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以经成为现代新兴媒体的代表,在人民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起到一定作用,逐渐成为成为社会重要部分。网络逐渐成为反映社情的公共空间。
标签:网络 引导 对策
网络作为网上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已经渗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程度。网络只有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应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监督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才能在加强网络信息服务中理顺公众情绪,在同人民群众的网络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强化网络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中体现正确导向。
一、建立网上舆情研判机制
网上热点的出现是有规律的,也是能够预测和把握的。凡是网上出现热点敏感问题,首先是有突发事件发生,然后由媒体介入,才有了网络的放大和二次传播。因此,建立健全网上舆情的搜集、报送、分析研判机制很有必要,这样才能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网络舆情汇集报送分析工作,为领导和部门第一时间掌握民情、果断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应该及时防范和杜绝一些网络炒作事件,强化对网络的有效引导。
二、提升网络回应能力
上网是参与网络、提升回应力的最好形式。网上反映的往往是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应该及时予以回应,满足群众的知情权。上网,设立网上发言人,可以了解民情动向,发布行政,征求网见,鼓励网民献计献策。同时,还可以就重大事件、重要决策、重点项目举行网上在线发布活动,为网民解疑答惑,接受网民咨询。,本着问计于民、借力于民、置身于民的原则,每月举办一期网络视频直播节目,主动设置议题,邀请市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定期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针对网民关心的靖江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地给予回应,逐步引导网上朝着客观、理性、成熟的方向发展。
三、培养网络论坛“意见领袖”
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对网络传媒的忠诚度和接触量远远高于一般人。现在许多知名的网站或论坛都培养了大量的意见领袖,他们根据网站或论坛的开版宗旨确立并保持该版的主题和风格,及时删除与该版内容无关或违反网站有关规定的言论,并经常发表与该版内容相关的文章,回答其他网民提出的问题。而网站则将他们权威的、有代表性的言论置于网站的突出位置,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引导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他们实际上已经成为网络媒体引导的一支生力军。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对网上“意见领袖”的引导,把他们积极组织起来,加大激励,加强信息发布和引导工作中的协调,确保信息的畅通,使这些“意见领袖”成为网络引导的有效补充。
四、借助传统媒体放大引导
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是网络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使网络能够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加以概括和集中报道,对其导向进行必要控制,端正网络的发展方向,这样做不仅能正确的引导好,同时还可以产生网络迅速“放大”的效果。比如在“5.12”抗震救灾中,人民网的“观点频道”、新华网的“新华言论”、中网的“观点言论”,都依托其母媒体的言论优势,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热点问题,发表了许多针对性很强、有真知灼见的网络言论。实践证明,以主流媒体的政论、时评来影响和引导网上非常有效。
五、改进网络把关方式
从网络的形成过程来看,网络传播处处布满了“把关人”, 如网络记者、网络编辑、网站论坛的管理者等等。但是基于网络媒体的新特点,“把关人”引导网络的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要从过去的“严把关”转变为现在的“巧指路”;从过去决定人们“看什么”到现在教人们“怎么看”;从过去以“堵”为主,即把守好进入网络媒体的“入口”,对错误的采取堵塞和的方式,到现在的以“导”为主,即立足于平等对话和协商,与网民进行互动的心灵交流,在充分尊重人们言论自由、允许各种不同观点和意见发表的同时进行积极的疏导。只有这样才符合网络媒体的特点,才能更有效的“把好关”,积极引导网络。
六、大力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要加大控制网络的力度、网站立法的强度,制定关于散布不良言论惩戒措施,对网络引导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进行法律惩治,培养一批网络执法人员。同时,坚持监督、行业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督促网站规范办网,加强自我约束,落实社会责任。加强网络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相关法规建设,强化行业自律,认真履行职能,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强化网络引导的效果。加强网络道德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建立健全网络道德规范,引导网络从业人员和广大网民增强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真正使互联网成为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闫平. 加强网络引导和管理的思考[J]. 济南党校学报,2009,03:-91.
[2]郭岩. 加强网络引导 构建和谐网络文化[J]. 求知,2010,01:33-35.
[3]王世枚. 加强网络引导的对策思考[J]. 军事记者,2012,10:3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