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4:37:18
文档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1

一.传播学四位创始人拉斯韦尔勒温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二.两级传播模式•意见领袖•观点常常是从大众媒介流向意见领袖,然后由意见领袖告诉人口中不大活跃的部分。•“意见领袖”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在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1944)一书中。三.《大众传播》(1949)的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正式诞生•《传播学概论》(1973)的问世标志着传播学基本体系已初步形成四.报刊四种理论施拉姆•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维埃理论五.传播的分类(简答)•依据传播范围的大小分类:•内向传播内向传播也
推荐度:
导读一.传播学四位创始人拉斯韦尔勒温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二.两级传播模式•意见领袖•观点常常是从大众媒介流向意见领袖,然后由意见领袖告诉人口中不大活跃的部分。•“意见领袖”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在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1944)一书中。三.《大众传播》(1949)的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正式诞生•《传播学概论》(1973)的问世标志着传播学基本体系已初步形成四.报刊四种理论施拉姆•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维埃理论五.传播的分类(简答)•依据传播范围的大小分类:•内向传播内向传播也
一.传播学四位创始人

拉斯韦尔

勒温

霍夫兰

拉扎斯菲尔德

二.两级传播模式

•意见领袖

•观点常常是从大众媒介流向意见领袖,然后由意见领袖告诉人口中不大活跃的部分。

•“意见领袖”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在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1944)一书中。

三.《大众传播》(1949)的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正式诞生

•《传播学概论》(1973)的问世标志着传播学基本体系已初步形成

四.报刊四种理论 施拉姆

•集权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

•苏维埃理论

五.传播的分类(简答)

•依据传播范围的大小分类:

•内向传播 内向传播也叫人际内传播,是人们头脑里“主我”(I)与“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内向传播的产生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人际传播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

•组织传播  也称团体传播,是指成员之间或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

•组织传播的目的在于稳定、密切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协调行动,减少摩擦,维持和发展组织生命力,疏通组织内外渠道,应付外部环境的变化。

•大众传播  这是指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的过程。

六.传播的(简答)

•一、语言传播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第一次传播直接推动力,也是猿与人的分界线。

•没有语言,就不可能积累和发展起制造工具所需要的知识,也就谈不上制造工具。

•二、文字传播    在第二次传播中,人类发明了文字,进入了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三、印刷传播  印刷术的发明,给整个世界文明带来曙光,使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引导人类传播真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播时代。

•印刷品的大量出现,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文化的普及和科学启蒙、社会进步。

•四、电子传播  在第四次传播中,以广播和电视为主体的电子传播,不仅彻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使信息传播瞬息万里,而且挣脱了印刷传播中物质及运输的束缚,为信息传播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省钱、省力的空中通道。

•五、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是指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多种网络传播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编辑、存贮、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

七.媒介组织

•是指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机构。

•1、媒介组织是一种公共事业单位。

•2、媒介组织是一种信息产业机构。

•3、媒介组织是一种社会机构。

八.信息爆炸的后果

•1、信息泛滥

•2、信息超载

•社会信息量超过个人或系统能力所能接收、处理或有效利用并导致故障的状况。

九.信息侵略(论述题,结合自己的东西)

•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试图利用自己在传媒和信息上的优势,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和推广到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传播体系和精神领域,最终达到嫁接和取代的目的。

构筑抵御信息侵略的“万里长城”

•1、健全和强化大众传播法制

•2、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3、发展和完善本国的传播体系

•4、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文化的资源

•5、创立和发展本国的传播网络

十.传播媒介构成要素

•1、物体

•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

•2、符号

•符号是传播媒介与其他普通的实体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3、信息

•传播信息室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和唯一使命。

•任何有序的完整的符号都蕴含着特点的信息。

十一.受众研究的理论(考一个)

•一、个人差异论

  由霍夫兰提出

   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遇的社会经历和所受的社会教育不同,他们各自的个人素质、心态体系也不同。

