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读这篇文章,只读懂了大意,却不懂为什么。
第二次读,更多的便是感动。
汪曾祺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代,1960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的一个严重失误,这次失误却给像汪曾祺笔下的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整篇文章读下来好像都是在写“吃”,可是正是从这“吃”的变化写出了那个时代的人生活的变化。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萧胜在穿蘑菇的时候说的一句话“人不是一下饿死的,是慢慢地饿死的”。我想与其说是饿死的,倒不如说是被那些无用的干部和趋炎附势的小人给剥削死的,是被党的“严重失误”给逼死的。
那个时代像奶奶那样的人很多,淳朴,善良,节俭,只求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可是自从交了家里的两口大锅入了食堂以后,吃的渐渐的变差了,人瘦了,再到后来奶奶也死了,可那两瓶黄油却没有吃,奶奶只是经常拿布子擦一擦。这一切是萧胜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一定明白为什么。可是令我不解的是既然奶奶这边生活这么差,爸爸为什么不把祖孙两个接到那边去呢?
再到后来,萧胜到了爸爸家经过了三级干部开会,他闻到了黄油烙饼的香味,很香,可是他却不馋,只因为他没吃过。看到这,我只觉泪在眼眶里打转。
萧胜最后还是吃到了黄油烙饼,他只觉得很香,吃着便想到了奶奶,不由自主的留下了泪,那泪里包含了太多太多,对奶奶的思念与一瞬间的长大。
这篇文章给我的感触最大,我不知到底是萧胜与奶奶的祖孙情打动了我,还是奶奶震撼了我。总之它是一篇值得看的文章,是一篇能深入人心,富有深意的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