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版结构规范(程)中几处“相关范围”汇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4:25:19
文档

新版结构规范(程)中几处“相关范围”汇总

新版结构规范(程)中几处“相关范围”汇总【摘要】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形式日趋严峻,建设单位多在建设用地上做文章,在满足相关部门要求的前提下,建筑功能越来越多元化,建筑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建筑体型越来越高大。这便使建筑结构设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国家现行规范、规程的编制范围难度也相应加大。近期,在学习2010年以来结构设计现行规范、规程过程中,发现几处“相关范围”的含义各不相同,本文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汇总、对比,希望对广大的结构设计从业人员有所帮助。【关键词】规范;规程;相关范围1.地下室结构的“相关
推荐度:
导读新版结构规范(程)中几处“相关范围”汇总【摘要】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形式日趋严峻,建设单位多在建设用地上做文章,在满足相关部门要求的前提下,建筑功能越来越多元化,建筑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建筑体型越来越高大。这便使建筑结构设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国家现行规范、规程的编制范围难度也相应加大。近期,在学习2010年以来结构设计现行规范、规程过程中,发现几处“相关范围”的含义各不相同,本文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汇总、对比,希望对广大的结构设计从业人员有所帮助。【关键词】规范;规程;相关范围1.地下室结构的“相关
新版结构规范(程)中几处“相关范围”汇总

【摘要】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形式日趋严峻,建设单位多在建设用地上做文章,在满足相关部门要求的前提下,建筑功能越来越多元化,建筑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建筑体型越来越高大。这便使建筑结构设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国家现行规范、规程的编制范围难度也相应加大。近期,在学习2010年以来结构设计现行规范、规程过程中,发现几处“相关范围”的含义各不相同,本文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汇总、对比,希望对广大的结构设计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规范;规程;相关范围

1.地下室结构的“相关范围”

关于地下室结构的“相关范围”问题,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以及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中均有提及且不完全相同,下面针对“相关范围”的用途汇总对比如下:

1)确定抗震等级: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9.5条: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对应的条文说明进行了解释:本处“相关范围”一般指主楼周边外延1~2跨的地下室范围。然而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3条第3款关于地下室抗震等级的规定并没有提及“相关范围”这个概念。

2)判断地下室顶板可否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3.7条:高层建筑结构整体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对应的条文说明进行了解释:计算地下室结构楼层侧向刚度时,可考虑地上结构以外的地下室相关部位的结构。“相关范围”一般指地上结构外扩不超过三跨的地下室范围。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14条第2款: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对应的条文说明进行了解释:“相关范围”一般可从地上结构(主楼、有裙房时含裙房)周边外延不大于20m。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8.4.25条第1款和第4款: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结构侧向刚度应大于或等于与其相连的上部结构底层楼层侧向刚度的1.5倍;当地下室内、外墙与主体结构墙体之间的距离符合表8.4.25的要求时,该范围内的地下室内、外墙可计入地下一层的结构侧向刚度。即:“该范围内”=“相关范围”,指地上结构周边外延不大于30m(抗震设防烈度7 度、8度)或20米(抗震设防烈度9度)。《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第6.1.3条的实质内容与其相同。

值得注意:抗规和高规要求的最小刚度比是2,地基规范和筏基规范规定的最小刚度比是1.5。

3)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顶板结构形式的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14条第1款: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顶板宜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对应的条文说明进行了解释:“相关范围”一般可从地上结构(主楼、有裙房时含裙房)周边外延不大于20m。但是,《高规》JGJ 3—2010关于地下室地下室顶板结构形式的规定并没有提及“相关范围”这个概念。

2.裙房结构的“相关范围”

确定裙房结构的抗震等级时,“相关范围”的问题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以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均有提及且不完全相同,现汇总对比如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9.6条: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对应的条文说明进行了解释:“相关范围”一般指主楼周边外延不少于三跨的裙房结构。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3条第2款: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对应的条文说明进行了解释:裙房与主楼相连的“相关范围”一般可从主楼周边外延三跨且不小于20m。

3.多塔楼结构的“相关范围”

关于多塔楼结构,在建立分塔楼计算模型的规定中,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中也提到了“相关范围”: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1.14条:对多塔楼结构,宜按整体模型和各塔楼分开的模型分别计算,并采用较不利的结果进行结构设计。当塔楼周边的裙楼超过两跨时,分塔楼模型宜至少附带两跨的裙楼结构。这条也可以用“相关范围”来解读,即:对多塔楼结构,分塔楼计算模型宜考虑分塔以外相关部位的裙楼结构,这里“相关范围”指分塔楼周边外延至少两跨的裙房结构。

4.结论

本文针对我国现行规范、规程中涉及到“相关范围”的条文进行了汇总、对比,各规范、规程中的含义略有不同,广大的结构设计从业人员应根据实际工程的问题斟酌采用。此外,还有许多设计细节有待研究和完善,值得各位同行去研究、解决。

文档

新版结构规范(程)中几处“相关范围”汇总

新版结构规范(程)中几处“相关范围”汇总【摘要】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形式日趋严峻,建设单位多在建设用地上做文章,在满足相关部门要求的前提下,建筑功能越来越多元化,建筑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建筑体型越来越高大。这便使建筑结构设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国家现行规范、规程的编制范围难度也相应加大。近期,在学习2010年以来结构设计现行规范、规程过程中,发现几处“相关范围”的含义各不相同,本文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汇总、对比,希望对广大的结构设计从业人员有所帮助。【关键词】规范;规程;相关范围1.地下室结构的“相关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