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常见考题类型:
(1)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把握情感
(2)描述画面
(3)赏析字词语句
(4)品析表达技巧
(5)比较阅读
一、把握内容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问: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
参:①绿树、山鸟、晴风、落花(加修饰词);
②通过对极具春天特点景物的描写,体现出丰乐亭明媚、春意盎然的特点。
答题要点:抓住意象,充分调动联想想象,体会意境。
参考格式:通过对……特点的描述,表现了XX……的特点
二、体会情感
新凉 徐玑①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②田畴:田地,田野。
1、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 、 的景象。(2分)
2、“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参:1、自由翻飞、欢快鸣叫
2、作者通过借物抒情,借黄莺的啼飞来表达自己对新凉到来的欣喜和惬意的心情。
答题要点:抓住表露作者心迹的细节,结合意境,体会情感
参考格式:本诗通过描写什么,抒发(表达)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三、.品味词句(炼字炼句)
答题要点:结合诗词思想感情,抓住关键字词的词性或手法、句子所运用的手法、诗眼来分析。
例如:动词、形容词、修饰语、叠词、表颜色的词等
红杏枝头春意闹。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问:1、“迸”字能不能换成“长”,为什么?(3分)
2、请说说“偎”字在本句中的作用。(3)
(或问:请简要赏析“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一句话的妙处。)
参:
1、“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2分)和强劲的生命力(1分)
2、 “偎”字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花儿依偎在雪坞上的娇态,写出了花的娇美。(2分)(共3分)
参考格式1:释含义(扣词在文中含义)+点作用(表现力)
参考格式2:点明手法+效果词+分析形象及作者情感
新晴
宋.刘攽(bā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问:“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偷”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可爱,表达了诗人的欣喜、欢悦之情。
参考格式2:点明手法+效果词+分析形象及作者情感
四、品析表达技巧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3分)
参:
1、“惊”字,写出了诗人因看到刚刚长出的草芽而吃惊(1分);表现了诗人见到春色来临的新奇、惊讶、欣喜的感情(2分,没有达到“惊”、和“喜”内容的只给1分)
2、拟人手法(2分,)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充满活力,富有情趣(1分,答到1点就给分)
答题要点:找准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及主旨进行品
参考格式:手法+效果词+内容品析(紧扣手法和意境)
夜发分宁寄杜润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人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分宁去外地做官之时。
问: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作者不说自己愁,而说“满川风月替人愁”,移情于景,借景抒情。 含蓄生动地表现了作者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
答题要点:需要“简要分析”时,应就诗句具体内容作简单的分析,得出它所用手法及其作用
五、比较阅读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韩愈 【唐】刘禹锡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甲)诗中 “左迁” 的意思是 ;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 :
(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 和 。(4分)
2、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4分)
参:
1.贬官;朝奏夕贬;向秀;王质。(4分)
2.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不同点:(甲)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乙)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4分)
答题要点:熟悉诗文,抓主要思想倾向找准异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