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门 姓名 得分 日期
1.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是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中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提出 ,并提出有效规避风险的合理措施和建议,将灾害的风险程度降至最低,保证隧道 ;应对复杂地质条件,为优化隧道施工提供设计 依据;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 资料。
2.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按预报的作用划分为:常规预报、 、
。
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按掌子面的距离划分:短距离预报(0~15m)、
、长距离预报(50m以上)。
4.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按专业技术划分为常规地质法和 ,具体有一下几种:超前导坑(平导)、 、 、声波测试(地质雷达)、红外探水、电磁波法和弹性波法(TSP)。
5. 监控量测的目的是确保 的长期稳定性、验证
效果,确认 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确定 施做时间、累积量测数据,为 提供依据。
6. 监控量测设计应根据围岩条件、支护参数、 、周围环境及 进行。
7. 监控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主要分为:洞内外观察、 、
、 ;选测项目是为满足 与施工的特殊要求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主要分为钢支撑及喷层表面应力、二次衬砌及中强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和裂缝量测。
8. 浅埋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应在隧道 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 。拱顶下沉测点和 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9. 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
分别确定。由位移速度决定的 和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 。
10.现场监控量测应根据已批准的 进行测点埋设、日常量测和数据处理,及时反馈信息,并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和施工异常情况,及时调整 。
11. 开挖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
、数码成像,填写 地质状况记录表,并与勘查资料进行对比。
12. 变形监控量测可采用 和 测方法。
13. 监控量测点布设要求:预埋点由钢筋加工而成,采用冲击电锤或风钻钻孔,埋入钢筋采用直径 的螺纹钢,前端外露钢筋与埋入钢筋焊接,直径 ,加工成 。测点用快凝水泥或锚固剂与围岩锚固稳定,埋入围岩深度 ,若围岩破碎松散,应适当增加测点埋入深度。
14. 量测小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 ,根据分析结果,对 提出评价意见,评价应根据 等级分三级进行,并按规定采用相应的工程对策,并报项目部总工程师。监控量测所有原始资料和分析判释结论须随施工日志放置在隧道口备查。
15. 按云桂公司要求当监控量测位移管理达到Ⅰ级管理值以及拱顶下沉、水平收敛达 或位移累积达 时,由现场监控量测组长及时通知现场技术主管暂时停施工,并将量测原始资料和分析结果于2小时内上报项目部经理、总工程师、现场指挥部。
16. 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及信息反馈的一般规定是什么:
答:
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试卷答案
1.预警预报 安全施工 变更 地质与物探
2.成灾预报 专门预报
3. 中距离预报(15~50m)
4. 物探法 地质素描、水平超前钻孔
5.施工安全及结构 支护结构 支护参数 二次衬砌 信息化设计与施工
6. 施工方法 监控量测目的
7.拱顶下沉、净空变化 地表沉降 隧道设计
8. 开挖前 同一断面里程 净空变化测点
9. 位移速度 监控量测频率 监控量测频率
10.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监控量测计划
11. 质素描图 开挖工作面
12. 接触量测 非接触量
13. 不小于20mm 不小于6mm 三角形钩 不小于20cm
14. 采集和分析 工程安全性 位移管理
15. 3mm/d 100mm
16. (1)监控量测数据取得后,应及时进行校对和整理,同时应注明开挖方法和施工工序以及开挖面距监控量测点距离等信息。
(2)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一般采用散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
(3)信息反馈应以位移反馈为主,主要依据时态曲线的形态对围岩稳定性,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判定和优化设计参数,指导施工。
(4)应确保监控量测信息传递渠道畅通、反馈及时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