安全局和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Food Standards Australia New Zealand)也否定了塞拉利尼的论文。
不过,迫于国内的压力,法国于2008年发布禁令,停止在法国国内种植MON810转基因玉米。2008年2月20日,法国向欧盟报告了暂停种植MON810的决定。2008年2月27日,欧盟委员会委托欧洲食品安全局组织专家委员会,评估法国提交的证据。同年10月31日,欧洲食品安全局公布了评估结果,认为法国提交的证据并没有动摇之前对MON810的安全风险评估。2011年9月,欧盟判决法国对MON810的禁令违反了欧盟的法律程序。
2012年5月21日,欧洲食品安全局正式发表了针对法国要求禁止MON810请求的报告。在报告中,欧洲食品安全局表示,没有证据表明在2009年和2010年,MON810的种植给人类、动物以及环境带来任何副作用。同时,报告还得出结论,在法国提供的材料中,没有任何可靠的科学证据可以支持针对MON810转基因玉米的禁令。
转基因食品在中国社会中也是备受质疑,中国的网络媒体作为最能体现民众意见的平台,在此能够不断看见大众的疑惑和恐惧,例如大多数人相信“美国人坚决不吃转基因食品,美国的转基因食品大多是用来出口的”这样的观点,但事实上美国人不仅食用转基因食品,而且上市的食品根本不需要标识哪种是转基因哪种是天然的,据估计美国的转基因食品已经超过市场占有率的70%。在中国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支持技术,但反对应用:认为转基因这种技术本身是好的,但目前不应该推广应用与粮食作物,因为条件尚不成熟未知因素过多;
(2).坚决反对:一些非常权威的人在反对,周边的人也都认为有害,因此无论如何不能食用转基因食品。往往相信一些与科学事实严重违背或没有证据支持的观点;
(3).不信任和:转基因作物虽然可能是好的,但有已经有那么多例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在先,说明的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是有很多漏洞的,很难保证中国市场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4).保护国内市场和利益:转基因的专利被发达国家掌控,认为一旦推广转基因作物,势必危害国内粮农的利益,久而久之中国粮食市场将完全被发达国家操控。
4 转基因背后的利益之争
转基因最开始是三家公司进行研发和竞争,其中美国实现了比较商业化的运作,而欧洲在推行一段时间商业化之后遇到了较大的阻力,慢慢就成为了反对转基因的大本营。美国的食品安全主要以科学为主要标杆,而欧洲以为主要标杆。
对于美国来说,发展转基因技术是符合他们的农业利益的,因为美国的农业利益是外向型的,出口粮食是一个很大的动力,美国地广人稀,土地肥沃,适合大规模农业。转基因技术背后代表的是一种对于育种技术的极大追求,整体上美国的育种明显强于欧洲。
而对于欧洲来说,发展转基因技术不一定符合他们的农业利益。欧洲人口密集,虽然和中国比农场规模大,但和美国比起来就小的多。欧洲的农产品出口,集中在高端市场,低端市场基本上不会有产自欧洲的农产品。欧洲农业的生产效率很高,但是因为人工成本高,低端产品出口没有价格优势,所以必须内部消化。加上超高的进口标准,保障了欧洲农民的利益,让他们既不会因为谷贱伤农,也不必面对其他国家产品的倾销。
此外,反对转基因运动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特别是在欧洲,做反对转基因科研只要能让结果看起来是暗示了转基因有害,就可以获得不少资助,甚至在内获得一定地位。反对转基因成为了一个有利可图、沽名钓誉的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