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岁③亦无恙④耶3?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4,曰:“臣奉使使威后5,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6,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赵威后:赵恵王妻。②发:拆封。③岁:年成,收成。④无恙:平安无事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齐王使使问赵威后 使: (2)舍本而问末者耶 舍:
18.翻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19.结合文章内容,在“先问君”还是“先问民”的问题上,同意谁的看法,何故?(2分)
第二篇【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⑤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 ①屦(jù):古代的一种麻鞋。②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lǚ):穿。 ④跣(xiǎn):光脚。 ⑤冠:帽子。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粗体字]
鲁人身善织屦( ) 而越人被发( )
16.翻译: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17.你看出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第三篇【桓公伐孤竹】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①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②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一寸而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②圣:精明通达。③不难:不以.....为耻辱。难:耻辱,羞耻。
1.“乃掘之”中的“乃” 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老马之智可用也: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凭管仲的圣明和隰
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蚂蚁学习。
3.文段的故事中有一个什么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启发?
4.翻译: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5.翻译: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6.短文中有一个通假字,请你找出来,并解释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楚庄王讨陈】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①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xù)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陈:国名。 ③洫:护城河。 ③峙。④罢:通“疲”
15.断句:城郭高沟洫深力罢矣。
16.翻译: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
17.翻译: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怨上矣。
18.解释文中粗体字的意思 (8个字)
19.陈胜吴广的原因和陈国的灭亡给我们哪些警示?(2分)
20.荆庄王伐陈中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相反?
第五篇【材与不材】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①得终其天年②。”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③杀雁④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⑤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⑩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选自《庄子·山木》)
【注释】 ①不材:不成材。 ②天年:自然寿命。 ③竖子:童仆。④雁:鹅。鹅由雁驯化成,故亦称鹅为雁。 ⑤奚:疑问代词,这里的意思是“何”“哪一个”。
1.指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唉!竖子不足与谋
B.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C.先生将何处 玉人何处教吹箫
D.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骤雨不终日
2.指出下列“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庄子行于山中 舍于故人之家。
B.夫子出于山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弟子问于庄子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以授之于有司 以其无礼于晋
3.与“请奚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属今为之虏矣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沛在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4.对于“木”“雁”的存、亡,庄子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你如何看待他的观点?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2)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第六篇【名实论】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①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②,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③;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④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⑤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颜氏家训·名实》)
【注释】①令名:令,美好。名,名誉。②体道:躬行正道。合德:合乎道德。 ③非所以……也:不是用来做……的。 ④荣观:荣誉。 ⑤干(ɡān):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如干禄。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 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窃名者,厚貌深奸 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
A.两个“厚”字相同,两个“貌”字不同 .两个“厚”字相同,两个“貌”字也相同
C.两个“厚”字不同,两个“貌”字相同 .两个“厚”字不同,两个“貌”字也不同
2.与“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的“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非死则徙耳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对加点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善,美好)
B.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道,事理,规律)
C.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让,责备,责怪)
D.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干,动词,求取)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
(2)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5.结合上文,联系生活,请谈谈你对“名”与“实”的认识。
第七篇【禁浮华诏】
顷者风俗流宕①,浮竞②日滋。家有吉凶,务求胜异。婚姻丧葬之费,车服饮食之华,动③竭岁资,以营④日富。又奴仆带金玉,婢妾衣罗绮。始以创出为奇,后以过前为丽。上下贵贱,无复等差。今运属惟新⑤,思蠲⑥往弊,反朴还淳,纳民轨物⑦。可量事具立条式,使俭而获中⑧。 (选自《北齐书 ·文宣帝纪》)
【注释】 ① 顷者:近来。流宕:这里指放荡,不受约束。 ② 浮竞:争名夺利。 ③ 动:这里指常常。 ④ 营:这里指谋求。 ⑤ 运:时运,天命。惟新:更新。古人把国家建立说成是禀受天命。这句是说北齐国新建立。 ⑥ 蠲(juān):除去,免除。 ⑦ 纳民:使臣民有约束。轨物:使事物规范化。 ⑧ 中:适中,适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顷者风俗流宕,浮竞日滋 竞:比赛 .动竭岁资,以营日富 营:经营
C.上下贵贱,无复等差等:等级 .今运属惟新,思蠲往弊 运:气数,命运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顷者风俗流宕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B.①车服饮食之华 ②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 ①动竭岁资,以营日富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 ①后以过前为丽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有吉凶,务求胜异。
(2)纳民轨物,可量事具立条式,使俭而获中。
4.“奴仆带金玉,婢妾衣罗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情况?
第八篇【游大字院记】
六月之庚①,金伏②火见③,往往暑虹昼明,惊雷破柱,郁云蒸雨,斜风酷热,非有清胜④不可以消烦炎,故与诸君子有普明后园之游。
春笋解箨⑤,夏潦⑥涨渠,引流⑦穿林,命席⑧当水,红薇始开,影照波上,折花弄流,衔觞对弈。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
太素最少饮,诗独先成,坐者欣然继之。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他日语且道之,拂尘视壁,某人题也。因共索旧句,揭⑨之于版,以志一时之胜,而为后会之寻⑩云。 (选自《欧阳修全集》)
【注释】 ①庚:伏天。我国农历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入伏。故常用“庚”来代指伏天。 ②金伏:金气伏藏。庚,五行属金,指庚日过去,炎热的伏天开始。 ③火见:心星出现。火,心星,二十八星宿之一,每年农历六月黄昏出现在正南,也是说明时令为夏季。 ④胜:事物优越美好的叫胜。 ⑤箨(tuò):竹笋外面的壳。 ⑥夏潦(liǎo):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 ⑦引流:挖沟引水,以便进行流觞饮酒的活动。 ⑧命席:安排座位。 ⑨揭:公布。
⑩寻:重温。
1. 下列词组的结构,和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
A.惊雷破柱B.夏潦涨渠 C.衔觞对弈D.红薇始开
2.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六月之庚 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
B.不足以开欢情非有清胜不可以消烦炎
C.以志一时之胜驴不胜怒,蹄之
D. 故与诸君子有普明后园之游 遂与外人隔绝
3.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拂尘视壁,某人题也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此亡秦之续耳 安求其能千里也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
(2)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
第九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①契(qì)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③乎!
【注释】①遽:急忙。②契:用刀雕刻。③惑:糊涂。
1.解释文中粗体字意思。(7个)
2.翻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③乎!
3.这是___________(成语)的故事,故事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相似。
第十篇:【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④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①闵:通“悯”,担忧。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③趋:快走。④非徒:非但
1.解释文中粗体字意思(12个字)
2.翻译
①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②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③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十一篇:【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②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③。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④无益,反害之。
【注释】适:到……去。②所以:……的缘故。③患:祸患。④非唯:不仅。
1.解释原文粗体字。(18个字)
2.翻译
①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②美者,缘有盐故。”
②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③。
③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④无益,反害之。
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