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明确今年我国“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意在说明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入新的阶段,预防是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号召各级、部门及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携手并肩,群策群力,多措并举,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以实际行动遏制艾滋病流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12月1日被诊断出来的,1988年全球卫生部大臣在关于艾滋病预防计划的高峰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艾滋病日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便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绸带,表示对艾滋病患者及与他们共同生活者的关怀与接纳,并团结一致对抗艾滋。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艾滋病防控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艾滋病
1981年,艾滋病首次在美国发现,艾滋病的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缩写为AIDS,因为该缩写发音和“艾滋”相似,因此中文将AIDS称为“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被分为两种类型:HIV-1型和HIV-2型,根据不同的类型还会有各自的亚型,在不同地区流行的亚型是不同的。
众所周知,生物具有天生的免疫功能,在遭遇细菌、病毒等入侵生物体内时,免疫功能会开始运作,帮助机体进行抵抗和治愈。而HIV的致病机理就是通过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T4淋巴细胞,使机体丧失天生的免疫功能。因此,HIV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机体也不会单单因为艾滋病而死亡,通常都是由于机体无法抵抗各种疾病,最后因感染其他疾病而死亡。艾滋病病毒的潜伏期长达十二三年,在感染艾滋病后,艾滋病症状出现前的这段过程被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被感染的人被称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感染者。
二、艾滋病现状
目前全球有超过1500万的儿童因为艾滋病而失去父母。而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在全球高居第14位,并且以极快的速度不断上升。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2011年我国全年新发艾滋病感染患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而自从1981年第一个艾滋病病例诊断出来到现在,在全球范围内艾滋病已造成超过2500万人死亡。
三、艾滋病防治
治疗艾滋病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使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进行治疗,并且终生服药。治疗的机理是通过药物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目前国际上有30多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国内有其中的12种。在治疗艾滋病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对其他各种病原进行抗感染治疗。
艾滋病难以治愈,因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关键的。这些预防措施包括: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避免输入未经严格检查的血液制品、严禁注射毒品、不共用牙刷或剃须刀等用品。提倡婚前、孕前体检,对HIV阳性的孕妇需要进行母婴阻断等。
四、红丝带
红丝带标志的意义 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 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 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 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全世界每天会新增约1.4万名艾滋病感染者,其中约有一半是15岁至24岁的年轻人,还有约2000人则是15岁以下的儿童。保护青少年免受艾滋病侵害,最重要的是进行教育。专家们说,目前的教育有两个方面的欠缺,一是未能使青少年充分接触艾滋病预防知识,二是教育方式不能成功地吸引青少年的兴趣。专家呼吁让青少年更多地参与抗击艾滋病的战斗,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而不是让他们仅仅作为被保护者而存在。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够从多渠道了解学习艾滋病的防控知识,为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为我们国家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尽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