大众传播媒介在设计传播内容时需要弄清受众的兴趣、爱好、需要、价值观、态度等,挑选与之相适应的讯息进行传播。

•二、社会类型论

   是对个人差异论的修正和扩展。

   强调社会群体的特性差异。

   认为受众是可以分类的,但一定的社会阶层中,由于受众在性别、年龄、地区、民族、职业、工资、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等方面相同或相近,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类型。

某一社会类型的受众对同一讯息会有大体一致的反应。

十二.受众的心理效应(很据内容判断是哪个效应)

1、威信效应

•指传播者个人或群体的权威性、可信性对受众的心理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当受众把传播者或信息来源确定在高权威性、高可靠性的位置上时,这种认定就会转变为对信息内容的相信。

2、“名片”效应

•指传播者先向受众传播一些他们所能接受的和熟悉并喜欢的观点或思想,然后再悄悄地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渗透和组织进去,使受众产生一种印象,似乎传播者的思想观点与他们已认可的是相近的。

•有助于消除受众的防范心理,缓解他们的矛盾心情,也有助于减少信息传播渠道上的障碍,形成传受两者情投意合的沟通氛围。

3、“自己人”效应

•指受传者在信息接受活动中感到传播者在许多方面与自己有相似或相同之处,并在心理上将其定位为“自己人”,因而提高了传播者的影响力。

4、晕轮效应

•指受传者在接受活动中将认知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其他方面去的接受倾向,从而得出全部好的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

•具有使信息接受变简单、便捷的特点,因而合理地加以利用可迅速取得某种传播优势,获得即时的短期的传播效果。

5、投射效应

•在接受活动中,当受传者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有关方面没有提供理解作品的参考信息,而讯息本身又模糊难懂,此时,受传者往往以自己的特性与心理依据来理解和推断。

6、从众效应

•指作为受众群体中的个体在信息接受中所采取的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的对策倾向。

十三.受众的选择机制

•一、选择性注意

•信息接受中的选择性注意,不只在于它是专门指向特定对象,还在于它是依据一定的接受目的、接受定向和接受定势,积极主动奔向某个接受对象的。

•二、选择性理解

•它类似于一种过滤器。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或作品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和结论。

•三、选择性记忆

•记忆上的主动筛选、取舍。

•受众常常只记忆那些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对已有利的和自己愿意记住的信息。

十四.受众的反馈

•反馈是解码者对讯息的反应而返回编码者的过程。

•传播和反馈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以信息为中介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的操作行为。

反馈的作用:

•1、有助于传播者检验和证实传播效果。

•2、有助于传播者改进和优化下一步的传播内容、形式和行为。

•3、能够激发和提高传播者的传播热情。

•4、有助于传播者检查媒介信息所反映具体事实的真实度和准确度。

十五.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理论(一个简答一个论述,论述要结合案例)

•沉默螺旋论

   由诺尔纽曼提出

   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比较不会表达出来,因为害怕被多数的一方报复或孤立。 

个人可以通过观察哪些观点占优势、受欢迎,哪些处于劣势、不受欢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方讲话一方沉默,螺旋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断地把一种确立为主要的意见。

表面上强势的更加强劲,表面上弱势的更加软弱。

   个人的判断不是来自具体实际的直接观察,而是来自媒体所提供的讯息。

•知识鸿沟论

   媒介总是系统性地向某些人群传递信息,具有更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总是比其他人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

随着时间流逝,获得更多信息的群体和获得更少信息的群体之间的差异会日益增长,即他们之间的只是鸿沟会变得越来越宽。

•十六.媒介环境的构成因素:

   1、媒介威望

   2、社会意识

   3、团队精神

   4、行为规范

   5、求实精神

文档

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1

一.传播学四位创始人拉斯韦尔勒温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二.两级传播模式•意见领袖•观点常常是从大众媒介流向意见领袖,然后由意见领袖告诉人口中不大活跃的部分。•“意见领袖”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在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1944)一书中。三.《大众传播》(1949)的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正式诞生•《传播学概论》(1973)的问世标志着传播学基本体系已初步形成四.报刊四种理论施拉姆•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维埃理论五.传播的分类(简答)•依据传播范围的大小分类:•内向传播内向传播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