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读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6 14:35:50
文档

浅读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

浅读鲁迅先生《狂人日记》 唐伯虎诗云:“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疯癫之态,对于常人来说,是不可理解的,正因常人,即大多数人的不可理解,疯癫之态才经常作为某些人乱世自省的一种方式。魏晋名士吟啸山林,潇洒鸣琴,诗酒相伴,是中国文人长此向往的榜样。哈姆雷特在尔虞我诈凶险重重的王宫中,也在装疯卖傻中迷幻地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玄思冥想。可以说,人陷入癫狂状态中的时候,往往是能出独到自由的思想意识的时期。古希腊有酒神传说,柏拉图提出“迷狂说”,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人陷入
推荐度:
导读浅读鲁迅先生《狂人日记》 唐伯虎诗云:“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疯癫之态,对于常人来说,是不可理解的,正因常人,即大多数人的不可理解,疯癫之态才经常作为某些人乱世自省的一种方式。魏晋名士吟啸山林,潇洒鸣琴,诗酒相伴,是中国文人长此向往的榜样。哈姆雷特在尔虞我诈凶险重重的王宫中,也在装疯卖傻中迷幻地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玄思冥想。可以说,人陷入癫狂状态中的时候,往往是能出独到自由的思想意识的时期。古希腊有酒神传说,柏拉图提出“迷狂说”,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人陷入
浅读鲁迅先生《狂人日记》

 

唐伯虎诗云:“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疯癫之态,对于常人来说,是不可理解的,正因常人,即大多数人的不可理解,疯癫之态才经常作为某些人乱世自省的一种方式。魏晋名士吟啸山林,潇洒鸣琴,诗酒相伴,是中国文人长此向往的榜样。哈姆雷特在尔虞我诈凶险重重的王宫中,也在装疯卖傻中迷幻地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玄思冥想。可以说,人陷入癫狂状态中的时候,往往是能出独到自由的思想意识的时期。古希腊有酒神传说,柏拉图提出“迷狂说”,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人陷入癫狂状态后的思维活跃性。

鲁迅先生生逢乱世,乱世百态,先生眼见历史纷乱的闹剧起落相杂,借一个疯癫迷狂的人物形象,写出了一部《狂人日记》。一九一八年四月,《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从此,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了第一篇用现代体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这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篇短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杰出作品。有人说,这开辟了中国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乱世中,大家都疲于奔命之时,《狂人日记》的横空出世是黑夜的一道闪电,带来一声可以预见的惊雷,而最让人崇敬的是,鲁迅先生能够在当时的中国,思想绝缘的国度,啸出一声“异端”,这是何等英伟!《狂人日记》,是一座预示思想启蒙的里程碑。但《狂人日记》是否真如公众所说,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呢?

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是现实主义。一九四九年十月,《文艺报》第一卷第四期,茅盾《略谈的现实主义》中说道:“‘现实主义’是区别于旧现实主义而言的,高尔基把前的旧现实主义成为批判的现实主义,因为这些现实主义的作品虽然批判了世界的罪恶,却没有指出前进的道路。”言下之意,“现实主义”就应该是,不但批判了世界的罪恶,也还指出了前进的道路。揭露世界的罪恶,就是现实主义,而批判现状和指明道路,就是性,那么合起来,字面上就合成为“现实主义”。当然,这个概念理解不包括独尊与变异时期的“现实主义”。

那么,《狂人日记》有没有性的元素存在呢?《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昆仲,即日记中的“我”。那么,狂人“我”身上是否有性的意识元素存在呢?通读《狂人日记》全篇,我们发现,狂人身上是有性存在的。狂人查阅历史,从歪歪斜斜的历史中,发现“仁义道德”是假相,是“吃人”,中国的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又想起身边的人吃人,接着反思自己原来也吃过人,最后疾呼“救救孩子”,这些历史人伦关系,看似疯癫的胡言乱语,刺中的是历史的顽疾,对于落后的愚昧的封建社会来说,不可谓不具有性元素的存在。所谓性,则在于狂人对于既定公认的现实的否定。否定了人与人之间社会职责分工的社会关系,否定了生活中人人本该关照相亲的人伦关系,否定了人人自处的生存状态,否定了人人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否定别人,否定自己,否定四千年长久的历史,只有将一切否定,社会秩序才有机会重新建构,才有可能变得更完美。这些对现实的否定本身就具备性。而对于现状如何去改变的问题,即作品有没有点明前进的方向,狂人在他的日记中确实是没有提到。性毕竟不是。但是,文学本身并不是政治,鲁迅先生曾经也为自己的文章定位是匕首、投而非开山斧,文学揭示现实的不足,文人的骨气也就在于敢说真话,以此揭露一般人不敢说出的不合理不公道之处。如果说每部文学作品都得纯粹地“”,那文学也就失去了一大半的张力了,文学的美感也就遭到了阉割,文学也就难成就为文学了。所谓文学特性,终究具有性和自觉性。也就是说,《狂人日记》中具有性元素的存在,但政治意义上的“”,是没有的,起码并没有充分体现。

