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按兵不动 △ànbīngbùdòng △典故:按:止住。使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出处:《吕氏春秋·恃君览》:“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例子:又听得寨前炮响,史文恭~,只要等他入来,塌了陷坑,山后伏兵齐起,接应捉人。(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八回)
3▲按甲寝兵 △ànjiǎqǐnbīng △典故: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出处: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傅干》:“愚以为且按甲寝兵,息养军士,定土分封,行赏。”
4▲按甲休兵 △ànjiǎxiūbīng △典故: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出处:《汉书·韩信传》:“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牛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不敢不听。” △例子:将军可~,退一箭之地。(明·李日华《南西厢记·许婚借援》)
5▲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bāgōngshānsh
àng,cǎomùjiēbīng
△典故: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例子:“~”,是错觉的一例。(《论持久战》)
6▲杯酒释兵权 △bēijiǔshìbīngquán △典故: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出处: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割据的局面,加强集权统治,以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
7▲兵败如山倒 △bīngbàirúshāndǎo △典故:兵:。形容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例子:由于主将首先逃走,江西全线孙(传芳)军俄然出现了~的局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十三章)
8▲兵不血刃 △bīngbùxuèrèn △典故: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出处:《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例子:~,就平了广西省多年的乱党。(清·张春帆《宦海》第七回)
9▲兵不厌诈 △bīngbùyànzhà △典故: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出处:《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
,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 △例子:若说~,诸葛亦无如此之阵图,若说幻不厌深,偃师亦无如此之机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10▲兵不由将 △bīngbùyóujiàng △典故:比喻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挥。
11▲兵车之会 △bīngchēzhīhuì △典故: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你为“兵车之会”。 △出处:《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请君以兵车之会往宋。” △例子:寡人用~三,衣裳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四回)
12▲兵多将广 △bīngduōjiàngguǎng △典故:兵将众多。形容人员多,兵力强大。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凭着俺这里兵多将广马壮人强,量吴国姬光到的那里,就怕着他哩?” △例子:小人觑探梁山泊~,武艺高强,不可轻敌小觑。(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四回)
13▲兵多者败 △bīngduōzhěbài △典故:指兵卒过多的,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出处:清·赵翼《陔馀丛考》:“古来用兵,往往兵多者败,盖兵过多则号令不齐,气势不贯,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
14▲兵贵神速 △bīngguìshénsù
△典故: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出处:《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例子:~,今夜分四路去劫大寨,杀得他只轮不返。(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15▲兵贵先声 △bīngguì xiānshēng △典故: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16▲兵荒马乱 △bīnghuāngmǎluàn △典故: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例子:此时四处~,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志弄这笔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
17▲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bīngláijiàngdǎng,shuǐláitǔyǎn △典故: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出处:元·无名氏《大战邳彤》:“主公,便好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例子:常言道:“~”,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得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八回)
18▲兵连祸结 △bīngliánhuòjié △典故: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
出处:《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
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例子:北洋军阀,勾结帝国主义,形成各霸一方的封建割据,横征暴敛、~,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全国人民如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19▲兵临城下 △bīnglínchéngxià △典故: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出处:元·无名氏《 范书》第一折:“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四下里安环,八下里拽炮,人平了你宅舍,马践了你庭堂。” △例子:若侯~,将至壕边,然后拒敌,事已迟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20▲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bīngmǎwèidòng,liángcǎoxiānxíng △典故: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21▲兵强马壮 △bīngqiángmǎzhuàng △典故:形容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出处:《新五代史·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例子:时孔明~,粮草丰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备,正要出师。(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22▲兵戎相见 △bīngróngxiāngjiàn △典故: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23▲兵微将寡 △bīngwēijiàngguǎ
△典故: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他兄弟虽多,兵微将寡。” △例子:量王世充~,俺元帅兵多将广,人强马壮。(明·无名氏《四马投唐》楔子)
24▲兵无常势 △bīngwúchángshì △典故: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出处:《孙子·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25▲兵行诡道 △bīng xíng guǐ dào △典故: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出处:《孙子·始计》:“兵者,诡道也。”
26▲兵在其颈 △bīngzàiqíjǐng △典故: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出处:《国语·周语中》:“兵在其颈,其隙至之谓乎。”
27▲残兵败将 △cánbīngbàijiàng △典故:战败了的。 △出处:明·邵璨《香囊记·败兀》:“我如今连被岳家军杀败,收聚
些残兵败将,济不得事,目下就要拔营回去如何?”
