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吃完团年饭,刚生燃火盆,雪就一团一团砸下来了。
②我猫在火盆前烤火,双手夸张地在火苗上抓来抓去。新婚才三个月的妻偎在我身旁,把手笼在袖子里。妻是城里人,正月初五要上班,妻不想让同事闻见她手上烤过火的柴火味儿。
③爹烤了会火,又咳嗽了一通,开始脱我给他买的大头靴,换上一双大胶鞋。我问爹,下这大的雪,换鞋干啥去?
④爹没言语,娘插了句,能干啥,挖南瓜窝子呗!我想起来了,老辈人传下的规矩,三十吃了团年饭挖的南瓜窝子,第二年结的南瓜又大又圆,家里有几个人就挖几个,来年一家人才会幸福大团圆。
⑤爹扛了锹出门,雪风一下子灌进院子,我抱了一下膀子,看了眼妻,妻不说话,只是偎得更紧了。
⑥咳嗽声渐渐被风雪淹没了。
⑦我磨磨蹭蹭找了双旧胶鞋套上脚,顺着爹的脚印走了出去,爹的脚印很淡,很轻,像是怕惊动谁似的。找到父亲时,父亲正挖好了三个南瓜窝子,第四个挖了一半。我接过锹来,说,年年不是只挖三个吗?
⑧爹咳了一下,风雪不失时机地钻了进去,爹砸了一下嘴,“你媳妇不算家里人啊!”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我信!”爹横了我一眼,腰一弯,咳嗽加剧了。
“我挖,我挖不行吗?”我嘟嘟哝哝甩开膀子干了起来。
没十分钟我就挖好了,抬起头,爹已在寻第五个窝点了。
我说回去吧爹,爹犹豫了一下,要不再加一个小的?小的?我一怔,跟着明白了爹的意思,“您不怕别人笑啊,孙子还在肚子里,没影的事呢!”
年一晃就过去了,五月端午时,我的儿子出生了,八个月,早产,乡下有说法,叫养七不养八,说是八个月的孩子不如七个月的好养。爹娘眉头不展的,爹说,要死死我吧,冲一下孙子的关煞。又是乡下的迷信说话,人要戴重孝才能免灾,孙子戴爷爷的孝,当然是重孝了。
爹竟真的过世了,身体不好加上忧虑孙子,就像饱经风霜的枯枝,加上雪雨一欺,“咔嚓”一声就折断了。
爹死前拉着娘的手,只说了一句,记得挖南瓜窝子呀!爹过世不久,我把乡下房子变卖了,把娘接进了城,挖南瓜窝子,哪儿挖去!
有娘在身边的日子真好,洗衣机都成摆设了,娘还买了砂罐给妻煨汤喝,喝得妻的嘴一天比一天叼。
?日子有滋有味地过,转眼又是腊月三十了,依然下着雪,吃了团年饭,我和妻躲在卧室里逗小家伙看电视,娘在客厅和厨房穿梭着。
?我喝多了黄酒,尿急,出来上卫生间,一看,娘没了,人呢,我寻到阳台上,看见娘正弯腰在地上鼓捣着,阳台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四个小花盆,娘正用铲刀翻土,往里面点种南瓜子。
风雪在没有封闭的阳台肆意飞舞着,娘没有发现我。我退了回来,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烟,走进娘的睡房,爹的遗像前,我用打火机点燃三根烟,竖在桌子上。我知道这是迷信,但我想像爹正有滋有味抽着它们,我甚至都听见了爹的咳嗽
29、文章写了父亲所做的“迷信”的两件事,请你分别概括出来。(4分)
30、请你从词语的角度赏析下面两个句子(4分)
(1)爹扛了锹出门,雪风一下子灌进院子,我抱了一下膀子,看了眼妻,妻不说话,只是偎得更紧了。
(2)爹的脚印很淡,很轻,像是怕惊动谁似的。
31、结合前后文,在第⑨段划线处补写“我”当时的神态和语言(3分)
32、联系我们学过的《阿长与〈山海经〉》,说说你对文中父亲、母亲迷信做法的看法。(3分)
大碗和小碗
胡军
①表哥六岁的时候,姑母因病去世,给姑父留下大笔债务。八岁那年,姑父再婚。继母来自市郊农村,带来了六岁的弟弟。
②弟弟娇惯不懂事。那年头,家里日子过得很紧。可弟弟老嫌母亲给自己盛的饭菜比哥哥的少,所以常常在饭桌上闹别扭。
③几次吵闹后,弟弟从碗柜里找了只敞口大碗,坚持要母亲用大碗给他盛饭菜,不然就不吃饭。继母心疼地望着瘦猴似的弟弟,答应了,不过开出条件:“哥哥也要换只碗。”第二天在饭桌上,继母将一只新碗递到他手里,笑着冲他眨眨眼说:“弟弟小,做哥哥的就让着他点儿。”弟弟见状,马上将新碗抢过去,和自己的大碗比,一看口径小不少,不吭声了,低头乖乖吃饭。
