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答案解析
A卷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
1.【答案】B
【解析】A.九曲(qū)连环;C.收敛(liǎn);D.躯壳(qiào)。
【考点】识记字音
2.【答案】B
【解析】A.蓬篙——蓬蒿;C.看风驶舵——看风使舵;D.迁徒——迁徙。
【考点】识记字形
3.【答案】C
【解析】A.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往频繁,连续不断。用于企业不合适。B.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与“好评”感情色彩不符。C.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句子使用前一个义项。D.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感情色彩与原意不符。
【考点】成语解析
4.【答案】A
【解析】B.成分残缺,少宾语,在“优质资源”后加上“的行为”。C.用语不当,“处心积虑”为贬义词,不能用于褒扬老师,改为“殚精竭虑”。D.中途易辙,把“高圆圆却将它演绎得别具浪漫主义气息”改为“却被高圆圆演绎得别具浪漫主义气息”。
【考点】辨析病句
5.【答案】D
【解析】D项所谈的《陈涉世家》节选的这一部分并没有记叙结果。
【考点】名著及文学常识
二、文言文阅读
6.【答案】B
【解析】A.都用于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约数,可译为“左右”。B.独一无二/隔绝。C.均译为“飞奔的马”。D.都通“返”,返问。
【考点】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7.【答案】C
【解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直接描写。
【考点】文章表现手法
第Ⅱ卷
三、翻译、古诗文积累
8.【答案】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能够看见阳光。
【解析】翻译时注意语句的通顺,流畅。
【考点】翻译
9.【答案】(1)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2)带月荷锄归
(3)会挽雕弓如满月
(4)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解析】直接默写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
10.【答案】①正直,光明磊落,有人格尊严;②善良,宽容,理解;③有理想,有追求,积极向上。
【解析】概括情节分析,吃别人偷给的山芋被父亲打——应正直无私;因打了偷枣的孩子而被父亲打——应心善,宽容别人,不欺凌弱小;怪儿子没提干——应积极上进。
【考点】分析人物思想感情
11.【答案】①照应题目;②含蓄表达文章主题,父亲以他特有的严格关爱儿子及深沉感人的父子之情。【解析】前两次写“父亲的体温”写父亲在自己也冷的情况下用体温温暖孩子,是一种含蓄而深沉的父爱,第三次感受到了父亲的体温,是一种深沉感人的父子之情,突出了主题,同时照应文题。
【考点】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12.【答案】选第(1)句,运用了心理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当时的“我”内心痛苦以及对父亲的“恨”;同时也为下文写“我”努力工作和父亲对“我”态度的转变做了铺垫。
选第(2)句,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对比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因“我”在里努力工作当上了干部,内心的喜悦。
【解析】(1)表面此句写“我”,“气极”“像针扎”运用心理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父亲的话让“我”心痛让我恨,这是“我”工作的动力,也是父亲对“我”表情转变的原因,侧面写父亲希望“我”积极向上。(2)用神态对比,写出父亲对“我”表情的变化,从侧面写出父亲希望“我”有追求以及对儿子有所成就的满足。
【考点】赏析句子
13.【答案】示例一:赞同。因为文中的父亲以其特有的教育方式将儿子培养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国家干部,并让儿子感受到了父亲在其成长过程中给予的严格的关爱。
示例二:不赞成。因为文中的父亲教育儿子的方式方法过于简单粗暴,让当时的“我”不能理解,以至于记恨父亲。