△例子:侯匪又转向那一撮~动员起来。(曲波《林海雪原》三七)
28▲草草收兵 △cǎocǎoshōubīng △典故: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
29▲草率收兵 △cǎoshuàishōubīng △典故:比喻马马虎虎、急急忙忙地把事情结束了。
30▲草木皆兵 △cǎomùjiēbīng △典故: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例子: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
31▲赤壁鏖兵 △chìbìáobīng △典故: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出处: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战,全仗我东吴力气。”
32▲单兵孤城 △dānbīnggūchéng
△典故:单兵:寡弱无援的;孤城:孤
立无依的城池。形容及其驻军的城池孤立无依,势力单薄,没有外援。 △出处:《后汉书·耿恭传》:“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
33▲砥兵砺伍 △dǐbīnglìwǔ △典故:砥:细的磨刀石;砺:粗的磨刀石,指磨练;伍:队伍。磨练。 △出处:《宋书·沈约自序》:“足下砥兵砺伍,总厉豪彦,师请一奋,氓无贰情。”
34▲调兵遣将 △diàobīngqiǎnjiàng △典故: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例子: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剿除贼寇报仇。(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
35▲短兵相接 △duǎnbīngxiāngjiē △典故: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 △例子:但恐怕也有时会逼到非~不可的,这时候,没有法子,就~。(鲁迅《两地书·二》)
36▲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fēngshēnghèlì,cǎomùjiēbīng △典故: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例子: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
魂不附体。
37▲富国强兵 △fùguóqiángbīng △典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 △出处:《商君书·壹言》:“故治国者,其专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例子:起感恩无已,慨然以~自任。(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六回)
38▲腹中兵甲 △fùzhōngbīngjiǎ △典故:兵甲:即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谋略。 △出处:《五朝名臣言行录·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传》:“……,夏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39▲国富兵强 △guófùbīngqiáng △典故:国家富裕,强盛。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40▲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hánxìnjiàngbīng,duōduōyìshàn △典故: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41▲缓兵之计 △huǎnbīngzhījì △典故:
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例子:这样办不过是~而已。
42▲擐甲执兵 △huànjiǎzhíbīng △典故:擐:穿;兵:武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出处:《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43▲潢池弄兵 △huángchínòngbīng △典故: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旧时对人民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出处:《汉书·龚遂传》:“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例子:发难首功者,非无稳健智略之人,何取弄兵潢池之陈其美?(章炳麟《致袁世凯商榷官制电二》)
44▲祸结兵连 △huòjiébīnglián △典故: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出处:《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例子:一去故乡音耗绝,~,娇凤雏鸾没信传。(元·无名氏《梧桐雨》第一折)
45▲坚甲利兵 △jiānjiǎlìbīng △典故: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形容精锐的。 △出处:《墨子·非攻下》:“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无罪之国。”
△例子:只要战争危险还存在,就必须有~,不断强化国防力量。
46▲骄兵必败 △jiāobīngbìbài △典故:骄傲的必定打败仗。 △出处:《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人民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例子:古人云:“~。”这就是少剑波致死的原因。(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47▲骄兵之计 △jiāobīngzhījì △典故: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孟达暗暗发书,申报玄德,说‘黄忠连输数阵,现今退在关上。’玄德慌问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48▲诘戎治兵 △jiéróngzhìbīng △典故:指整治军事。 △出处:《书·立政》:“其克诘尔戎兵。”
49▲解兵释甲 △jiěbīngshìjiǎ △典故:解:解除。释:卸下。解除武装,卸掉盔甲。比喻不再参战。 △出处: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解兵释甲,社稷宁谧,黎民乐业。”
50▲精兵简政 △jīngbīngjiǎnzhèng △典故:精减人员,缩减机构。
△例子:机关实行~,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51▲精兵强将 △jīngbīngqiángjiàng △典故: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出处:《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52▲老弱残兵 △lǎoruòcánbīng △典故: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既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例子:以前,他不肯抢别人的买卖,特别是对于那些~;以他的身体,以他的车,去和他们争座儿,还能有他们的份?(老舍《骆驼祥子》五)
