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例析文言文翻译试题之难点突破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4:25:26
文档

例析文言文翻译试题之难点突破

例析文言文翻译试题之难点突破文言文翻译对文言文水平一般的考生而言,是很难不经过太多思考和分析就能很顺手地翻译出来的。针对文言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要有相应的解决策略。可以从“语境”、“语法”以及“语感”的角度出发,强化训练,提高翻译的分析能力,解决文言文翻译的难题,提高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一、语境角度语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常分为“小语境”和“大语境”。所谓“小语境”往往指上下文的具体内容、文章的主旨等,而“大语境”一般是指文章的社会背景、作者境况等因素。1.联系小语境进行翻译在翻译时,要有语
推荐度:
导读例析文言文翻译试题之难点突破文言文翻译对文言文水平一般的考生而言,是很难不经过太多思考和分析就能很顺手地翻译出来的。针对文言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要有相应的解决策略。可以从“语境”、“语法”以及“语感”的角度出发,强化训练,提高翻译的分析能力,解决文言文翻译的难题,提高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一、语境角度语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常分为“小语境”和“大语境”。所谓“小语境”往往指上下文的具体内容、文章的主旨等,而“大语境”一般是指文章的社会背景、作者境况等因素。1.联系小语境进行翻译在翻译时,要有语
例析文言文翻译试题之难点突破

    文言文翻译对文言文水平一般的考生而言,是很难不经过太多思考和分析就能很顺手地翻译出来的。针对文言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要有相应的解决策略。可以从“语境”、“语法”以及“语感”的角度出发,强化训练,提高翻译的分析能力,解决文言文翻译的难题,提高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 

  一、语境角度 

  语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常分为“小语境”和“大语境”。所谓“小语境”往往指上下文的具体内容、文章的主旨等,而“大语境”一般是指文章的社会背景、作者境况等因素。 

  1.联系小语境进行翻译 在翻译时,要有语境意识,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分析要翻译的语句。能根据语句所在上下文的内容,推测要翻译句子的大概意思。文章中的句子一般不是孤立的,和上下句往往有内容上的内在联系。有的老师引导考生在原文上进行翻译,形成翻译的初稿,目的就在于强迫学生能联系上下文进行语句的分析和翻译。 

  例如,2014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文言文试题,第8题翻译的第1小题: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这句文言的翻译难点在“若乃名者”,根据下文,“方为薄世笑骂”的主语承前省,应为“若乃名者”中的“名”,而“名”在上文中的意思可联系“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这句话,可以推知为“(老师的)名称”。而“若乃”的解释为: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整个语句的翻译为“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联系大语境理解文本 如果有可能,语文老师可以适当普及一点中国历史常识,为文言文翻译提供一个大的历史背景式的语境。帮助学生了解一点中国历史常识,能有助于学生理解文言材料。 

  例如,2012年江西语文高考试卷文言文阅读就是选自《元史?彻里》,“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这些文言材料涉及到一些历史人物的姓名,例如“桑哥”“彻里”这些带有少数民族色彩的人物姓名,有必要提醒一下学生,这是元朝蒙古人统治时期的色彩。 

  如果缺乏语境意识,过于局限于所谓的“字字落实”,眼睛只是盯着文言词汇和要翻译的句子,没有联系上下文,没有一定的历史常识、文化常识,有时候是很难真正理解语句的意思的。 

  二、语法角度 

  强化语法意识,从文言语句的句子结构分析,是突破文言文翻译难点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很有必要学习一点语法知识,懂得句子结构的基本分析方法。 

  1.找准谓语是关键 文言语句如果是只有一个主谓结构的单句,那么,考生很容易就能找出句子的主干,尤其是谓语成分。一旦找出谓语成分,那么整个句子的结构、成分就会非常清晰,包括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就会自动彰显出来,这非常有助于进行文言文的翻译。 

  例如,2014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文言文试题,第8题翻译的第2小题: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第一句是由两个句子构成,“亟谋于知道者”和“考诸古”,谓语分别是“谋”与“考”,这样,明确了谓语,那么其宾语就很容易了。“知道者”无疑就是“谋”的宾语,联系语境,译为“精通学问之道的人”,“谋于知道者”译为“和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古”是“考”的宾语,联系上下文,可译为“古代(典籍)等”,“考诸古”可译为“到古代(典籍中)考(验)证”。整个句子译为“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2.分析复合句的句子结构 有的文言语句结构颇为复杂,不是简单的主谓句,而是复合句、连动谓语句等,有时候还有一定量的修饰语。这时,考生要能分清句子结构,关键是要找出句子的主干,即主语、谓语和宾语,尤其要快速、准确找出句子的谓语。如果能分清句子的结构,就能把复杂的句子分为几个部分,翻译。掌握一定的语法常识,会基本的语句句子结构的分析,是非常有利于做好句子结构复杂的文言语句的翻译的。 

