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震设计的应用与发展
●背景(减震相关规范、抗震管理条例)
●相关规范:消能减震规程、阻尼器规程、抗规、消能减震加固规程、地方规程
●抗震管理条例:高烈度区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8类建筑、设防地震正常使用
●应用情况及减隔震的优缺点
●高烈度区隔震、低烈度区减震
●有无地下室对造价的影响
●能器为什么能消能减(反应谱角度)
●阻尼器有效刚度的影响(刚度增大周期减小α增大)
●阻尼器附加阻尼比的影响(阻尼比增大α减小)
●减震设计流程概述
●减震设计的基本方法—等效线性化
●原理:把减震结构中阻尼器的作用等效为附加刚度和附加阻尼比
●方法:反应谱迭代方法 or 弹性时程分析
●三个地准水准下的设计(小震、中震、大震)
●小震常规设计
●中震性能化设计,主要对应抗震管理条例中对减隔震结构正常使用的要求
●大震性能化设计,对消能减震子结构(消能器直接相连框架)进行极限承载力设计
●两个补充分析(弹性时程、弹塑性时程)
●弹性时程,主要关注附加阻尼比计算结果
●弹塑性时程分析,主要关注弹塑性位移角、损伤情况、阻尼器设计位移设计速度
●常见的阻尼器及软件模拟
●认识阻尼器(BRB、金属屈服、摩擦、黏滞、黏弹)
●阻尼器按力学性质分类(重要,模拟阻尼器第一步)
●位移型,包括金属阻尼器和摩擦型阻尼器
●速度型,主要是黏滞阻尼器
●复合型,黏弹性阻尼器(对环境较敏感用的不多)
●位移型阻尼器的参数怎么填(力学模型,基本力学参数、等效力学参数,其它参数)
●实操练习(新先要布置斜杆,再布置BRB,截面是否影响刚度)
●双折线模型(初始刚度、屈服力、屈服后刚度比)
●等效力学参数(有效刚度是割线刚度,附加阻尼比根据能量法算)
●极限位移(产品固有)>1.2设计位移(大震动力弹塑性分析)
●人字型,单斜撑(BRB长度)
●速度型阻尼器的参数怎么填(阻尼指数,阻尼系数,有效刚度)
●实操练习(布置速度型阻尼器,两点布置,常见的布置型式,如墙板式)
●阻尼指数和阻尼系数
●极限速度>1.2设计速度
●消能器布置的原则
●均匀、对称、分散
●经验估算考虑中震性能化设计黏滞阻尼器150平一套
●25%的附加阻尼比限值,经验值框架附加5%~15%
●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方法及前处理参数
●等价线性化理论的基本概念
●反应谱迭代计算结构等效总阻尼(原理、结果查看、迭代过程、注意点)
●原理:第一步预设一个初始阻尼比通过反复迭代直到收敛
●结果:周期文件下的振型阻尼比、DAMP文件中X和Y两个方向的总阻尼比
●注意点1:DAMP文件为迭代过程,有效阻尼比以DAMP为准
●注意点2:振型阻尼比需核验,可利用前处理参数振型阻尼比返填
●时程分析计算结果附加阻尼比(选波、结果查看,时程分析和反应谱选哪个?)
●选波:Tg,3条或者7条波保证天然波条,剪力比,统计意义相符,峰值调幅不填次分量,是否高阻尼选波
●结果:减震报告中输出每条波计算的附加阻尼比结果(不含5%初始阻尼)
●复模态与CCQC
●反应谱法中选用CCQC组合
●其它前处理参数
●VDF框架结构设计实操
●VFD的布置,选型
●小震设计
●补充分析1-小震弹性时程(选波、结果查看和判断)
●中震性能化设计
●大震下消能子结构设计
●补充分析2-大震弹塑性时程
●弹塑性位移角
●消能设计位移
●损伤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的其它细节问题
●地方规程反应谱
●剪力系数取值
●风荷载和小震下阻尼器的验算
●不同地震水准下的阻尼比的变化趋势
●高阻尼选波的问题
●其它常见问题