53▲厉兵秣马 △lìbīngmòmǎ △典故: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例子: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以伺中国之变。(宋·陈亮《酌古论·吕蒙》)
54▲临难铸兵 △línnànzhùbīng △典故:临到危难时,方才铸造兵器。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出处:《晏子春秋·杂上二十》:“溺者不问队,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队,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55▲秣马厉兵 △mòmǎlìbīng
△典故: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56▲赔了夫人又折兵 △péilefūrényòuzhébīng △典故: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57▲弃甲曳兵 △qìjiǎyèbīng △典故: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例子:杀得冷军左支右绌,只好~,败阵下去。(蔡东藩、许廑父《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58▲强将手下无弱兵 △qiángjiàngshǒuxiàwúruòbīng △典故:英勇的将领部下没有软弱的士兵。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 △出处:宋·苏轼《题连公壁》:“俗语去:‘强将手下无弱兵。’真可信。”
59▲穷兵黩武 △qióngbīngdúwǔ △典故: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抗
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例子:王氏今降心纳贡,愿修旧好,明公乃欲~,残灭同盟,天下其谓公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
60▲散兵游勇 △sǎnbīngyóuyǒng △典故: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例子: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均应向当地人民或投诚报到。(《中国人民布告》)
61▲胜败乃兵家常事 △shèngbàinǎibīngjiāchángshì △典故: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出处:《旧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负,兵家常势。” △例子:这次试验失败了,但不要恢心,~,总结经验,坚持试验下去,定能成功。
62▲盛食厉兵 △shèngshílìbīng △典故: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出处:《商君书·兵守》:“壮男之军,使励食厉兵,陈而待敌。”
63▲师老兵疲 △shīlǎobīngpí △典故: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水火兵虫
△shuǐhuǒbīngchóng △典故: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
:水灾、火灾、战乱和书蠹。也泛指各种天灾人祸。 △例子: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着粪:这是古书的~以外的三大厄。(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
65▲损兵折将 △sǔnbīngzhéjiàng △典故:损:损失。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指打了败仗。 △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俺如今领兵与他交战,丞相也枉则损兵折将。” △例子:若得太尉早来如此,也不教国家~,虚耗了钱粮。(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二回)
66▲添兵减灶 △tiānbīngjiǎnzào △典故:啬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67▲虾兵蟹将 △xiābīngxièjiàng △典故: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娄罗。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十:“乃率领鼋帅虾兵蟹将,统帅党类,一齐奔出潮头。” △例子:汪精卫和他的~已在公开讨论“和平”。(邹韬奋《抗战以来·“来宾”放炮》)
68▲先礼后兵 △xiānlǐhòubīng △典故: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
兵攻城,城可破也。” △例子:你这~方法实在高明。
69▲胸中甲兵 △xiōngzhōngjiǎbīng △典故: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出处:《魏书·崔浩传》:“汝曹视此人尪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
70▲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yǎngbīngqiānrì,yòngbīngyīshí △典故:平时供养、训练,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出处:《南史·陈暄传》:“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例子:这意思很明白:~;大敌压境,你们不说打仗,反到逃跑,好,留下支,交给我们,看我们的吧。(孙犁《光荣》)
71▲用兵如神 △yòngbīngrúshén △典故: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九回:“为头一个先生,姓樊,名瑞,绰号混世魔王,能呼风唤雨,用兵如神。” △例子: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
72▲招兵买马 △zhāobīngmǎimǎ △典故: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 △例子:我们
人手不足,需要~了。
73▲纸上谈兵 △zhǐshàngtánbīng
△典故: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例子: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74▲足食足兵 △zúshízúbīng △典故: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出处:《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