  例如,2013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文言文试题,第8题翻译的第1小题: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这句文言翻译的关键点为“所在”、“以丰对”,也是得分点。句子的大谓语是“问”,宾语是“左右”,即“左右的臣子”,“安国所在”是直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构成的,主语是“安国”,谓语是“在”,宾语是“所”,翻译为“安国在哪里”。而“左右以丰对”中,主语是“左右”,谓语是“对”,即“回答”之意,“以丰”作为状语,翻译为“用李丰(来回答)”。整个语句翻译为“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三、语感角度 

  所谓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 

  考生经过多年的文言文的学习、训练,应该对文言文阅读理解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如果考生的文言文语感的能力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实际应用中就表现为一接触文言文语言,即产生正确的多方位丰富直感。在阅读时,能快速、敏锐地抓住文言文语言所表达的真实有效之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反之,语感能力差的,接触文言时,在运用惯常的分析理解手段之前,仅能领略其所承载内涵的一鳞半爪,甚或曲解其意,难得言辞之要领。 

  1.根据语感推测要有一定基础 尽管文言文语感来自于平时严格的训练,但不可否认,语感的形成有一个心理转化过程,一个逐步深入地过程。这样,使得语感就有一个推测、推敲以及确定的过程。尤其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会碰见没有见过的文言词汇,此时,是需要借助于语感进行合理的推测、推敲,以至最终确定其意义。 

  例如,2013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文言文试题,第8题翻译的第2小题: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翻译的注意关键点是“尚”、“外”、“内”的解释和被动句式的翻译(“选”译为“被选中”)。“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的翻译难度不大,考生也能知道“外”、“内”的解释,翻译为“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这一句话中的“尚”字对于考生来说是相当陌生的,中学教材中并未出现过。“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中的“尚”就要借助于语感了,“丰子韬以选”可以被翻译为“李丰的儿子李韬因为被选中”,“尚公主”就成为了难点。“丰子韬”与“公主”之间的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尚”必然是谓语动词,这也是进行推测、推敲的基础,推测的可能性为“婚配”“娶(妻)”,根据语感推测,“丰子韬以选尚公主”翻译为“李丰的儿子李韬因为被选中娶公主为妻”。 

  2.根据语感推测判断时要合理 根据语感判断时,要合理推测、推敲,尤其不能古今义不分。例如,2011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文言文试题,第8题翻译的第1小题: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其中,“淫祠”是翻译的难点,很多考生翻译为“淫荡”“卖淫”等。这样的推测和推敲就是没有根据的胡猜乱想。“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很容易翻译为“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如果先遮住“淫”字,那么,“毁祠数百区”也很容易翻译为“(陈希亮)毁掉的祠堂上百个”,那么剩下的“淫”字,就该是修饰“祠堂”的,就是什么样的祠堂。而再联系上下文,“巫觋岁数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可以知道当时“巫觋”装神弄鬼、骗取百姓钱财的祭祀活动多而猖獗,“淫”的意义应该与此有关,据此推测,“淫”可以解释为“多”、“泛滥”。而“富贵不能淫”的“淫”的意思为“使……扰乱,指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如果去除动作化特征,可以解释为“乱”。在此基础上,“淫祠”可以解释为“多而乱的祠堂”,这样的推测才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当然标准答案为“不合礼制的祠堂”,估计是很少有考生能推测出这样的答案了。 

  总之,语境、语法以及语感,是解决文言文翻译的三大利器,如果能掌握了这些分析方法,真正从语境、语法以及语感出发,强化文言文翻译的训练,就能帮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文言文翻译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高邮市第二中学。

文档

例析文言文翻译试题之难点突破

例析文言文翻译试题之难点突破文言文翻译对文言文水平一般的考生而言,是很难不经过太多思考和分析就能很顺手地翻译出来的。针对文言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要有相应的解决策略。可以从“语境”、“语法”以及“语感”的角度出发,强化训练,提高翻译的分析能力,解决文言文翻译的难题,提高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一、语境角度语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常分为“小语境”和“大语境”。所谓“小语境”往往指上下文的具体内容、文章的主旨等,而“大语境”一般是指文章的社会背景、作者境况等因素。1.联系小语境进行翻译在翻译时,要有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