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习作业1:
“生态建筑”不是梦
袁 远
①随着楼市的火暴,打着“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旗号的楼盘也日渐增多。其实,“生态建筑”或“绿色建筑”并不只是绿化多,而是有着特殊的要求。
②生态建筑理念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运用生态学原理体现生态平衡理念,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以实现健康舒适环境、资源有效利用以及与自然环境相融共生的和谐统一。从技术层面上,生态建筑有六大性能:选址规划尽量保护原生态系统;资源利用高效循环,尽量使用再生资源;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努力采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等自然资源: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并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废水、废物资源化,以再生利用;建筑环境健康舒适,日照良好,自然通风,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建筑功能灵活适宜,易于维护。
③例如,欧洲生态小区的典范——瑞典Bo01(“明日之城”),位于瑞典第三大城市玛尔默,原为海港工业区,2001年8月建成拥有600户居民的住宅小区。该住宅小区充分利用地域特点,广泛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沼气等当地可再生资源,采用风能和太阳能光电电池板发电(兼遮阳),有机垃圾生物沼气用以家庭取热和交通用能。细节周到的采光、绿化,对水、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智能控制技术的个性化应用创造出一流的生态居住环境。
④此外,位于德国赫尼的世界上最大的集成太阳能建筑,原为煤矿坑,现外部似一个巨大的玻璃舱,它采用木主体结构加铝框玻璃,内设办公楼、图书馆、宾馆、餐厅、酒吧等。其生态特性为气候置换——巨大的玻璃舱具有置换气候的效果,可创造良好的微气候。一流的通风率、照明和遮阳系统,使舱内气候数据夏季和冬季一样好。玻璃幕墙和屋顶的应用,可实现自然采光;玻璃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既可创造一流的照明,又可遮阳、调节室内微气候,并产生太阳能。
⑤2002年底,上海成功赢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确立意味着将对上海的城市进行新一轮的建设和改造,使上海成为更适宜国内外人士创业和生活的生态型城市。在此背景下,由上海市建科院承担的2003年度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生态建筑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系统集成》将正式启动。本项目将通过生态建筑关键技术的研发、现有成果的集成以及成套适用技术示范与推广,建立具有上海特色的生态建筑体系。同时将当今国际最先进的生态建筑技术和成果在两幢概念厉中集中应用,成为上海生态建筑的展示、教育和培训中心。据悉,上海的首幢生态办公样板楼将在莘庄兴建。目前,建筑、节能、园林等各路专家正紧锣密鼓规划设计。这幢2000平方米的三层办公楼建成后,即便在大冷天,不仅无需开空调,朝北的办公室也是阳光明媚。
1.请找出第①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错别字为: 正确的字:
2.第③段运用了 说明方法,说明了 。(5分)
3.所谓生态建筑就是 。(3分)
4.在列举了瑞典的“明日之城”后,又列举德国赫尼的建筑,两者的相同之处是
不同之处是 (6分)
5.上海世博会正在建造生态办公样板楼,这幢办公楼至少应该具有以下特点:(8分)
(1)
(2)
(3)
(4)
参:
1.暴一爆(2分)
2.举例子 以具体的实例说明了生态建筑的特点(6分)
3.运用生态学原理体现生态平衡理念,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秩序地循环转换,以实现健康舒适环境、资源有效利用以及与自然环境相融共生的和谐统一的建筑。(3分)
4.相同之处都是生态建筑不同之处是前者是一个生态小区的典范,广泛开发多种能源,而后者是一幢集成太阳能建筑(6分)
5.(1)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努力采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2)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并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废水、废物资源化,以再生利用(3)建筑环境健康舒适,日照良好,自然通风,室内空气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少(4)资源利用高效循环,尽量使用再生资源(8分)
预习作业2:
我国力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为何要让马铃薯成第四大主粮
①马铃薯是菜还是粮?在1月6日举办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丰富多彩的马铃薯主食制品令开眼界。马铃薯全粉占比4 0%的馒头、面包,马铃薯花生冰冻曲奇、马铃薯榛子千层酥、马铃薯芝士蛋糕等,都着人们对马铃薯的认知。
②农业部副在会上表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努力推动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据介绍,马铃薯有望成为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种植面积将逐步扩大到1. 5亿亩,年产鲜薯增加2亿吨,折合粮食约为5000万吨。
③专家表示,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④据介绍,未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呈刚性增长趋势,到2020年粮食需求增量在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水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需要开辟增产的新途径。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特别是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种马铃薯潜力很大。此外,我国马铃薯产量相对较低,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潜力更大。
⑤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主任介绍,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等。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
⑥专家建议,马铃薯主粮化涉及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环节,需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攻关。强化规划引导和主粮化技术模式攻关。加快选育一批优质、高产、抗逆、综合性状优良、适宜主粮化的专用品种。同时加强主粮化加工工艺改进和完善。开展不同马铃薯品种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研究最优的配比,开发最好的产品。重点攻关马铃薯全粉占50%的面条、馒头、米粉等配方及加工工艺流程,加快研发适宜马铃薯主粮化的加工机械等。
1、第①段的作用是:(4分)
(1) (2)
2、第②段运用了 说明方法,作用是 (4分)
3.让马铃薯成为第四大主粮的原因是:(4分)
(1)
(2)
4、(5分)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中第 段后,理由是:
。
尤其从节水角度来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马铃薯生长需水较少,其最低蒸腾系数(需水量)只有350,而小麦、水稻分别是450和500。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谷物类作物生长发育困难,而马铃薯不仅能正常生长,还能减少水土流失。
5、对第6段内容理解最恰当的是:( )(3分)
A.强化进行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技术模式的攻关。
B.强化主粮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主粮化有序开展。
C.加快选育优质、高产、综合性优良、适宜主粮化的专用品。
D.重点攻关加工流程加快研发适宜马铃薯主粮化的加工机械等。
参:
1.(1)引起阅读兴趣(2)引出说明对象(内容)
2. 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的前景。
(或:马铃薯有望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3.(1)解决了粮食需求增长与耕地水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答种植潜力大或提高单产潜力更大,也给分)
(2)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
4.④(2分)说明的内容与第④段相关联;结构上与第④段是概括到具体的逻辑关系 (种属关系)(答到一点给2分)(讲出说明内容给1分;只答逻辑关系给1分)
5.B (选A得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