【解析】可从行为目的或行为方式分析,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可赞同,也可不赞同,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感悟
14.【答案】运用了举例子、列数据(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人类仿生工程的巨大意义。
【解析】“可见人类仿生工程的巨大意义”是⑤段说明的内容,以“太空馆”为例,其中把“半球形天象厅”比作“蛋黄”,指出“半球形天象厅”直径为23米。形象易懂地说明了本段作者的观点。
【考点】分析说明文方法及作用
15.【答案】建筑仿生学①是吸收动物、植物的生长机理。以及一切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设计的自身特点,而适应新环境的一种创造,②是科学与美学有机结合的一门学科。
【解析】给“仿生学”下定义,采用“仿生学是……”的形式,需要圈定范围找出它的特点,即种差,②段“它是吸收……一种创造”和⑩段“是科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再确定其属概念,即一门学科。
【考点】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概括
16.【答案】蛋壳的外壳虽然很薄,但是却能耐受相当大的外力(薄壁空间结构)。
【解析】代词是因前面出现,后不再重复而代,故从“这类结构”前面临近句中找出相应内容——“蛋壳白外壳……相当大的外力”,也适应了代词后面的表述“弯曲的表面……”。
【考点】对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
17.【答案】第(1)种说法正确,第(2)种说法错误,因为文中只是一种设想和预见,并没有肯定其一定能成为现实。
【解析】第(1)种正确,可由③段判断出。第(2)种不正确,所述涉及内容范围在⑧⑨段,只是人类对建筑的一种设想,并不是现实。
【考点】辨析说明内容
五、作文
18.【答案】选材与立意:(一)(1)选材:当你抱怨饭不好吃时,还有吃不上饭的;当你抱怨父母不理解时,还有刚出生就被父母抛弃了的;当你抱怨电脑陈旧时,还有很多人没见过电脑,当你抱怨老师管理严格时,还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
立意:学会知足,不要抱怨,珍惜身边的每一个际遇。
(2)选材:世上会有误解,会有不解,也会有水平的不同,我们试着主动,沟通其实很简单。消除了误会,达成了共识。促进了积极的行动,没有抱怨的世界如此美好。
立意:学会沟通,发现一个美丽的世界。
(3)选材:不抱怨钱挣不够,看一看,那是身外之物;不抱怨应酬接不完,辞一辞,那有利于健康;不抱怨太世故,静一静,顺其自然;不抱怨孝心尽不完,走一走,回家看看……
立意:学会善待自己,不抱怨他人,才是智慧人生。
(4)选材:眼里有春天,心花才能怒放;胸中有大海,胸怀才能开阔;腹中有良策,处事才能利落;臂膀有力量,出手才有重拳;眼中有坚毅,目光才能敏锐;脚步有节奏,步履才能轻盈。
立意:学会尊重自己的选择,不抱怨地前行。
(5)选材:挫折来临。失败来临,不幸来临,不要抱怨,那是上天“降大任”前的考验;成绩面前,掌声面前,幸福面前,学会感恩,那是对你努力后的奖赏。
立意:学会面对一切,不要抱怨,砥砺前行。
(二)(1)选材:幸福是妈妈的一次温馨的送行,幸福是妈妈关爱的唠叨,幸福是回家时妈妈做好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幸福是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幸福是阅读诗文名篇后获得的精神的愉悦之感。立意:幸福在身边。
(2)选材:回头看看自己的足迹,那一双双脚印记下了我们的每一次跌倒和踉跄,这条路上有绿洲和沙漠,有繁华有荒凉,有风吹雨打,有鸟语花香,有花开的欢欣,有花谢的感伤……但无论如何,平原保留着我们的足迹,高山印证着我们的身影,大海融入了我们的气息,天空记录了我们的飞翔!
立意:追求着,幸福着!
(3)选材:感到疲惫时,从摆满名著的书架上随意抽出一本,泡杯咖啡。坐在洒满冬日阳光的窗前,细细品味。夜深人静时,缩在被窝里,听着北风呼呼作响,阅着别人人生里的酸甜苦辣。我喜欢看书,虽淳朴却美好,更喜欢书给我带来的幸福感。
立意:幸福是能幸福地选择。
(4)选材:人虽在陋室,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逗虫鱼养花鸟,自怡心性淡泊明志。拥有一份平常的工作,却能感受到生活的平和安逸。“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先天的骄傲;“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浸润,更能使你出类拔萃卓尔不群:即便是遇到挫折“行到水穷处”,也要坦然地迎难而上,潇洒地“坐看云起时”。立意:幸福是心灵空明澄澈,超然于名利纷争之外,感到宁静与满足。
(5)选材:清洁工以清洁干净为幸福,修理工以修好器具为幸福,教师以教好学生为幸福,医生以医好病患为幸福,病人以健康为幸福……
立意:幸福是求好!
