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3、古诗词三首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4:31:20
文档

23、古诗词三首

23、古诗词三首(三课时)上课时间:第十二周周四第二节、周五第一节、第十三周一第三节教学目标1.会认“耘、塞”等7个生字;会写“蚕、桑”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2.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两首诗。3.指导学生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是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1.看课文插图
推荐度:
导读23、古诗词三首(三课时)上课时间:第十二周周四第二节、周五第一节、第十三周一第三节教学目标1.会认“耘、塞”等7个生字;会写“蚕、桑”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2.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两首诗。3.指导学生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是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1.看课文插图
23、古诗词三首(三课时)

上课时间:第十二周周四第二节、周五第一节、第十三周一第三节

教学目标

1.会认“耘、塞”等 7 个生字;会写“蚕、桑”等 8 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2.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两首诗。 

3.指导学生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是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课文插图,指导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对画面内容的理解。 

2.板书课题,释题。“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宋诗人,一生未做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诵读古诗,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范读,学生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老师和学生正音。

4.默读古诗,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三、全班交流,解疑品读,理解诗意 

1.全班交流、汇报。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川,平地。

子规:杜鹃鸟。

了:结束。

整首诗的大意: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

4、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四、感悟诗歌蕴含的感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说一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教师总结: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五、板书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到江南农村初夏的风光

子规声里雨如烟。                               热爱赞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    紧张繁忙的劳动景象

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

一、回顾学习方法,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乡村四月》。

2.简介诗人背景

同学们对南宋诗人陆游很熟悉,当时还有一位诗人与他齐名,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就是范成大。范成大是中国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晚年作《四时田园杂兴》 60 首,全面而深刻的描写了农村四时的风光景物、风俗习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困苦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一首。 

3.(板书课题)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自由读诗,整体感知 

1.正字正音,朗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 

3.学生自读并思考: 4.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歌感情 

1.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7.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指导背诵。

2.自学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五、板书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夜     各当家        赞扬

桑   阴    学种瓜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背诵《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2.指导学习方法

3.简介作者背景: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4.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二、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1.正字正音,朗读古词。 

2.自由读《渔歌子》,说说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3.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4.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5.全班交流。 

(1)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2)总结词意。

(3)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三、品味感悟,指导朗读 

1.江南的春雨是什么样的?你身临其境会有怎样的感受? 

2.为什么说“不须归”呢? 

因为作者十六岁时,开始做官,经常献策于肃宗,官越做越大。后被贬官,不再复仕,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作者写此词是为了表现自己闲适、安逸、恬淡的生活情趣。 

3.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微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景图。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示这一幅春的画面吗? 

4.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齐读。 

5.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苏东坡爱张志和的《渔歌子》并赋新篇:

浣溪沙 

西塞山前白鹭飞,扬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 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五、默写古诗 

六、布置作业 

1.请你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水彩画、油画、彩笔画等,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白鹭飞

          渔歌子          桃花、流水、厥鱼        热爱大自然

                       斜风细雨不须归

文档

23、古诗词三首

23、古诗词三首(三课时)上课时间:第十二周周四第二节、周五第一节、第十三周一第三节教学目标1.会认“耘、塞”等7个生字;会写“蚕、桑”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2.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两首诗。3.指导学生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是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1.看课文插图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