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第1-13自然段。认识“箱、夸”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缝、夹”,会写“卷,夹”等2个字,正确读准“裁缝、夸奖”等15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裁缝与顾客的语气。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裁缝和顾客的性格特点。
4.借助表格,抓住关键词,尝试复述第一天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裁缝与顾客的语气。
2.抓住重点句子,体会裁缝和顾客的性格特点。
3.借助表格,抓住关键词,尝试复述第一天的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聚焦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2.反馈指导。
预设: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有趣的故事。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了解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3.小结: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塑造了极具特点的人物,让我们读着能发出开心的笑声;有的发人深思,或明白道理,或感悟真善美。学习这些课文,我们要进行的一个主要学习训练,就是复述故事。
导语:那么,我们开始进入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
二、激趣导入,揭题识字。
1.视频播放,激发兴趣。
2.谈话导入:同学们,视频中,两只不同性格的小动物遇到了一起,一个很急,一个却很慢。让我们觉得非常有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正好也是这样两种性格的人,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带着好奇心,翻开课本98页。
(1)揭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2)随文认识“缝”。
师:“缝”这个字你会读吗?它是个多音字。在《昆虫备忘录》这篇课文里就有“严丝合缝”这个词,读四声,常作为名词。当它读第二声时,则用作动词,如“缝补”。在“裁缝”这个词中,它的本音是二声,可是由于人们的语言习惯将它读作了轻声。裁缝是什么职业?(裁剪、缝制衣服的人)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的动物产生兴趣。由
此引出“慢性子”“急性子”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课文题目入手,既引导学生了解了“裁缝”这一职业的有关常识,又梳理了多音字“缝”的读音;认识“性”字,由象形文字入手,识写结合。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认读生字,集中识字。
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带拼音的生字新词,拼读一遍。
趣味识字:
①辨眼力:看到“袖、衬、衫”,你有什么发现?(有“衤”,与衣服有关。)
②多音字“夹”:出示夹的演变,了解“夹”的三个读音及意义。
指导书写:两横上短下长,竖撇从竖中线起笔,捺要舒展,与撇持平.
③猜字谜:吃大亏了,打一字(夸)。无人疲倦,打一字(卷)。
指导书写“卷”:点撇呼应。撇捺要舒展,盖住下面的“⺋”,不要写成“巳”
(2)课件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新词,读生词。
【设计意图】集中识字,继续在教学中渗透多种识字方法,使感官与思维相结合。由识字识词过渡到文章的阅读。由易到难。
四、走进故事,体会个性
过渡:同学们已经把本课的生字词掌握得非常好了!现在让我们走进裁缝店,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默读课文,标注段落,边读边圈出与事情发展有关的时间变化的词语,想想急性子顾客几次来到裁缝店?每次都想做什么呢?(生自读课文,师巡视学生找的是否正确)
预设:生答“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师引出第一次对话在“第一天”。(板书)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组讨论划分四组对话相应自然段,梳理框架。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29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划分段落如下:
第一部分(1-13自然段):想做棉袄
第二部分(14-16自然段):拽掉棉花,改成夹袄
第三部分(17-19自然段):减短袖子,改成短袖衬衫
第四部分(20-29自然段):接上袖子,改成春装
(板书:第一天:冬装 ;第二天:夹袄,第三天,短袖衬衫,又过了一天:春装)
4.小结:文章的脉络大家已经梳理出来。现在让我们聚焦课文的第1至13自然段,看看裁缝与顾客在第一天里发生的故事内容吧!
(1)师:请同学们先默读第1-2自然段,要求读通顺。把你觉得能表现出他的“慢”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
2.体会重点句段,教师指导。
师:故事一开始,告诉我们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冬天),急性子顾客一登场,就说了一大段的话。请同学们把这段话先读一遍。
(1)课件出示:
我想做件棉袄。我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了。第一家说要到秋天才能做好。第二家问我有没有等到夏天的耐心。第三位师傅倒是强些,但他最早也要到开春才能交货。我可等不及,都没让他们做。告诉您,我和别的顾客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急的顾客。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
①从文段中找一找,顾客的性子怎么样?(性子最急)
②最后连续三个“?”,说明了什么?(顾客很急切)
不等裁缝回答,急性子顾客就给出了选择答案:秋天,夏天,春天。这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调整顺序吗?为什么?
③师:这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没有按照四季的顺序排列,反而排列时间一次比一次提前。这也说明急性子顾客希望取衣服的时间越早越好。那他内心里希望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生交流回答)那这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怎么读?(指导读好顾客着急的语气。指名读)
(2)对比体会。(课件出示句子)
①教师指导学习方法:边读边猜。
②课件出示:
●“不,”裁缝说,“就在冬天。”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师:读到第一句话的时候,你想说什么?你肯定以为裁缝能很快地在这个冬天把衣服做好。
读完第二句的时候,你会发现不是你想的那样。原来,这个裁缝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③顾客的反应:
课件出示:
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师:这句话里有一个字用得特别有意思,你发现了吗?(预设:噌,跳等)。“噌”是一个拟声词,“噌的一下子”是动作描写,写出了顾客急性子的特点。你觉得怎么读比较好?你能带着动作读一下吗?
④课件出示:
“那就算啦,我还是去找刚才的师傅吧。”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
师:顾客很着急,于是“夹起布料就要走”。“夹”和“走”两个动词再次突出了顾客是急性子的特点。
(3)急性子顾客为什么又选择了慢性子裁缝做衣服呢?
课件出示:
裁缝说:“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可是您无论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都会笑话您的。我呢,决不会让人笑话您。非但如此,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围着您直夸(kuā)奖,甚至羡(xiàn)慕您呢。”
①师:为什么慢性子裁缝说自己做的活儿最适合急性子顾客呢?(生交流)
②裁缝抓住“急性子”的心理,用充足的理由耐心地说服了顾客在他那里做衣服。
③朗读指导:在朗读裁缝说的话时,语速要慢一些,语气要平稳。
(4)练习复述第一天的故事内容。(出示复述方法,师引导学生,尝试复述)
预设:故事发生在 (时间),一位顾客来到一家 (地点),他对裁缝说,他想做件 ,但是,他是个 的顾客,跑了 家店都没做成。他希望今年冬天就可以拿到。这个裁缝偏偏是个 的裁缝,要到明年冬天才能做成棉袄。顾客不想等,可是裁缝却说他做的棉袄,可以让顾客拿到手就马上穿。于是顾客便决定让这个裁缝做棉袄。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个性鲜明,形象丰满。引导学生找出能表现出裁缝
的“慢”和顾客的“急”的句子,教给学生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既进行了语言训练,也与课时目标相照应。因本课是长文,学生第一次复述长文会有困难,所以可以先将课文进行内容上的划分,先尝试借助表格抓关键词去复述第一天的内容,为下节课复述正篇课文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顾客:性子最急 “蹭的一下” “夹起”“就要走”
裁缝:性子最慢 不紧不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