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困境及路径优化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4:41:15
文档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困境及路径优化研究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困境及路径优化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1月24日,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第六条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19年11月,教育部等3部门发布《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阐明了部门、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以下简称“培训评价组织”)及试点院校三
推荐度:
导读“1+X证书”制度的实施困境及路径优化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1月24日,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第六条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19年11月,教育部等3部门发布《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阐明了部门、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以下简称“培训评价组织”)及试点院校三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困境及路径优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1月24日,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第六条指出,“从 2019 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19年11月,教育部等3部门发布《关于推进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阐明了部门、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以下简称“培训评价组织”)及试点院校三大主体各自的职责、分工与合作,厘清了“1+X证书”制度中的标准开发、培训、考核、颁证、监督及认可的责任链条,强调三者之间必须紧密协同与配合。

       目前,部门、培训评价组织、试点院校都在积极学习、探索和实践这一制度。与此同时,学界也对 “1+X 证书”制度展开了理论研究,学者邢晖等认为“协同治理是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潘海生等提出“1+X 证书制度改革,关键点在于建立一套完整的国家技能等级标准,最终目的是在引导下,通过多主体协同合作,实现培训体系与评价体系一体化、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生涯化发展的终极目标。”毛少华则指出在“1+X证书”制度实施中“制度实施主体责、权、利的落实不力”“学校、企业行业和培训机构协作育人深度不够”等现实困境。因此,基于“协同学”理论对“1+X证书”制度的实施困境及实施路径优化进行研究,能助力部门、培训评价组织和试点院校更高效地发挥其制度主体作用与效能,使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得到保障,确保“1+X证书”制度得以更好地实施。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以“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为研究对象,以“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和实施现状为研究基础,以“协同学”理论为研究视角,把握“1+X证书”制度的内涵和要求,明确“1+X证书”制度各主体的权责和分工,归纳“1+X证书”制度的“协同学”要素,分析“1+X证书”制度各主体实施“1+X证书”制度的困境,探索“1+X证书”制度各主体通过协同合作突破现实困境的策略,最终优化“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研究现状

       我国的职业教育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为了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程,我国在充分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模式的同时,也结合自身国情,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适合自身教育发展的新模式。1+X 证书”制度是我国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它借鉴了德国“双元制”、英国“证书认证体系”的技能证书体系,融合了“资格框架”制度模式、“联盟协议式”制度模式和“学分银行制”制度模式。这些体系和模式都明确了职业教育培训中、企业、学校的多元主体地位,特别是德国的“双元制”体系中各主体分工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这些体系和模式中都运用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来规范人才培养的标准,学生在领取学历证书之前,至少都要获得一种与所学专业相关或相近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以充分达到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这些模式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和比较分析,可以为我国的“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供实践方法的借鉴。

     《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提出,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内部等,协调合作形成共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协同学”,又称为协合学,是由联邦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创立的一门系统科学理论。“协同学”理论内涵丰富,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理论分析工具,适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乃至社会科学。从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实践来看,“协同学”理论广泛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可为我们研究“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供理论视角。以德国、瑞士、丹麦等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多采取“协作性”职业教育模式,、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协调,构建协同治理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负责顶层建设,主要在于制度体系建设,及完善明确的法律体系,对职业教育各利益主体的权责有明确界定,围绕未来技能培养的需求,形成一套有效沟通、交流、传递机制;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即校企融合。

  1.      国内研究现状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平台检索关于“1+X证书”的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目“1+X证书”制度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截至到2020年8月,输入检索条件:主题=1+X证书,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08篇。研究主题涵盖“1+X证书”制度的研究、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教”改革、“1+X证书”制度背景下各专业的教学改革、培训与评价等方面。“1+X证书”制度是一项全新的证书制度,因此对“1+X证书”制度的研究思考相对较多。较有影响的有戴勇等的《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思路与举措》,李寿冰的《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孙善学的《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吴南中等的《以资历框架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系统构建》,杨堆元的《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的探讨》,程舒通的《1+X证书制度工作的理念、思路、难点及对策》,李虔等《1+X证书制度:进展、问题与对策》等。这些文献主要围绕“1+X证书”制度的实施背景、内涵、路径与实践,推进“1”与“X”证书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展开研究,阐明了“1+X证书”制度的内涵和要求,厘清了遵循现有指导意见精神与工作要求下的制度实施路径,剖析了“1+X证书”制度在实施中暴露出的问题,为本课题提供了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