接着,我们来看一看《狂人日记》是否是纯粹的现实主义作品。在这里,我们先来分析什么是现实主义作品。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作现实主义作品。一般说来,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二是形象的典型性;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根据这样的逻辑顺序,我们逆方向推导,看看《狂人日记》是否同时具备着三个特征。

第一,《狂人日记》是否具备细节真实性?所谓细节真实,基于现实主义范畴来说,应该是纯粹地描写生活中的状态,即写真实,以达到纯粹的生活复制样板的真实效果。那么,从《狂人日记》来看。现实生活中,是不大会有人吃人的情况出现的,除非是饥荒时期,而《狂人日记》中的人吃人,也并不是真的要把活生生的人煮了来吃,是具有一定象征性质的,这样看来,《狂人日记》并不合生活中单纯的真实,而具有更深层的可挖掘程度内涵,这不同于现实主义的写真实,至于细节描写,小说中多次提到“青面獠牙”的人,这在客观生活中怎么可能?一切都是狂人的主观错觉,以及作者借着这种错觉运用双关笔法所表现出来的内涵。因此,我认为,《狂人日记》并不具备现实主义意义上的细节真实。

第二,狂人的形象是否具有典型性?狂人的形象,代表的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狂人是鲁迅先生觉醒意识的外化,若要代表,代表的也是鲁迅先生思想的一部分。设想,在当时,一九一八的中国,有多少像鲁迅先生一样疾呼旧社会的人呢?还是有一个群体的,如胡适、钱玄同、陈独秀等人,还有很多进步高校里的大学生。日记中的荒诞笔法中,很明显地渗透出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诅咒,这种思想代表着那一代进步人物的思潮,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但是,狂人的形象本身是个疯子,世俗世界中要将其关押束缚的疯子,一切从现实主义概念上来说,那些进步思想者若是狂人代表着的群体的话,这些人也都应该是狂人这样的形象,这并不可能。一切的艺术源于生活,这是公认的说法,本人也很支持,但是不能因为作品源于生活就要反过来推导:源于生活的作品就是现实主义作品。这是一个伪命题。法国著名的荒诞派戏剧,在空旷奇特的舞台上,由演员怪异夸张的表演,来传达编剧导演的意识形态,这是一种对真实生活体会的夸张、变形、异化和反讽,一种极度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扭曲,但这也是源于生活的,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点而把荒诞派也归入现实主义的范畴。因此,我认为《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形象本身,并不具备纯粹的典型性。

第三,现实主义作品的第三个特征是具体描写的客观性。所谓客观,即作者的爱憎主观情感在小说中的状态时隐性的,而非显性的。作为《狂人日记》文本来说,整体上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序言,另一部分是日记。作为日记这一部分来说,这是狂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如果说把狂人看作是主体的话,日记充满了狂人主体的主观性。但是,从小说整体上来看,主体仍旧是叙述者“我”,这个“我”出了在序言中出现,在其他的地方仍旧是隐藏的,因此,对于客观,文本本身还是做到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狂人日记》不是纯粹的现实主义作品,充其量,是具有现实性意义的文本作品呢。文本本身出了具有现实性的特征,还有一定的象征性。如狂人形象本身,象征性高于现实性,这一点前文已有提及,在此不做赘述。《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其时国内文学各种现代流派尚未形成,而所创作技法,多从国外学习,像鲁迅先生本人就编撰过《域外小说集》。系统流派并没有明显界定。因此,我个人认为,单纯地把《狂人日记》归入任何一流派都不是完全科学的。《狂人日记》只是对鲁迅先生个人思想,相对现实状态的一种观照。我想,《狂人日记》是一部杂糅现实性、荒诞性、象征性等多种小说思想特征的初期白话小说,思想尖锐,技巧超前,应该算是当时的先锋小说。

而所谓文学流派的划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分野,以及上个世纪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想,其时都是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至于与本质主义相对的反本质主义的出现,其时也是一种本质主义思考方式的习惯性体现。而当今时代在发展,各种思想流派百家争鸣(国外情况较为明显,国内也有所发展),那么起码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也就可以改变。对经典作品的解读,也就可以换一种新的方式。

二元流去,多元归来,这种状态是五四时代的本真,还是当今时代的变化,无论如何,今日所述,我坚持认为,《狂人日记》不是现实主义作品。

文档

浅读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

浅读鲁迅先生《狂人日记》 唐伯虎诗云:“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疯癫之态,对于常人来说,是不可理解的,正因常人,即大多数人的不可理解,疯癫之态才经常作为某些人乱世自省的一种方式。魏晋名士吟啸山林,潇洒鸣琴,诗酒相伴,是中国文人长此向往的榜样。哈姆雷特在尔虞我诈凶险重重的王宫中,也在装疯卖傻中迷幻地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玄思冥想。可以说,人陷入癫狂状态中的时候,往往是能出独到自由的思想意识的时期。古希腊有酒神传说,柏拉图提出“迷狂说”,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人陷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