【解析】审题指导:
(一)此作文属半命题作文。学会什么不要抱怨?“抱怨”是心中不满、埋怨的意思,大多用于对别人,很少用于对自己。是一个负面的情绪。从题目“学会”什么,应是正面的,应是在问题出现时表现出来的与“抱怨”不同的情绪或行为,如谅解、理解、感激、原谅、体谅、宽容、理智等,所填也不仅限于一个词,可以是短语,如:理性对待。思路:学会什么不要抱怨?为什么要学会什么不要抱怨?怎样做到学会什么不要抱怨?学会什么,不要抱怨的结果如何?可叙述可议论可抒情。
(二)此作文属话题作文。幸福是不痛苦,是一种感受良好时的情绪反应,一种能表现出愉悦的主观情绪,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长久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每个人幸福的来源不同,感受不同,追求不同,幸福感也不同。幸福感也反映了人的心理状态。写作时,对幸福的理解,应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可叙写一件事,说你从中体会到的幸福。给你激励;可抒发幸福的情感,发表对幸福的看法。
B卷
六、诗歌鉴赏
19.(1)【答案】诗中的意象有:草(幽草)、黄鹏、春潮(潮)、舟。营造了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清幽、恬静意境。
(2)“自横”意为自由自在地漂泊。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悠闲恬淡的心境。
【解析】(1)意象是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简言之为景中物:幽草、黄鹏、春潮、舟。意境是由这些具体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点的景:幽草生涧边,鹂鸣深树上,见其清幽之处,春潮于晚来更无人,舟横自在恬静。
(2)“自”“横”自由随意,无人打扰,任意漂于四方,写出了一个幽静之处,一份难得的悠闲情怀。【考点】(1)对古诗词意象和意境的理解,(2)赏析古诗词语
七、古文阅读
20.【答案】(1)因为(凭借)
(2)辅助(辅佐)
(3)从而(就会)
【解析】根据文言知识积累作答。
21.【答案】(1)还唯恐(因怠慢)失去人才。
(2)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
【解析】翻译时注意语句的通顺。
22.【答案】为人要谨慎谦逊。
【解析】全文用类比和对比在说一个“谦”字,用它来告诉儿子为人之道:要谨慎谦逊。
八、名著阅读及语言运用
23.【答案】《骆驼祥子》老舍(舒庆春)
凭借自己的劳动改变命运这个黑暗的旧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这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或“无情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解析】“车夫”一词点出了老舍的《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祥子身体健壮,一心想通过劳动改变命运,但在那个社会,祥子的心思只能是妄想,因为那个社会的制度决定了不会让好人有出路。
【考点】名著
24.【答案】示例:小刚同学,虽然这只是演练,但就是为了灾难来临时我们能争取到更多的求生机会。如果演练时不积极参与,当灾难来临时,束手无策的我们一定会为此付出更多的代价。下次还是积极点。好吗?【解析】此题要观点明确,但劝说应从小刚易于接受的角度,应说清演练的意义,即与真实之间的关系。不能说教,要注意语气婉转。
【考点】口语交际
25.(1)【答案】①创意十足(创新);②爱钻研,爱探究;③某一领域技术超群(出类拔萃);④爱炫酷,喜欢展示自己的技术特长,个性十足;⑤联想丰富,精益求精。
(2)示例一:愿意。成为一个极客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更有价值。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做到创意十足,其中的乐趣难以言表。这能让我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我的境界永远开阔(或:因为成为一个极客不管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这个过程,是一个极其令人享受的过程,其中的乐趣无以言表,并且它能让我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不断创新,能让我与“凡人”划清界限。所以,我将来愿意成为一个极客)。
示例二:不愿意。因为成为一个极客,就得专注地做一件事情,这样既枯燥,又浪费时间,还会受到别人的嘲笑。所以,我将来不愿意成为一个极客。
【解析】(1)从每一个材料中归纳再综合,材料一:“创新”“力求精彩”;材料二:某一领域几近极致。材料三:联想丰富,追求完美。材料四:有创意。
(2)抓住“极客”的特点,分析愿意接受的利,或不愿意接受的弊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