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韩双 杨乐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03期
【摘要】信息化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捷径,对于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工程质量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本文从提高工程质量角度出发,分析了国内外建筑工程质量信息化管理的趋势,研究了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进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来临,信息技术以沟通高效、成本低廉等先进性,迅速与建筑行业融合,有效加强了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优化了工程质量管理的效果,成为提高业主满意度、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工具。辩证地看,信息化技术在推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同时,也伴有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需要改进和优化,持续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效率。
1、信息化管理
1.1工程质量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加强工程质量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使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实现效率和职能上的有效提高,从而达到预定质量目标的过程。
1.2工程质量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1.2.1打造了高效的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工程建设管理者、部门的所有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有效地输送、整合,为各参建方打造了高效的信息管理、共亨平台。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有效地发现问题,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具体建设过程的透明度有力增强。
1.2.2提供了迅捷的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沟通模式
特别是大、中型建筑工程,要涉及到多个部门、众多的建设人员和多个环节。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应用能够使管理者、技术人员和建设人员能够实现高效的沟通,更加快捷地调配人员、优化过程、明确职责,促进建设过程有序开展,从而为质量管理打下可靠基础。
2、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的发展趋势
国外发达经济体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信息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建立了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全面监控建筑工程质量,形成了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网络。近年来,我国工程质量信息化建设也得到迅速发展,建立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网络,工程质量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利用等方面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水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项目信息门户PIP
主要包括项目编码、质量管理、权限管理等,为项目建设管理、技术、参与各方提供工程建设期质量管理的基础数据。
2.2数据库技术
采取Oracle、DB2等数据库技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的文字、图形、音频、视频信息进行及时存储,提供有效查询。
2.3虚拟技术
建立工程质量管理的模型,摸拟特定的环境解决工程现场无法解决或需要较高人力、物力成本进行的质量管理,将整体工程的质量管理行为通过系统仿真进行推理、求解,校正纠偏,为质量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模拟实际工程的先进工具,有效控制质量管理行为。
2.4现代监控技术
主要是摄像监控系统,监督施工质量标准的执行。
3、工程质量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软件功能滞后
我国多数工程质量软件系统主要应用于施工环节,这种状况造成质量管理信息无法在参与各方之间真正实现共享。同时,软件的功能不能紧贴质量管理的需求进行详细设计和更新,对应用过程中的需求变动事项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弥补。
3.2开发过程脱节
目前,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专业的软件制作公司承担,建筑企业专业的软件开发人才较少不能有效参与系统研发,导致在开发阶段就造成了技术设计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使开发的信息系统和相关技术缺乏整体性、全局性、实用性。
3.3应用模式落后
当前,我国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采取自行开发和直接购买两种模式,自行研发需要很长的研发时间,直接购买成本很高,更深层上讲,这两种模式也不能适应不同参与者的不同管理模式,给信息共享和有效更新埋下隐患。
4、对策建议
4.1加大工程质量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
、高校、行业协会和企业明确各自的发展规划,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以信息化为切入点和抓手,加强理论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工程质量信息系统开发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4.2促进产、学、研结合
层面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化领域产学研结合机制,鼓励自建内部研发机构,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牵头,组织软件企业、建筑行业组织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快信息化系统的研发步伐,提高开发水平。
4.3推广适用的信息化应用模式
借鉴国外成熟的信息系统租用服务模式,服务商根据建设企业的管理模式、质量控制目标等实际需要,为具体企业量身打造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租用时间、项目规模、用户数量、占用空间,按照约定标准收费,既能解决使用者的成本,也可提高信息系统的适用性,不断促进信息系统开发水平的提高。
5、结论
新时期,工程质量对于保障民生、实现经济良性发展具有更重要的作用,需要、行业和具体共同努力,加快完善高度信息化的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工程质量管理集成系统,促进质量管理过程和结果的优化。
6、参考文献:
[1]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2006年5月8日。
[2] 李志敏;郭帅;;如何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管理[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叶永和;;编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的要求[A];质量——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4]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A];全国第十五届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惠仕兵;隆文非;宋崇能;;四川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现状分析[A];2014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6] 李若林;;质量监督与内部审核[A];第二十届中国(天津)'2006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李若林;;质量监督与内部审核[A];第二十届中国(天津)’2006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