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概括主要事件或概括多件事,概括多件事要分别说
(2)梳理故事情节
(3)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人+事+结果
2、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顺序的好处:使文章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
倒叙的好处: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的好处:交代(补充)故事情节,为下文做铺垫,丰富内容,突出中心。
3、记叙的人称:我、你、你们、他(姓名)
第一人称的好处: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又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的好处: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的好处:不受时空,便于叙事和议论。
4、记叙的线索:
(1)、物(人物、事物)线 如:《背影》
(2)、情线 如:《白杨礼赞》
(3)、事线 如:《故乡》 (4)、时间 (5)地点变换
5、解题 含义+作用=好处
含义:表面义+象征义(引申义)
作用:(1)贯穿全文的线索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揭示或点明文章的中心(4) (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为主,辅以-------,议论、抒情、说明
7、人物的形象刻画:
(1)人物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肖像(外貌)、行动、语言、神态、心理。 细节描写
(2)环境(景物)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细节描写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所作的细致的刻画。
社会环境指人物生存的社会状况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暗示人物的命运等。
8、自然环境的作用即景物描写的作用:
(1)描写了-----景,(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3)渲染了---气氛,
(4)烘托了人物----的心情,(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的背景,
(6)暗示文章中心,表现人物性质。
9、人物形象 (1)分析某个人物形象:结合文中具体事例分析
(2)评价人物的性格特点,文中用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一形象的?
(3)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她)吗?为什么?
10、人物描写(两个角度、六种方法)的作用:这是----描写方法+通过-----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心理等。
11、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神态、动作、语言,或补写省略的语言,补故事结尾、言外之意等。(用第一人称)
12、分析写作技巧:
写人记事类:(正反)对比、侧面烘托、巧设悬念、巧设铺垫、以小见大
写景类: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借景抒情(怀)、象征、动静结合
(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发读者的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感人。
(2)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3)照应、伏笔、铺垫:使未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形成对比,突出写作对象。
(5)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揭露、批判和嘲讽,加强深刻性。
(6)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情感,增强了文章表现力。
13、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及作用:(文中含义深刻、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对显示行文思路、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旨又重要作用,所以答题联系人物形象或文章中心)。
技巧:-----词语在文中指---------,表明了--------(中心或人物)
14、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A (1)修辞:首先介绍修辞方法,再分析表达效果。
(2)拟人: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使感情更加强烈。
(4)反问:加强语气,强化感情。
(5)反复:强调突出,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6)对比:突出了主要食物的特征,更好地表现主题。
(7)对偶:句式整齐,语言优美,音韵和谐,结构同意。
(8)夸张:强调突出事物的特征。
(9)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技巧: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表现了-----(中心).
B 哲理句:(联系文章中心),表达了----,抒发了----。
C 深层含义句(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将比喻义、象征义还原为本文)
D 首尾段、中间段
结构上的作用:(1)开头:交代故事起因,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思考。
(2)中间句(段):呼应开头,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
(3)尾句(段):照应开头,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内容上的作用:从句意与文章中心上考虑,如:尾段:篇末点题,神话文章中心。
15、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1)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
(2)抒情:直接抒情-----书法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间接抒情------融情于景或事,饱含着-----情。
16、记叙文的选材与详略
(1)选材是否恰当,某段是否可以删去:表明观点,说明原因(与中心有关),总结。
(2)某个内容为何不写或一笔带过:设置悬念,留下想象空间,激发阅读兴趣,陪衬内容,突出主题,伏笔、照应。
17、拓展、延伸
(1)联系上下文,补出文章的结尾或改写结尾
(2)提供语境,仿写、续写
(3)联系文中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或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