       张培等在《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逻辑特征与实施策略》中,阐释了“1+X证书”制度所具有的复合性、融通性、协同性、终身性等逻辑特征,文中指出在“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就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的过程”;毛少华在《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则指出在“1+X证书”制度实施中的“制度实施主体责、权、利的落实不力”“学校、企业行业和培训机构协作育人深度不够”等现实困境。综合来看,“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关键点,而“校政行企缺乏协同动力”也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难点。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平台检索“协同学”相关文献,发现其已广泛应用于国内职业教育研究,如李萍的《基于协同学理论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宄》,董杰的《基于协同学视角的高职创业教育现存问题与发展路径》,赵月月等的《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职院校治理组织运行究》。“协同学”理论也已经应用到“1+X证书”制度的研究,但仅有2篇研究文献。一是高婷婷等的《基于协同学理论的我国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运行机制分析》;二是孙涛等的《1+X证书制度利益相关方协同治理路径思考》。研究表明,“教育行政部门、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院校三大制度主体之间可以应用“协同学”的方法,形成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运行的协同机制”;“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和统筹强力推动下,各利益相关方协同合作的良好基础已基本形成,但仍然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由此可见,“协同学”理论能够很好地应用于“1+X证书”制度的研究中,值得基于此理论对“1+X证书”制度的实施困境进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为各主体提供破解实施困境的对策,形更有效的“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

(四)选题意义

       “1+X 证书”制度是国家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中所提出的重要举措,实施“1+X 证书”制度有利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对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的职业教育环境和条件下,实施1+X证书制度还面临着多方面的现实困境,如制度实施主体责、权、利的落实不力,学校、企业、行业和培训机构协作育人深度不够等等。困境的破解关键在于、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职业院校等利益相关方的协同合作。“协同学”理论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治理研究中,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优化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据此,本课题从“1+X证书”制度的实施现状和现实困境出发,运用“协同学”理论研究各主体突破现实困境的策略,优化“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有助于在理论上丰富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理论,健全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同时在具体实践过中发挥职业教育合力,提高“1+X证书”制度的实施效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五)研究价值

       研究“1+X证书”制度的实施困境,探索“1+X证书”制度各主体通过协同合作突破现实困境的策略,最终实现“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优化,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1.      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1+X 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优化,有效解决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教学脱离实际、专业脱离职业、学生脱离岗位”等问题,增强课程对接技术进步、学校对接产业、专业对接职业岗位需求的过程,使校企更加紧密、工学更加贴近、产教更加融合、知行更加契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拓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本领,紧密对接新一轮科技、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和实现劳动者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2.      有利于深化人才培养培训和评价模式改革。通过“1+X 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优化,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强化产教融合,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让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培训全过程,让职业教育形式更开放、主体更多元,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进一步落实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开展高质量的社会培训。

  3.      有利于构建终身教育学习的成长“立交桥”。通过“1+X 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优化,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学历证书对应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有机融合,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联互通,搭建学历证书与非学历证书“立交桥”,进一步推动研制现代职业教育系列标准,建立中国特色的资历框架,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培训的衔接、贯通和协调发展,进而开展学分银行建设以推进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最终构建一个机会公平、自由流动、认证无障碍、成果可携带的终身学习体系。

  4.      有利于国家“放管服”职业教育改革。运用“协同学”理论破解“1+X证书”制度实施的现实困境,需要建立一种有利于调动利益相关方积极性的机制,这就需要深化国家“放管服”制度改革,打造和市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的新型关系,更好地发挥实现对市场监督管理及宏观作用,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二、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基于“协同学”理论,提出“1+X证书”制度中各主体通过协同合作突破现实困境的相应策略,优化“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更高效地发挥“1+X证书”制度中各主体的作用与效能,确保“1+X证书”制度得以更好地实施,使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得到保障。

(二)研究内容

(1)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界定“1+X证书”制度的内涵和要求,总结“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和实施现状;

(2)通过对相关文件的文本分析,明确制度中各主体的权责和分工;

(3)基于“协同学”理论,分析归纳“1+X证书”制度的协同学要素;

(3)通过调查研究法,总结“1+X证书”制度中各主体实施“1+X证书”制度的困境。

    (4)通过比较研究法,提出“1+X证书”制度中各主体通过协同合作突破现实困境的策略,优化“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

(三)研究重点

(1)基于问卷调查的统计和访谈记录的整理,总结“1+X证书”制度中各主体实施“1+X证书”制度的困境,找准各主体的真正痛点并深入分析形成困境的根本原因。

(2)在通过问卷搜集和统计各主体的相关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比较国外的相关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总结归纳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1+X证书”制度中各主体通过协同合作突破现实困境的应对策略。

(四)创新之处

(1)理论创新。本课题将“协同学”理论应用于“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优化研究中,分析归纳“1+X证书”制度的协同学要素,将“1+X证书”制度中的多元主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强调通过多元主体相互间的协同合作来突破现实困境,符合我国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

