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窗剪烛xīchuāngjiǎnzhú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
指亲友聚谈。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西邻责言xīlínzéyán西邻:西部的邻国;责言:问罪的话。原
指秦国(在西)向晋国(在东)问罪。后
泛指别人的责备。《左传·僖公十五年》:“西邻责言,不可偿也。”
东西南北dōngxīnánběi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
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喝西北风hēxīběifēng指没有东西吃。
中西合璧zhōngxīhébì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叫半
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比喻
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
东奔西走dōngbēnxīzǒu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
四处奔走活动。元·魏初《沁园春·留别张周卿韵》:“甚年来行役,交情契阔,东奔西走,水送山迎。”
东倒西歪dōngdǎoxīwāi指行走不稳,身不由主。也形容物体倾斜
不正。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二折:“哎,却原来醉醺醺东倒西歪。”
东扶西倒dōngfúxīdǎo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
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
那一点又冒头了。宋·杨万里《过南荡》诗:“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醚。”
东劳西燕dōngláoxīyàn劳:伯劳。比喻情侣、朋友离别。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古辞·东飞伯
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
织女时相见。”
东拉西扯dōnglāxīchě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指说话条理斋
乱,没有中心。
东鳞西爪dōnglínxīzhǎo原指画龙时龙体被云遮住,只是东边画一
片龙鳞,西边露一只龙爪,不见龙的全身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清·龚自珍《识某大令集尾》:“东云一鳞焉,西云一爪焉,使后世求之而皆在,或皆不在。”
东怒西怨dōngnùxīyuàn比喻迁怒于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
厉色扬声,东怒西怨。”
东跑西颠dōngpǎoxīdiān比喻到处奔走。
东食西宿dōngshíxīsù比喻贪婪的人各方面的好处都要。《艺文类聚》卷四十引《风俗通
》:“俗说齐人有女,二人求之。
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
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
……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
东家食,西家宿。‟”
东涂西抹dōngtúxīmǒ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
写画画。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东兔西乌dōngtùxīwū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
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
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
不断流逝。宋·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东摇西摆dōngyáoxīb ǎi 形容走路不稳。比喻容易动摇、不坚定。东张西望dōngzhāngxīwàng
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三
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东征西讨dōngzhēngxīt ǎo
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唐·杨炯《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
行状》:“至如出车授钺,东征西讨,孤虚向背,则虽女子之众,可以当于丈夫。”
东走西顾dōngz ǒuxīgù比喻顾虑多。《古诗源》卷三:“茕茕白兔,东
走西顾。”
剪烛西窗ji ǎnzhúxīchuāng
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日薄西山rìbóxīshān
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
虑夕。”
唐突西子tángtūxīz ǐ唐突:冒犯;西子:即西施,春秋时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抬高了丑的,贬低了美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
》:“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tóngshānxībēn ɡ,lu òzhōngdōngyìng 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应应。”拆东补西chāidōngb ǔxī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为了应急而牺牲这个弥补那个。唐·寒山《诗》:“虽乃得如斯,
有为多患累,与道殊悬运,拆西补
东尔。”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小家厚敛四壁立,拆东补西裳作带。”
日东月西rìdōngyuèxī比喻远隔两地,不能相聚。汉·蔡琰《胡茄十八拍》:“十六拍
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声东击西shēngdōngjīxī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
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
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
什伍东西shíw ǔdōngxī什伍:纵横错杂。原指南斗六星,牵牛六星,箕四星等分布得杂乱无章。后多形容事物错杂纷乱。唐·韩愈《三星行》诗:“名声相乘
除,得少失有余。三星各在天,什伍东西陈。”
说东道西shuōdōngdàoxī没有中心地随意说。学贯中西xuéguànzhōngxī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移东补西yídōngb ǔxī用之方面的钱、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
东就西,便为课续。取此适彼,遂
号羡余。”
移东就西yídōngjiùxī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
东就西,便为课续。取此适彼,遂
号羡余。”
指东画西zh ǐdōnghuàxī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
说青道黄,指东划西。”宋·释惟白
《续传灯录》:“际出今日去却之乎者也,更不指东画西。”
东风压倒西风dōngfēngyād ǎoxīfēng
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清·曹雪琴《红楼梦》第八十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西天
sòngfósòngdàoxītiān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一口吸尽西江水yīkǒuxījìnxījiāngshuǐ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
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待汝
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情人眼里出西施qíngrényǎnlǐchūxīsh
ī
比喻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清·翟灏《能人编·妇女》:“情人眼
里出西施,鄙语也。”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guēndōngchūxià
ng,guānxīchūjiàng
关:函谷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
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
好武,多出将帅。
《晋书·姚兴载记》:“古人有言,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儁佚
异,汝异多奇士。”例子
西邻方责言,东市又相斫。(清·黄遵宪《番客篇》)
后以奔走四方,~,驰驱少暇。(清·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她转过脸去看墙壁上的字画:那也是“~”的,张大千的老虎立轴旁边陪衬着两列五彩铜版印的西洋画。(茅盾《子夜》八)
强如在中国~,受尽腌臜的气。(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回)子期使侍卫阻之。熊宜僚用手一
拉,侍卫~,二人径入殿中。(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三
奇了!这人莫不是也要搭西伯利亚铁路去游学,和我们恰做个~么?(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倘在学校,谁都可以直冲而入,并无可谈,而~,坐着不走,殊讨厌也。(鲁迅《两地书·九三》)
苏东坡有一首诗好象就是在这凌云山上做的,我只~地记得几节。(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他和他的那个组,打地,评等级,品好赖,臂青苗,~,整整地忙了五天。(周立波《暴风骤雨》十“~”,廉者当不如是,马亦自笑无
以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
我从前曾经要学画两笔山水,~的,闹了多少时候,还学不会呢。(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七回)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在那里寻人买。(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我为国家助成大业,擐甲执锐,垂四十年,~,无复遗恨,第恨汴京下耳!当其勉之。(《元史·木华黎传》)
今视之殆如梦寐,与谈诗文,慧黠可爱。~,如得良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
君须听取:怕~,易生愁阻。(明·瞿佑《剪灯新话·爱卿传》)
前书可谓刻画无盐,~矣。(清·恽敬《与李汀洲》)
此义易明,~,不以远而阴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
蜀人或~,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
衣之破者,~,必整必洁。(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远远望着应伯爵与王妈妈二人,~,见了他来,便各自走散。(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