④虽然觉得继母待他不错,自己也该让着弟弟,表哥心里仍然有疙瘩:在继母心里,亲生的毕竟还是不一样。
⑤后来,继母去世。上个月,父亲也撒手而去。那天,表哥到父亲生前住的老房子里收拾,在一堆杂物里,居然看见了那两只他和弟弟儿时的专用碗。
⑥一个念头忽然从心头升起,表哥虽然觉得荒唐,还是按捺不住要试试。他用水把弟弟的大碗灌满,然后将大碗里的水朝自己的小碗里倒,结果,大碗的水倒光了,小碗还剩四分之一没满。表哥不信,把两只碗平放在桌面再比较,小碗接近直筒形,上下几乎一般大,大碗则口宽底窄,而且小碗比大碗高出一截。这就是两只碗的秘密,如此简单。表哥感到奇怪,自己怎么到今天才发现。
⑦儿时一家四口围着方桌吃饭的情景又清晰呈现在眼前,继母给父亲盛好饭菜后,再给他和弟弟盛,兄弟俩每人的碗里都是满满的,然后才轮到她自己,末了常常是父亲看到剩下的饭菜少,又将自己的往继母碗里拨。记忆中的这一幕顿时变得好温馨,好动人。
⑧于是,表哥和弟弟约好,接下来的星期天,带上各自家人,还有那两只碗,到郊外给父母扫墓。
⑨世间有一种无私的爱,因其质朴,因其不事张扬,不求回报,有时即便被爱者也难以觉察,甚至产生误解。但是,爱毕竟是爱,终究有那么一天,这种爱,这种无私会被感觉,被认可,被传递,人的心灵也得以滋润、温暖和净化。
⒋在父亲的老屋里,表哥揭开了大碗和小碗的秘密。这个秘密继母曾经向表哥做过暗示。请在文章里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写在横线上。(3分)
⒌读一读文段③的画线句子,揣摩继母当时的心理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4分)
⒍品读文段④和文段⑦,说说表哥对继母的情感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写作技巧上看,这是一种什么方法?(4分)
⒎文段⑥对表哥测量大小碗容量的过程写得非常详尽,请说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⒏文章对继母着墨不多,但继母的形象却跃然纸上。请用两三句话说继母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⒐文段⑨使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请说说这一早在全文的作用。(4分)
参:
29.(4分)①父亲为来年家人幸福团圆顶风冒雪挖南瓜窝子;②父亲为保佑早产孙子平安宁愿死自己来冲孙子的关煞。
30.(4分)①“灌”、“抱”、“偎”三个动词,从直接和间接的角度写出了天气的严寒,更烘托出父亲热爱家人的可贵品质。②“淡”、“轻”这两个词形象准确地写出了父亲脚印浅浮的特点,间接表现了父亲的瘦弱体虚。
31.(3分)我眉头一皱,苦笑了一下:“她啊,是城里人,怎么会相信这种迷信的做法,你还是别白费这个心了。”
32.(3分)文中的父母挖南瓜窝子保家人幸福这类的迷信做法,和阿长元旦要“我”吃福橘、说吉利话,本质都是一样的,都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由衷的关爱。我们要理解这种看似愚昧做法中深藏的良苦爱心。
阅读二
⒋“笑着冲他眨眨眼”(3分)
⒌小儿子是自己的亲生子,又瘦得可怜,应该让他多吃点;然而手心手背都是肉,大儿子虽是继子,绝不能缺失了对他的爱。(意思贴近即可)(4分)
⒍由不信任、存在偏见,到感到温馨、被感动。先抑后扬的方法。(4分,各2分)
⒎侧面反映继母当时为了让表哥多吃些饭而用心良苦。继母也一定仔细测量过两个碗的大小,选出貌似小实则大的碗给表哥用。(3分)
⒏心胸宽广;心地善良;大爱无痕,用一片真情营造着家庭的温馨。是一个令人崇敬的伟大母亲。(能答出心地善良、具有博大爱心即可得分。)(3分)
⒐议论。挖掘文章内涵,提炼文章主题;或点明中心思想。(4分,各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