(2)内容创新。本课题提出“1+X证书”制度中各主体通过协同合作突破现实困境的应对策略,并以此为基础优化现行的“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形成更高效发挥“1+X证书”制度中各主体的作用与效能的新的实施路径。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调研访谈、案例研究,把握“1+X证书”制度的内涵和要求,总结“1+X证书”制度的现行实施路径,掌握“1+X证书”制度的实施现状;其次,通过对文件的整理,运用文本分析法,列出“1+X证书”制度的相关主体,明确各主体在制度实施路径中的权利、责任和分工;再次,运用“协同学”理论,分析整理“1+X证书”制度的协同学要素。在此基础上对各协同主体展开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了解各主体在实施“1+X证书”制度过程中的困境,收集各方对“1+X证书”制度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选取相关的国外职业教育培训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基于前期研究成果,取长补短,结合实际,借鉴成功经验,借助逻辑归纳方法,提出“1+X证书”制度中各主体通过协同合作突破现实困境的策略,优化“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本课题技术路线图如下图所示: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分析法: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将搜集大量的著作、论文及文件,梳理出“1+X证书”制度的研究、国外相关制度研究、“协同学”理论研究及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应用。

(2)案例研究法: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选取典型的“1+X证书”制度的试点,研究分析工作推进运行的实际路径。

(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深度访谈法和网络通讯等方法获取“1+X证书制度”的实施现状、“1+X证书”制度各相关主体的参与意愿与态度,实施“1+X证书”制度的现实困境以及对“1+X证书”制度的意见与建议。

(4)文本分析法: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对“1+X证书”制度的相关文件进行内部挖掘,从文本的表层描述挖掘出文本的深层理论内涵,以期立足文本制定者本身去把握和明确“1+X证书”制度中各主体间的权责关系。

(5)比较研究法:分析比较多个典型国外职业教育培训模式,从制度体系、制度主体、运行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比较,总结归纳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运用到“1+X证书”制度的实施优化。

(三)实施步骤

2020年8月——12月为初期研究阶段,主要任务:开展相关文献查阅、收集资料、实施调研,对课题内容得出概括性认识;

2021年1月——6月为中期研究阶段,主要任务:实施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得出规律性认识成果,撰写论文;

2021年7月——12月为决定性研究阶段,主要任务:总结提炼,优化路径,撰写课题报告。

四、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

(一)学术背景

       课题组成员由学校校长、科研处负责人、教务处负责人和专业教师等构成,曾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省级、国家级课题研究,并公开发表60多篇职业教育类论文,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同时,本课题的成员均参与了“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 1名教师已获得中级“1+X”证书,具有较强“1+X证书”制度建设实际经验。并且,课题组成员均为高校在职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能够确保最终的研究目标的实现。

       课题组所在学校为入选“双高”计划学校,学校拥有“1+X证书”制度试点13个,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践场所。同时,学院图书馆开通了中国知网、维普等多种期刊数据查询渠道,方便网络期刊的查阅,为本项目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科研氛围、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

(二)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1)课题组成员主持申报 “1+X”证书制度试点申报,撰写了试点建设方案,并已获得了省教育厅备案。

(2)2020年7月课题组两位成员申报校级课题《基于“1+X”证书制度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1+X”证书制度下高职课程体系优化探究——以******学院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为例》已立项,并且已经展开研究。

(三)核心观点

(1)“1+X 证书”制度是我国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它借鉴了德国“双元制”、英国“证书认证体系”的技能证书体系,融合了“资格框架”制度模式、“联盟协议式”制度模式和“学分银行制”制度模式。

(2)“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关键点,而“校政行企缺乏协同动力”也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难点。

(3)“协同学”理论广泛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治理,可为我们研究“1+X证书”制度的研究提供理论视角,对 “1+X证书”制度实施困境深入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为各主体提供破解实施困境的对策,提出优化 “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

五、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EB/OL].[2020-01-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EB/OL].[2020-01-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4/t20190415_378129.html.

[3]邢晖,郭静.职业教育协同治理的基础、框架和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3):90-95.

[4]戴勇,张铮,郭琼.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思路与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9-32.

[5]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9]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72-76.

[6]吴南中,夏海鹰.以资历框架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系统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12-18.

[7]杨堆元.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9(29):14-16.

[8]程舒通.1+X证书制度工作的理念、思路、难点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9(22):25-30.

[9]万家晶.大连市中职学校“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国际商务专业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20.

[10]韩冬.基于“1+X”证书制度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师范大学2020.

[11]管西鹏.澳大利亚资格框架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与发展的启示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师范大学2020.

[12]李萍.基于协同学理论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03):28-30.

[13]赵月月,罗尧成,肖纲领.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职院校治理组织运行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03):20-25.

[14]董杰.基于协同学视角的高职创业教育现存问题与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23):74-77.

[15]黄娥.“1 + X”证书制度体系构建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成人教育,2020(04):42-49.

[16]高婷婷,沈勤.基于协同学理论的我国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运行机制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0):46-52.

[17]孙涛,肖峰,李寿冰,蒲子晗,滕峻林.1+X证书制度利益相关方协同治理路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0):57-60.

[18]毛少华.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当代职业技术教育,2020(01):55-61.

    [19]张培,夏海鹰.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逻辑特征与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35-41.

文档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困境及路径优化研究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困境及路径优化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1月24日,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第六条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19年11月,教育部等3部门发布《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阐明了部门、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以下简称“培训评价组织”)及试点院校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