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加胜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5年第06期
摘要:建筑施工是关系到国际民生的工程,是关系到人们生产安全的工程,因此,加强其质量控制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的人员必须从各自的角度思考,加强施工管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主要从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入手,对墙体防裂措施、现浇板防裂措施、楼地面防渗漏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质量;建筑工程;渗漏;防治
前 言
在建筑工程中,对于存在的普遍性的质量问题,我们称为“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功能及外部观感。实践说明,质量通病的危害,直接受害者是用户,因为用户不仅在建筑物使用中受到质量通病的困扰,而且要付出大量维修费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现实工程质量上存在的一切通病,认识其危害性和形成原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地去预防和有效地去治理,从根本上消除或基本消除工程质量通病的危害性。施工单位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控制措施。
一、墙体防裂控制措施分析
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砌块的龄期不得少于28d。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方可继续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墙高小于3m时应在砌筑5d后补砌,墙高大于3m时应在7d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嵌填密实。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墙内若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框架填充墙拉结筋间距应满足砖(砌块)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灰缝。
二、现浇板防裂控制措施分析
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不得采用细砂和含泥量超标的骨料拌制混凝土。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m3,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施工单位应认真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mm~10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浇筑60d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
三、楼地面防渗漏控制措施分析
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撒均匀。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进行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做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两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24h蓄水试验。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mm~30mm。烟道根部向上300mm的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或采用柔性防水层。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刮糙。
四、外墙粉刷防裂控制措施分析
外墙粉刷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不小于2.3的中粗砂。严禁使用石粉、混合粉。外墙涂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抽样检测。抹灰工程不得使用过期水泥,其凝结时间和安定性须合格。外墙洞眼应按规范留置,采用半砖、防水砂浆二次堵砌,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严,小圆孔宜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二次填塞密实。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外墙粉刷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或界面剂抹砂浆进行毛化处理,并应进行喷水养护。基层平整度偏差超标时,应进行局部凿除(凿除时不得露出钢筋),再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并提前1d浇水湿润。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应符合墙体防裂措施的要求。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6mm~10mm。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外粉刷必须设置分格缝。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mm。外墙面砖嵌缝必须采用勾缝条抽压出浆至密实。窗台、窗眉、阳台、雨篷、腰线和挑檐等处粉刷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滴水线粉刷应密实、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粘贴面砖的外墙面用防水砂浆刮糙时,门窗洞口四周墙面刮糙底层与糙面层必须错开位置。
五、屋面防渗漏控制措施分析
屋面工程施工前应通过图纸会审,掌握施工图的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经监理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防水材料进场后,应经抽检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卷材防水在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泛水、阴阳角等部位,应增加防水附加层。附加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防水层施工。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伸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找平层均应做成圆弧形且圆弧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转角处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管道泛水不小于300mm)。卷材防水层收头宜在女儿墙凹槽内固定,收头处应用防腐木条加盖金属条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将上下口封严。
六、结束语
工程质量通病千变万化,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的施工队伍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认真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工程质量,进而避免各类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本文以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望同行可以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振远.某工程质量隐患引发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