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集体备课的意义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课程的综合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相同年级、相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位教师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学科教学,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学校整体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功能。
二. 集体备课的目的
(一)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集体备课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的备课形式而言的,集体备课的核心是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集体创造能力,激发教师个体创新意识和共同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它是新课改下的教师钻研教材、课标,探求教法的最佳教研方式,是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
(二)激活校本教研途径。集体备课要充分体现观念转化为行动的教师反思、共同成长的同伴互助、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引领的教研过程。
(三)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教学和学习目标明确,教学技能和学习方法博采众长,创新发展,最终目标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 集体备课的实施
(一) 制定计划:判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计划,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组集体备课计划,每月组织一次组内集体备课,安排好主备人和备课内容;结合教师的特长,确保集体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集体备课科目时间及主备人
(1)9月份语文; 主备人:邓春波
(2)10月份病理学; 主备人:马向东
(3)11月份语文; 主备人: 刘 洋
(4)12月份音乐; 主备人:王文晶
(三)实施步骤:
基本程序:主备人精备——集体备——个人细备。提前一周集体备课,由教研组长确定主备人。
1、主备人备课: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结合学校教学实际,精写出电子教案,并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发送给组员。
2、集体备课: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由主备人向本组教师详细介绍所备课时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破考点,及时突出重点,教材的取舍整合,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本单元测验试卷命制的设想等。组内每位教师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人人发言,统一认识,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认真总结和布置教学活动。
3、个人细备:科任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进行第三次备课,形成个体教案,报教研组长审核后,实施教学。
(四)实施要求:“规定动作不能少,自选动作要创新”
1. “规定动作”: “三定” 、“六备”、“五点”、“两法”、“两题” 。
⑴ 三定:定集体备课课题、定主备人、定教学进度。
⑶ 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⑷ 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必考点、教育点。
⑸ 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⑹ 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2、通过集体备课后,由主备人上公开课,组内教师观摩教学,课后进行评析和改正。
高三教研组 马向东
2011年9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