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试题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60分)
1.下列《前赤壁赋》的语句中,描写箫声的是()
A.耳得之而为声
B.飘飘乎如遗世
C.舞幽壑之潜蛟
D.寄蜉蝣于天地
2.《先妣事略》:“入城,则缉绰灯火荧荧,每至夜分。”这里表现的母亲的品德是()
A.俭朴
B.勤劳
C.待人厚道
D.严以教子
3.下列《马伶传》的语句中,暗含讽刺当朝权奸之意的是()
A.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B.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
C.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
D.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
4.《秋夜》所写的事物中,在象征寓意上与枣树相近的是()
A.天空.
B.小粉红花
C.小青虫
D.月亮
5、通话结束时,应按合乎礼仪的顺序挂断电话,通常通话双方没有身份差别时,应由()先挂断、()后挂断;通话双方的身份差别较大时,应由()先挂断、()后挂断。()A.发话人;受话人;尊者;次尊者
B.受话人;发话人;尊者;次尊者
C.发话人;受话人;次尊者;尊者
6.《张中丞传后叙》中,用来刻画南霁云形象的典型细节是()
A.“食其所爱之肉”
B.“抽矢射佛寺浮图”
C.“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D.“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7.《种树郭橐驼传》中,用“长安豪富人”“皆争迎取养”写郭橐驼种树技艺高超,这种表现手法是()
A.侧面烘托
B.对比反衬
C.象征暗示
D.类比显现
8.下列作品中属于散文诗的是()
A.《秋夜》
B.《香市》
C.《爱尔克的灯光》
D.《都江堰》
9.在为他人做介绍时,应遵守()
A."尊者优先了解情况"原则
B."尊者决定"原则
C."以右为尊"原则
D、从熟悉到陌生10.()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对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进行分析,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以及制定用于实施的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A.职业意识
B.职业生涯规划
C.自我评价D、职业道德
11.下列不属于积极态度的构成部分是()
A.乐观
B.热情
C.懦弱D、坚持
12.沟通的关键技巧是()
A.可以随时打断对方的谈话,帮助对方分析问题
B.倾听和尊重对方
C.随意的表态
D.表达自己观点
13.所有河南来京打工人员都办理了暂住证,所有办暂住证的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有些河南来京的打工人员当上了门卫,有些武术学校的学员当上了门卫,所有的武术学校的学员都获未获得就业许可证.
如果上述情况就是真的,无法断定为真的选项就是()
A.有些河南来京打工人员就是武术学校的学员
B.所有河南来京打工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
C.有些门卫有就业许可证
D、武术学校的学员当上了门卫
14."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体现的是仪容的()
A.内在美
B.修饰美
C.自然美D、打扮很重要
15.____是一种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修养,是一种软实力.()
A.职业技能
B.职业素养
C.职业规划D、职业操守
16."一门父子三词客"提到的"三父子"是指()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17.中国最早的叙事诗是:()
A.格萨尔王B、栏辞C、孔雀东南飞D、长恨歌
18.著名水城威尼斯共有几个小岛:()
A、116
B、118
C、120 D.12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
A、西汉
B、春秋
C、东汉
D、大唐
20.<掷铁饼者>是什么时期的作品?()
A.艺复兴时期B、古希腊时期C、古罗马时期 D.资产阶级时期
二、填空题(共15分)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_____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2、____是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做的规律性反应。
3、_____是脑反映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4、最简单、最直接的心理研究方法是______
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______。
6、我国最大、流行最广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7、我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是指哪种形式?现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有多少种?
8、除《西厢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喜剧还有哪几个?
三、阅读理解(共20分)
阅读理解(一)
读戴望舒《雨巷》中的两节: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A.“默默行着”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B.从这两节诗歌看,“她”与“丁香”有何相通之处?
C.简要说明这两节诗的意境美。
阅读理解(二)
①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②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段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相惜,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③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④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它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⑤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⑥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⑦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夫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⑧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⑨这个起伏的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⑩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我心知,凡是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1.下列词语中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雾霭(ǎi) B.舐(shì)犊C.浸(jìn)透D.给(gěi)予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惺惺相惜:指性格、才能或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理解、同情.
B.热泪盈眶:眼睛因为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泪水充盈.
C.随心所欲:做事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D.似是而非:既是对的,也是不对的.
3.下列对第⑦、⑧两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小狗嬉戏、老牛舔犊,表现了农家落日自然背景中特有的风情.
B.作者写老农和他的马,突出了老农的率真自然,以及马的顽皮可爱.
C.作者“热泪盈眶”,因为老农的从容旷达让他感到惭愧并滋生敬意.
D.作者认为人生的暮色虽然漫长,但难以忍受的痛苦只有短暂的瞬间.
4.下列对第⑨中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园的风景,因为大同小异而略少新意.
B.家园的风景,因为难以描绘而更加单纯.
C.家园的话题,因为永恒不变而更有魅力.
D.家园的话题,因为简明单一而平常无奇.
5.下列句子在修辞方法的运用上,不同于其他三旬的一项是()
A.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B.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段岁月
C.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D.凡是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
6.下列对本文中省略号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⑤段和第⑦段中的省略号用法相同,表示列举的省略和状态的延续.
B.第⑤段和第⑧段中的省略号用法相同,表示列举的省略和状态的延续.
C.第⑦段和第⑧段中的省略号用法相同,表示语意未尽和思维的延伸.
D.第⑦段和第⑨段中的省略号用法相同,表示语意未尽和思维的延伸.
7.对本文的主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独抒性情,意在表明落日比朝阳更迷人.
B.作者观察细腻,意在提醒人们欣赏落日之美.
C.作者感受深刻,意在咏叹落日英雄迟暮般的悲壮.
D.作者满怀激情,意在抒发对故乡落日风景的厚爱.
8.下列选文中的语句,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一项是()
A.那个太阳B.丘陵落日
C.家园落日D.我的太阳
四、作文(25分)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
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
一、选择题:
1-5:CBDCA
6-10:BAAAB
11-15:CBACB
16-20:BCBAB
二、填空题:
1、心理现象
2、反射
3、感觉
4、个案法
5、集中
6、京剧
7、南宋时温州一带产生的戏文:有365种
8、十大古典喜剧还有《救风尘》、《墙头马上》、《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闺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
三、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一)
参:A.象征在迷茫中独自思索和寻求。
B.美丽、高洁、愁怨。
C.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朦胧含蓄。阅读理解(二)
答案1-8:DDDC CADC
四、作文
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